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两种:一是城市的不断发展,其外延不断扩大,同时不断地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与渗透。根据历史,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张的;二是围绕大城市四周不断发展的小城镇,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升,逐渐增强了吸纳人口和扩大就业的能力,形成一串各具风格和特色鲜明的卫星型城市带,这也是比较新型的大城市扩张方式。在历史上,由于地理、人口、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这种小城镇带发展的方式并不常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和体积的不断扩大,采取什么样的扩张方式就需要细细地考虑了。
一、“摊大饼”方式的优劣点及适用范围
1、何谓“摊大饼”我国目前一些大型城市的扩张模式主要采取的是“摊大饼”的方式,即从城市中心向外不断扩延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大型城市以聚集功能为中心的条件下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市,从前些年的二环线到三环线,现已发展至五环、六环了。对于像北京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来说,“摊大饼”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北京城在始建之初,相当于我们现在作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就确定了以紫禁城作为城市的中心,相关的天坛、颐和园等等建筑群环绕四周的格局。依据这种模式,以后的城市扩张就也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来规划建设的。其次,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西面有山,东、南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外延的扩张。随着全国各地人士不断地以各种方式迁入北京,人口自然平衡地集聚,也就渐渐形成了现如今的格局。类似于北京的情况很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同时也是人们观念认识上的。
2、“摊大饼”方式的优缺点
1)从几十年来我国大城市外延扩张的效果来看,大致有一下几个优点:
1.能够快速有效地扩张城市集聚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现在我国主要地区域中心城市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地扩张,“摊大饼”方式产生的集聚力是非常明显的。在城市快速进行的外延扩展过程中,其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都将会不断完善,而且能够非常明显地超越普通的中小城市。原有的产业扩张,新进的产业加盟,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经济实力会明显增强。
2.能够快速提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大城市地位很多的时候,一个城市规模的快速提升带给人们最多的,最直观的东西就是城市变大了,相应的功能、配套、规模建筑都上去了,也就是看起来像一个大城市了。这种心理作用有时候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说,这种心理作用所带来的隐形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其变数也是巨大的。如何对这种隐形经济效益加以引导和利用,化不利为有力,是大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应该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3.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批的人才,提高城市科研教育实力,以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人才与科技将是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发展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对人才资源和技术成果的占有上。相对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和科技的吸引能力明显要高出很多。可以说,这是大城市心理隐形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之一。
4.其他附带效应在合理发展大城市的过程中,只要运用得当,还会成生一些其他的有利效应。例如:城市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社保的完善、教育科技的发展等等。
2)“摊大饼”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外延如果无限制地扩大,就会造成所谓地“城市病”,即: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地价昂贵、城市管理难度加大、治安环境日趋恶化等等。
1.“单中心+环线”引发城市交通弊端以北京为例,长期以来的以旧城为单一中心、以改造旧城为主导方向发展城市,形成了向外建设环线、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蔓延的生长模式,使北京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4.9倍,市区人口增加了近4倍。由于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功能过度密集于旧城区,近20年来,北京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一直难以缓解。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实施“打通两厢、缓解中央”的战略,现已建成了二环、三环、四环城市快速路,五环、六环路的建设也已开始进行,但中心区的交通拥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住宅郊区化无序蔓延又使城市交通雪上加霜。由于城市的就业功能密集于中心区,住宅只能在郊区集中发展。目前,北京市在近郊区建设的望京居住区,规划人口将达25万至30万;在远郊区建设的回龙观居住区,规划人口将达30万。它们的人口规模已相当于一个城市,但其功能只以居住为主,这使得巨量的就业人口必须早晚拥挤在往返于城郊之间的交通之中,生活与就业成本难以降低,并使道路、公交等设施超负荷运转。
