毫无疑问,上海和香港是近世170年来最受国际流民欢迎的中国城市,双城共同具有的华丽感和势利感,一直激励着那些有远大前程抱负的老少群氓。如果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多少还有大不列颠国家势力背影的话,那么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半岛酒店),则印证了这两个女性化城市对个人英雄的吸引力。
半岛酒店
实际上,半岛酒店背后的kadoorie家族虽然贵为现时香港最有影响力的非华裔家族,但在上海时期,他们也只能排在上海中东犹太裔的第三第四。沙逊才是上海滩的中东犹太人老大,后来上海首富以及1880年抵达上海的kadoorie父子三人最早也是给沙逊打工的。
这帮巴格达的犹太人,逃避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兵役,一来到上海就开始做他们的维多利亚梦。除了与众不同的犹太教,他们看起来根本就想完全照搬简奥斯汀书里的生活:男女都穿英国衣服,有钱人的孩子人都上英租界学校,住在大花园旁的大楼。当然也有例外,大富豪Hardoon被中国女子迷住了,建了一个170亩的“上海大观园”爱俪园,这足以在上海风流史上永垂了。
1881年,kadoorie家的大儿子Elly借了500美元,跑去香港做股票经纪,从此开始发家,也开始了和香港的缘分。1910年,这家人把香港的生意移回了市场容量大得多的上海,购买并逐渐控股了当时在广州业务亏损后来却成为家族的最主要财源的中华电力,真是一笔漂亮的投资。
kadoorie家族在上海留下的建筑向来引人注目。他们曾经建了一个叫“The Wheel”的赌场,装有漂亮的意大利吊灯和美国通用的电灯新品,也是上海第一家有空调的房子。1919年,kadoorie家在黄陂南路上的住宅失火,夫人惨死,全家人远赴伦敦疗伤,全权委托建筑师盖新屋。等到1924年回来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一座挥霍张扬的大宅已经落成:这个新家占地达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700平方米。别墅的外面是个大花园,草坪上有马厩、鹿厩、网球场、暖气花房等,内部设有大小客厅及房间20余间。楼下为舞厅及餐厅,厅高近20米,面积近400平方米。由于大理石充斥了整个房屋,承包商寄来的账单竟高达10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买大米5000万斤。kadoorie一家哭笑不得,却也欣然的接受了这个华丽的现实。
后来,众所周知的历史巨变一幕一幕地发生了,到1957年,上海的犹太人数量降到了100多人,1976年已经只剩10人。而此前40年代的上海沦陷时期,Elly被日军迫死,kadoorie家族已逃到印度又转往香港。香港时期真正的到来了。在上海滩风流一时的“大理石宫”,在宋庆龄的建议下,变成了上海市少年宫。后来Elly的儿子儿媳在70年代末访沪,也认为这是这栋房子的最好结局。
现在,这一家人在香港岛上,在所谓排名全港第四的深水湾道68号豪宅安静地住着,面海靠山。而为了屋前的景物不受到阻挡,他们曾于1999年及2000年一掷4.3亿元先后买下深水湾道70及72号,这已是这家人做得最高调的事情了,他们的华人富豪邻居,天天都出现在报纸上。新的家族掌门人Michael Kadoorie说一口流利的的广东话,掌控着有“中华”、“香港”、“上海”字样的上市公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痕迹已被太平洋的风,扫得一干二净。
·巴格达商人的城市行宫 07/10/2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