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拍卖会上淘金已成为一种投资渠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房产拍卖更是随着人们对房子的需要而水涨船高。然而,房产拍卖“暗箱操作”,拍卖公司、委托方、买受方三方串通炒作市场,为获取更高的利润,一些拍卖行及各方参与者甚至不择手段,拍卖场上充满机会的同时,也充斥着种种黑幕……拍卖行业亟待加强规范,所有“淘金人”也应擦亮眼睛,谨防掉进拍卖“陷阱”。
罚没资产“猫腻”不少
目前,拍卖行利润最大的还是国有资产类的拍卖以及罚没资产的拍卖。业内人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方说有关部门没收了一幢楼委托拍卖公司拍卖,出价500万元,拍卖行可能会先联系到认识的客户,看有没有人愿意买。如果有人愿意买,但只愿意出400万元。这个时候,拍卖行会首先找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买家,举行一场拍卖,结果自然是流拍。拍卖行再去对相关部门说,定价太高了,能不能降到400万元。而委托方一看流标了,这个时候也在考虑能出手就出手,自然会同意了,然后拍卖行再联系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相中房产“暗箱”截房
据了解,在一些房产拍卖中,为阻止其他竞买人参与竞争,拍卖行往往也采取暗箱操作手法,甚至自己买下“拍卖物。”该人士举例称,一般截留相中的拍卖物,拍卖行会有两种做法:首先是淡化宣传,尽量让人们不关注。《拍卖法》规定,拍卖会必须在媒体发布公告。有的拍卖行相中拍卖物或者拍卖行熟识的客户相中拍卖物,拍卖行就会淡化宣传。在媒体上发布的公告都非常隐蔽,或者在小媒体上发布公告;而当竞买人想看像房产一类的拍卖物时,拍卖行百般推托,打消竞买人的竞买念头。
隐瞒标的致命弱点
去年年底,兰州一家公司通过拍卖获得了某不动产相当面积的房产。然而,由于该公司忽视了房产相关证件、手续的查看,等到去办理拍卖标的过户手续时,才发现根本无法办理产权。
经调查发现,该标的部分面积早已被第三人通过法院依法查封冻结,拍卖行故意隐瞒房产真相,导致竞买人花钱买来一个无法登记过户的“死产”。该公司愤然将委托方和拍卖行告上法庭,起诉要求撤销竞买协议,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暗箱操作”不是秘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拍卖市场的发展,拍卖会的成交额不断攀升,拍卖公司也一夜暴富。作为中介方,拍卖公司从卖方和买方各收取5%佣金,成交价格越高,拍卖行获利越多。如此巨大的经济收益,促使拍卖行不断追逐高价拍卖品。为获取更高的利润,一些拍卖行及各方参与者甚至不择手段。在采访中该业内人士晦涩地告诉记者,其实拍卖业内的暗箱操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你不做别人也会做,只不过大一些的拍卖公司会进行得更隐蔽一些。
本报呼吁,拍卖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拍卖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健全,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拍卖行业中一些暗箱操作监督整顿,净化拍卖市场。
·榕城房产拍卖诱发“另类置业” 07/07/02
·深圳(春季)房地产交易会暨城市土地展 07/07/02
·合作建房者欲再赴南海“拍”房 07/07/02
·节前大型房地产整拍频现 07/07/02
·深圳拍卖房成市场新宠 高折价吸引百姓眼球 07/07/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