2.无限制扩展城市规模造成人口过度拥挤经专家论证,北京市区人口规模以645万人为宜,人口过量增长会加剧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弊端。北京经过50多年的建设,市区建成区面积已突破49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也已达到610多万人,已接近市区的环境容量。北京与12个同等规模的世界城市比较,用地是最密集的,人均用地是最少的,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694人,远远高于纽约的8811人、伦敦的4554人、巴黎的8071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地中心,这种特殊地优势使人口大量涌进北京市区,其结果必然导致过度拥挤地现象发生。这又反过来导致北京市不断的向外继续扩展,继续“摊大饼”,造成恶性循环。3.城市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由于城市发展和扩张还要受到地理、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城市结构和布局上总会有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会导致某一区域的高人口密度与环境恶化;在城市中心区域内,会存在许多国有或集体的工业,它们占据了市区重要地段,土地级差得不到体现,造成土地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这些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城市的景观与环境;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脱节,突出表现在城市整体用地结构与布局形式未充分考虑整体交通的组织,造成部分交通资源的无端浪费。4.其他城市问题由于城市人口、交通等方面地问题,最终会导致一些其他的“城市病”:环境污染,地价昂贵、城市管理难度加大、治安环境日趋恶化等等。
3、“摊大饼”方式的适用的条件及范围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摊大饼”方式也不是100%的不可取,它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及范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后在某些方面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1)在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的早期过程中,“摊大饼”方式应该还是主要的方式对于一些本来规模人口不是很大的城市,其城市化过程,必然经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在早期还是应该主要依靠本身城市外延的扩张,以扩大城市规模,依据本地自然环境条件,选择城市主体发展方向,放开眼光,长远规划。
2)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或城市周边自然聚集条件下有些城市自然条件比较好,周边环境有利于城市直接实现外延扩张。比如,城市四周没有山地地势,没有分割限制城市发展的大型公路、铁路、桥梁等,城市周边自然聚集有一些比较发达的小集镇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摊大饼”方式,将城市快速扩大。
3)利用开发区、新城区有效扩大城市规模在原有城市边缘进行新城区、开发区的建设,改造和完善原有城市的功能,可以说是比较有效和合理的“摊大饼”方式了。新区的开发,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人口压力,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调整等等。总之,可以利用新城来解决原来老城存在地一些问题,有效地进行旧城区改造。这种方式主要是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城市,在新时期面临城市改造和升级时采用。当然,那种一哄而上的,以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区热”与这种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了。
二、“串葡萄”方式的优劣点及适用范围
1、何谓“串葡萄”根据吴良镛教授提出的“葡萄串”的城市发展模式,就是交通轴加上一些城镇建设的区域,再加上生态绿地,就像一个葡萄藤、葡萄叶、葡萄珠之间的关系,有序地安排城市发展的空间,有序组织城市建设。也就是说,将一些城镇、区域串起来,和原来的中心城市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周边网络。
2、“串葡萄”方式的优缺点
1)“串葡萄”方式的主要优点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是控制大城市无限扩张的比较理想的选择。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串葡萄”方式已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疏散原有中心城市市区工业;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转移中心城市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生产力快速发展;可以疏散市区人口,控制市区人口发展规模;改变市区与郊区的二元结构,形成市中心区、近郊区、卫星城镇、远郊区等多层次的城市结构。
2)“串葡萄”方式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从全国看,我国卫星城建设刚刚起步,问题还很多,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虽然我国卫星城开发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但是真正把卫星城的发展纳入城市战略规划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值得各级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重视。
1.政府监督很重要政府应该处理好与企业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扮好“监督”的角色,避免某些开发商借此来行“炒地皮”、“圈地”之风。
2.卫星城应该保持可持续发展卫星城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卫星城应当独具魅力卫星城地产是一种“主题地产”,应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渊源与浓郁的风土人情,形成独特魅力的地产文化标识,以此来吸引主城内的购房者和城镇外的农民。
