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地产中国 >> 正文
    第二套房贷款新政节后落地
    https://www.guandian.cn2007-09-29 15:23:17来源: [ 长江商报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对于想买第二套房进行投资的普通市民来说,现在要付出的“代价有点大”。

    长江商报

      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发商将放弃“囤房”理财人员建议市民将资金转投

      对于想买第二套房进行投资的普通市民来说,现在要付出的“代价有点大”。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提高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最低至四成。昨日,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政策何时在武汉全面铺开,今日将可知晓。

      新政有望国庆节后实施

      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昨日,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前几天已经接到了上面传达的精神,但是具体的执行日期还需要研究。

      一国有银行个贷部的人士分析,国庆长假即将到来,在此期间监管部门和银行的行政部门都会休假,因此新政很可能在十一过后开始全面执行。

      贷款买第二套房不合算

      昨日,中行的人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央行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是7.83%,按照新的规定,贷款人第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将达到8.613%。

      而按照下浮15%的利率计算,现在贷款人的贷款利率仅为6.6555%,两者相差1.9575%。也就是说,今后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利率较之目前要上涨25%左右。

      以30万元20年的房贷为例。按照等额本息和下浮15%的优惠利率计算,在9月15日之后的月还款额为2264.27元,应还利息为243424.34元。而按照基准利率的1.1倍计算,其月还款额为2624.97元,应还利息额为329991.66元。后者比前者月还款额要高出360.7元,总还款利息要多出86567.32元。

      中行银行卡理财人员建议,对于已有住房的普通市民来说,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一定要慎重。因为随着每月应还款额额度的增加,贷款人的压力也会剧增,甚至会极大影响贷款人的生活和工作。建议这类贷款人应该及时将第一套贷款房进行处理,并归还银行贷款。

      建议将资金转投

      《通知》规定,购房者“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随着房屋套数的增加,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都将大幅提高。银行人士解释,这一规定将极大地提高炒房者的投资成本,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将资金转向别的投资途径。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投资渠道很多,没有必要非要通过投资房产来盈利。对于不符合房贷条件的部分投资者,该行的理财人员也将会为投资者推荐其他的理财方式。

      在本地部分商业银行看来,近一年来,武汉的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股市指数、房地产价格、资源价格都在飙升。若果真出现泡沫,继而泡沫吹大至破裂,必然会累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因此,银行有必要提高房贷门槛,谨防房贷风险。(文/刘嗣晶)

      释疑>>

      建行为何第一个“吃螃蟹”?

      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意味着紧缩信贷扩张的信号。而建设银行以实际行动成为第一家响应号召的银行。

      据介绍,建行在国内是房贷第一大行。在武汉市场上,建行的个贷余额连续几年排名第一。

      在不久前,建行在广东、重庆、浙江、海南等地分行提高了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至四成。27日,建行湖北省分行也表示开始执行这一政策。

      该人士分析,正因为建行的房贷业务量第一,其示范效应将十分显著。另外,对于这种当“出头鸟”的举措,管理层当然会首先考虑国有银行。

      据了解,其他银行也在偷偷地控制房贷业务风险。近日,一位招行个贷部人士介绍,近期武汉分行下了规定,不许接批发业务以外的零售贷款了,必须是与开发商有业务联系的大批量指定按揭业务才能做。而民生、浦发、农行等银行对个贷业务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文/刘嗣晶)

      专家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还需“四力齐发”

      房地产信贷新政策出台引发各方热议。昨日,记者连线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他表示:“近两天不时有记者采访我,关于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在博客里写得很详细。”

      房地产的信贷新政策能否起到调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作用?易宪容称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央行与银监会这些政策能否对第一套住房有一个更为清楚的界定;能否对各商业银行有公共政策意识及对一些商业银行的违法乱纪行为有明确的惩罚规则;对已经疯狂炒作的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对已经进入者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严格限制;能否对住房预售制度的弊病进行全面改善或取消。

      易宪容说:“如果能够在这四个方面进一步用力,并对房地产新信贷政策有更为详细细则来规定及实施,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股市受到助推

      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涨了、贷款利率涨了,昨日,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击房产投资,对股市肯定是利好!”

      目前,国人的投资渠道最重要的是楼市和股市,投资房产的资金流入股市后,给股市的上涨打开了想象空间。水皮分析,新政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地阻止增量资金投入楼市,比较起目前股市里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不是大数,所以不会对股市造成巨大推动;另外,房地产炒作资金变现,有个漫长的过程,不会立即在股市显现其作用。

      至于地产股的未来走势,水皮认为:“房地产周期性强,受销售的影响,年度业绩起伏大,实际上,近段时间来,地产股已经走弱,后市风险很大。”(文/胡创)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开发商将放弃“囤房”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表示,《通知》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抑制房地产投资与投机的过度行为;第二,会促使开发商放出部分‘囤房’。”

      华伟认为,目前楼市炒房的套路就是张三卖,李四接,再转手王五。其中,三方都会从银行贷款。这就导致楼市产生了隐性危机,当第二套房首付提高到了40%,就可以使“炒家”手中的现金流量越来越少,炒作规模就越来越小,直到炒作投机无法进行。而关于“囤地”方面的规定,会促使开发商放出部分“囤房”。

      同时,华伟提出,“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体提高幅度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相关原则自主确定,但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没有全国联网的记录,没有全国的房地产物业的实际购买者与拥有者的资料。而建立这个资料体系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只有靠事后发觉,这就使这条的效力大打折扣了。

      《通知》出台,到底对楼市有多少影响?会引起房价逐步走低吗?华伟回答十分谨慎,他表示,“因为自住购房的比例有多高,没有相关数据证明,算不出是否会从供需关系上影响房价,目前只能判断:上涨速度会趋缓,会不会降低,还是未知数。”(文/屈虹晖)

      声音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银行昨日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认为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7年第三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后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利率、汇率等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每季度末都召开例会研究经济金融形势,就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提出建议。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尽管近期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波动,并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但目前对我国的影响有限,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要密切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冲击。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并且还出现了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

      会议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相关文章

    ·招行南京分行最先公布房贷新政 07/09/29

    ·第二套房贷款新政节后落地 07/09/29

    ·调控“连环拳” 伤着了谁? 07/09/29

    ·农行个人住房贷款新政:加大利率优惠 07/09/29

    ·四川房贷新政出台 惠及中低收入阶层 07/09/29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