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房改,是年,杨慎执笔起草的《关于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建议》从取消实物分房、放开二级市场、调整信贷政策以及完善产业主体等方面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杨慎时任《住宅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研究》课题组顾问。
当年,杨慎极力主张“年功补偿、货币分配”的住房改革方案。就是对过去工资中未包括的住房含量,按照参加工作年限和规定标准进行补偿,同时将国家用于建房的资金纳入个人工资,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新办法。按他的测算,当初(1998年),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平均每人每年可有2464元(按当时水平)的资金来源,占平均工资的42%。而且无需财政另增支出,通过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的转换,即只需将过去国民收入中用于建房的投资二次分配,还原到初次分配中去即可。这样不仅解决了房改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个人购房、租房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建议》杨慎同样最早提出建设廉租房的建议,他提出在实行“年功补偿、货币分配”的同时,对城市中少数生活困难、住房也困难的“双困户”予以特别的重视,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出发,建议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在大中城市建立廉租住宅的供应体制。这种廉租住宅供应体制只在4个直辖市、28个省会城市及46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实现。
现在回头来看,如果按照他当初提出的设计方案,今天面临的许多问似乎将会题会迎刃而解。
杨慎曾历任国家建工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设部前身)局长、副部长等职务。此外,他还曾担任中房集团董事长一职,1994年,杨慎被选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2006年卸任。卸任时,杨慎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说:“本届理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工作是勤奋努力的,是忠于职守的,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和重托!”
事实如此,在杨慎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期间,中国房地产经历了一个充满争议的“黄金年代”。面的宏观后的房价飞涨,杨慎认为,之所以房价越调越涨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没有号准脉,没有认清楼市的病根;一是认准了病,但开出的药方不对,吃错了药。归根结底“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
但杨慎依然苦恼。
“问题就是咱们现在说点真话挺麻烦,不说真话,也没法弄!”杨慎一片感慨。
“从现在到2020年除了存量购房,除了2004年已经建成的房子,还需要建124亿平方米住房。”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杨慎认为,中国每年7.75亿平方米的建设量,泡沫的问题绝不会出现在生产过剩上。杨慎关于2020年的判断目前已经成为大多开发商引用的数据和基础。但杨慎依然认为产品结构以及住房保障等相关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的体制问题。”杨慎说。
·正视“房奴”现象 07/08/29
·谁比买房人更有资格谈“房奴感觉” 07/08/29
·9学者联名抵制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否认房奴说” 07/08/29
·“风尚大奖”见证中国地产辉煌二十年 07/08/29
·房奴实质上是消费主义时代的透支一族 07/08/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