4.卫星城必须有较大规模和较完备的功能。由于卫星城与中心城保持有一定地距离,应减少对中心城的过度依赖。功能应多元配套,如工作、求学、诊病、休憩、购物等多元化服务均能提供。一些大型的城市还应在更大区域内发展一些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目前,由于卫星城的文、教、卫等社会服务的水平和方便程度与市区存在不小的差距,出现了一些已迁往卫星城的居民又回迁市区的现象。
5.各卫星城功能分工应当明显。
目前一些卫星城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上缺乏特色,存在经济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城建上忽视保护城镇自然、文化特色的倾向。
6.应该理顺卫星城建设、管理的内外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有的卫星城同时跨几个管辖区域,域内有中央和市属大企业,需要较高层次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机制目前尚未建立。
7.应采取与原有中心城市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户籍政策。为了能够有效地发展卫星城,吸引市区居民和周边地区人口地转移,在这些卫星城应当采用比较宽松地户籍管理政策。
8.卫星城还应突出产业功能。卫星城的功能,不仅仅是疏散城市人口,分散城市工业,而是各有特色尤其要体现在景观环境、产业和文化的特色上,要突出其产业的功能,否则无法聚集人口,达不到疏散人口的目标。在我国现阶段,单纯的只有居住功能的卫星城建设是不现实的,也是很不经济的,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无法弥补。“串葡萄”方式的适用的条件及范围只有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确定发展哪一类卫星城。我国目前城市率总体上还比较低,全国总体上处在36%的。但是,一些大型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比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到90年代末,深圳城市化率已达78%、北京72%、上海68%、杭州市62%,南京60%、温州50%、。同时,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均3000美元的水平。例如:北京市2001年人均GDP已达3000多美元,上海已超过4500美元,广州突破了4000美元,深圳为5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些城市已具备了人口郊区化和建设卫星城的经济条件,城市的分散作用已开始超过集聚作用,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城外净流出的必然因素。因此,着手建设以一些大城市为核心城的卫星城市已具有了客观必要性。目前,一些城市的卫星城建设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例如北京的卫星城建设已经起步;深圳市2002年的党代会和市人大会议也做出重大决策,即向“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城市化建设目标迈进,以实现深圳发展的第三次腾飞。在决定一个卫星城成功的诸多元素中,人的聚集也就是对卫星城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否则,即使建得再漂亮,也只是“空城计”唱得动听。房子热销、人气旺盛对卫星城来说是件喜事;能有更多成功的卫星城为母城分流人口、吸纳新进城的人口,对于正处于加速期的中国城市化来说同样是个福音。我们从学者、企业家的言论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答案。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居民渴望在半小时车程之内拥有一个价格适中、环境景观功能一流、花园式的理想家园,两大有效需求结合,肯定能促进卫星城的蓬勃发展。
三、“摊大饼”和“串葡萄”方式的主要区别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摊大饼”和“串葡萄”方式的适用范围是很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说谁不好谁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时期来选择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
1、两者适用的城市不同一般说来,采取“摊大饼”发展的城市规模不大不小,正好处在向上一个档次发展的时期,要想扩大规模,完善功能,还是先“摊大饼”吧。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摊法,还要具体研究了。而采取“串葡萄”发展的城市,一般城市规模很大,城市产业发达,存在一些现代的城市病,经济条件优越,区域辐射能力强。在进一步进行城市扩张的时候,一般就采取“串葡萄”的方式来发展卫星城了。
2、两者适用的政策不同在进行“摊大饼”的时候,一般还是采取与原有城区一样的土地、户籍等管理制度和政策,只是在一些新区开发的时候,加入了适量的政策倾斜。但总体政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在进行“串葡萄”的时候就不同了,如果还是采取原有城区一样的土地、户籍等管理制度和政策,就无法体现卫星城的优势了。因此,在考虑卫星城定位的同时,应该也要重新考虑卫星城的政策定位了。
3、两者建设的重点不同作为“摊大饼”工程,其建设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地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科技,聚集区域内有效资源;确定城市定位,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经济实力;发展文化服务事业,确实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其核心是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作为“串葡萄”工程,其建设的重点应该是转移和分散市区人口;转移市区工业,特别是污染型工业;与此同时,卫星城建设应体现自己的区域特色,突出产业特点,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分工合作。其核心是为“母城”服务。
·哈迪德:热衷幻想的建筑大师 07/07/02
·揭开重庆房价近期暴涨的迷雾 07/07/02
·香港新世界100亿投资贵阳地产 07/07/02
·深圳万科布局大深圳 07/07/02
·富力商业地产发力在即 07/07/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