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建三峡文化要碰撞一个观念:正视现实。迄今,我们并未这样做,我们一直仍然在一力地维护那远去的、传统的、文化的三峡,而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建三峡文化要碰撞一个观念:正视现实。迄今,我们并未这样做,我们一直仍然在一力地维护那远去的、传统的、文化的三峡,而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峡成库以来,水位陡长数十米,构成传统三峡文化的两大内涵:人文的三峡和自然的三峡,一夜间面目大变。人文的三峡:一则那些水边崖际的历史遗迹,那些“牛肝马肺”、“兵书宝剑”、“八阵图”,那些题刻,那些栈道,那些纤洞,那些前人生息、践踏过的痕迹,乃至那千万年形成的荒率苍凉有意味的河滩、河道从此永没水底,不可复见;二则流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血脉里的三峡情结,那些“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滟预大如斗,瞿塘不可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意境,随着成库,也从此失去了物象凭依,不见这新三峡还好,一见只有失望。自然的三峡,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形象是:“瞿塘雄、巫峡险、西陵秀”,随着水位上涨成库,山半淹,石全没,原来的黄水汤汤、水势峻急、浊浪排空没有了,丰都以下至西陵,死水一塘,波澜不惊,几百里一派浮光掠影,青山绿水枉自多。连“江”的概念都不复在,更别说“峡”。山、水一体,没有了水的衬托,哪里还有峡的雄奇险秀?峡中江面变阔。成库前,船从峡中行,人站在船顶观景台,双臂展开,便有两岸山峰可扪可触的感觉,似可耸身一跃跳上岸去,现在哪里还有?三峡没有了动,只剩了静,还叫三峡?这样平庸无奇的山水状貌全国多的是,洞庭波涌,千岛细细,都比这强。三峡标志的夔门赤甲山,135米就淹上腿肚子了,等到180米水位,还不淹到胸腹之间?还成其什么“门”!
这就是今天所谓“新三峡”的现状。客观地看,此三峡已经不是彼三峡,三峡已失去了原有的资质,无力延续那美丽悠远的神话,无力承载“彼三峡”丰沛的人文与自然魅力。这一客观现实也便是当前三峡旅游走入困境的关键所在。不承认这一点,只能是自欺兼欺人,也就无从走出困境,年复一年,月复一月……
正视现实,并不意味着放弃和割舍。窃以为:三峡文化是古老重庆文化重要的一支,且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已经融入重庆人的血脉,无论从人民文化养成还是从区域文化产业的意义上都不可割舍,相反,要尽力挽救这文化,重建这文化。
“高峡出平湖”无疑是新三峡无可争议的景观核心,它所包孕的上一时代的“人定胜天”革命英雄主义史观与审美观,是支撑这景观的精神内核。问题在于:一、“平湖”全国多有,“高峡”已被“平湖”消解,虽然这个湖最大,景致却未必最胜,湖区初成,并不耐看,更没有多少文化内涵;二、新三峡“高峡平湖”正是以“传统文化三峡”古老意象的彻底否定为意象的,这未必是我们今天建设新三峡文化之福,肯定不利于传统三峡文化的传承。因此,建设新三峡文化的要点就在:一、淡化“高峡出平湖”原有的革命英雄主义人定胜天意象,寻找“高峡平湖”与传统文化三峡的可整合点,以复活传统三峡文化;二、寻找和建设“高峡平湖”中富有三峡风、巴渝风的新的形胜。
可做的事情至少有两件:一、在库区各县筹建博物馆,陈列成库前抢救发掘转移出来的三峡文物,这些文物的总量略当于成库前三峡历史文物的总量,这些博物馆不必大,可以多样化,多主题化,用历史文物来维护已经不复存在的文化记忆是可靠的,一种非现场的距离感可能产生新的效果;在云阳县建立三峡自然博物馆,吸纳古今三峡化石标本文物,集中、全面复现三峡自然杰构。让这些历史和自然的小型博物馆遍布库区各县,与重庆主城区的国家三峡博物馆相呼应,可以形成一个景观链,并与现实“高峡平湖”的三峡组成一个文化链,联结历史与现实,从而让传统文化三峡在这个现实与历史的文化链中复活,从而组合出新的三峡文化亮点及旅游景观;二、“总理工程”即“三峡水库库岸绿化带建设工程”,以“重建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的主题已经启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绿色主题主题支撑着这个工程。这是一个浩大工程:三峡库区重庆600公里单边库岸,全岸600米纵深的坡岸一气呵成绿化林带,何等壮观,必致举世瞩目!它将是“三峡大移民”结束后,历史给予重庆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可以在这工程的种种绿色意义上再加上“重建三峡文化”的文化主题,并融入旅游景观工程的产业因素。只需先期进行艺术的策划,不多费一分一文,就可以在建绿色林带的同时,为“新三峡文化”注入新内容。比如可以为这1200公里长600米宽的绿色林带确定一个中华文化的大主题,一座绿色的三峡长城!也可以把它建成一件绿色生态艺术作品,那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与全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库匹配,那将是怎样一件震撼人们视听的伟大艺术品啊!
三峡是中国人民的,三峡更是重庆人民的。三峡是永恒的,永恒的三峡正在渡过一个难关,要求重庆人有所作为。不作为,文过饰非,自欺欺人,时机会逝去。当更多的中国人在“新三峡”游中迷失在古典的失落与现实的贫乏中时,一切将难以挽回,重庆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三峡的罪人。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正式启动 07/06/26
·“渝富模式”成就重庆“汇金” 07/06/26
·重庆变“试验区” 构思土地新政策 07/06/26
·北美 正在消失的涂鸦艺术 07/06/26
·重庆酝酿第二次大移民 07/06/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