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窑炉火,历经500年风雨而不熄,至今还在燃烧,这就是传说中的南风古灶,以“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烧龙窑”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东平河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依山而筑,宛若伏龙。她是见证佛山陶瓷历史演变的活化石。
我们来到佛山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九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的尾声。作为佛山的名片,陶瓷业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引导、扶植的功能,整合品牌、行业、服务、文化、技术、人才六大资源,助推佛山陶瓷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结构调整扩大规模。传统的佛山陶瓷产业以建筑陶瓷为主,卫生洁具、工艺美术陶瓷等行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为此,政府着手整合美术陶瓷产业资源,在禅城区石湾街道区域内建设一个工艺美术陶瓷生产基地,并以“石湾公仔”等美术陶瓷产品作为陶艺文化载体和提升品牌效应的手段,发掘传统陶艺融入市场的切入点,同时加大卫生陶瓷的产能投入,使其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培育打造佛山卫浴产品的中国名牌。
——产业服务体系扩容。政府充分利用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这两个会展平台,改变过去分台竞技、重复办展的局面,打造一个国际陶瓷会展平台。同时,佛山借助“广交会”的辐射力,积极争取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发达地区陶瓷协会的支持,计划把春、秋两届陶瓷出口交易会打造成为“广交会”的陶瓷馆,把佛山逐渐提升成为国际性的陶展中心,并整合现有分散的专业市场资源,借助电子网络技术,把禅城区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产业营销平台。与此同时,开辟“佛山陶之旅”旅游线路,培育、壮大佛山陶瓷旅游市场。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已经拥有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建筑陶瓷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和东鹏、蒙娜丽莎等两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整合各企业的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培育形成具有陶瓷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技术成果孵化等功能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创新还改变了人们对陶瓷产业就是“落后产业”和“污染产业”的传统认识,赶走了污染,留下了陶瓷。
……
南风古灶的窑尾长着一株古榕,据说栽于明朝。枝繁叶盛,亭亭如盖。500年了,古窑炉火不熄,榕树也越发葱郁。树下有碑,其中一句“有榕乃大”,让人玩味不已。目前,佛山聚集了规模以上的陶瓷生产企业约300家,拥有1000多条生产线,陶瓷墙、地砖年生产能力为15亿平方米,实际年产量达12亿平方米,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占全球的1/4。古灶有知,亦当欣慰。
手记》》》
把传统的打造成现代的,把地域的打造成世界的。历经500年风雨的南风古灶不但薪火相传,而且浴火重生,焕发出比过去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这是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的有益启示。传承,也可以如此美丽。传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顺时而动,审时度势,赋予传统产业更多创新因子和时代元素。
·变局中的建陶新版图 07/06/27
·“困局”与“突围”中国陶瓷业大变局 07/06/27
·鹰牌映照佛山陶瓷发展30年 07/06/27
·禅城联手清新 建最大陶业“飞地” 07/06/27
·瓷砖价格到底涨不涨 07/06/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