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广场第一个名称是“尼古拉广场”。萨哈罗夫最初在大连的规划当中设计了五个广场,即现在的中山广场、三八广场、友好广场、俄罗斯风情街的北端广场和南端胜利桥头的半圆形广场,同时确定尼古拉广场为城市中心广场。
由于对巴黎情有独钟,他便完全模仿巴黎“明星广场”的建筑布局,把“达里尼”设计成了一个以直径212米的中山广场为中心,十条大街向四周辐射,连通一条条环形道路和几个小型广场的花园城市。
巴黎的“明星广场”修建于1806年,属于中古帝制集权文化与拿破仑“帝政”时期文化的产物,它的城堡特征、圆形平面、放射状的大街和环状的建筑布局在路易十五之前就已经形成,所以在文化传统上它既采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花园城市,同心圆格网式街道系统的布局,又继承了中世纪城堡文化特征。加佩王室之后,路易十一到路易十五一直推行“重商政策”,把巴黎建设成了一个近代欧洲的文化名城,创造了以旺多姆、协和、明星、巴士底等大型广场为中心的比较自由、开放、实用的近代商业广场文化。
由于不能深刻地领悟巴黎城市布局和“明星广场”文化的内涵,俄罗斯人“东方巴黎”的设想和实践,便成了文化符号简单的移植。虽然萨哈罗夫规划的尼古拉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在广场周围分布着城市经济、金融、文化机构,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特征,但是广场不仅在更深层次上保持着与西方殖民文化的联系,而且也与俄国殖民侵略政策有直接的联系。
1905年1月日本占领大连后,将尼古拉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且在广场周围先后修建起了大连民政署厅舍、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大和饭店等九座融合西方不同时期建筑风格、构造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与圆形广场在文化风格上十分均衡、协调。
但是,日本人又遵照东方文化的传统,在广场上修建了道路、凉亭、假山和一座关东都督大岛义昌的铜像,结果混乱了广场和谐的线条,强化了广场的政治作用,破坏了广场开放、自由、休闲的商业文化气氛。
日本殖民者对西方广场文化并不理解,他们完成的大广场建设,承续了西方殖民文化传统,又沿袭了日本民族的习惯与文化,确定了殖民统治的权威,在广场的内部空间划分上分散了整体的均衡,降低了广场的文化品位和环境审美效果。另外,在城市整体布局上,大广场以东为军用区,同时又位于日本人居住区中心,这便使得城市中心的广场失去了作为城市公众活动场所的价值和功能,违背了人类修建城市广场的初衷。
1950年,大连结束了殖民统治,但直到1980年代,大连才对中山广场更为系统的改造。当时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尼古拉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
1984年,大连市政府对已经绿化的中山广场进行改造,将中间的水池建成乐控喷泉,环绕着喷泉的分别是内侧的8个花坛和外侧的12个树坛,树坛内修建了棚架、管理亭,设置了园灯、座椅。在广场的建筑布局、文化模式方面,这次改造主要是把中国传统的庭院广场文化引入了西方广场文化,表现了人类广场文化中重要的生存意识,即: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广场和城市空地为市民和游客创造美好、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同时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初成果——人类广场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大连的复活与回归。但是,广场上过多的人工设施、比较杂乱的空间分配无疑损害了环境的和谐、宁静和典雅,使其失去了广场空阔、闲适、自由的文化氛围。
1995年,大连市政府对中山广场进行了全面的,也是最近一次的改造。这次改造,撤去了广场上的棚架、乐控喷泉等过多的人工设施,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镶贴黑色的花岗石线条,将广场内部空间分割成4块,中央用花岗石砌成圆形舞台,四周用花岗石分出4个大草坪、8个小草坪,草坪上铺设了美国冷绿式草地,栽种了雪松、龙柏、紫杉等142种,1100多株树木和260株月季,安装了10组环绕音响、135组庭院灯。加之2000年中山广场东西地下通道的建成,不仅疏导了往来的人流,而且扩展了广场的视野空间。所以,现在的中山广场,既保持了星形广场所具有的“明星广场”传统文化风貌,又借鉴了现代世界城市广场空间分割的方法,用具有现代风格的简洁明快线条对广场平面进行了重新划分;既铺设了大面积(11000平方米)的草地,又创建中国庭院文化传统的“天然园林”。西方城市传统的硬地广场,东方古典庭院的园林的结合让中山广场在集成了“明星广场”本身的功能的同时拥有了更多的东方文化因素,而大连亦成为中国的“浪漫之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山广场的变迁也是大连城市的变迁。萨哈罗夫的理想主义情节构成了今日大连城市文化的基本格调。然而,稍显遗憾的是大连的简短的城市历史中,殖民历史成为一个城市最初的岁月记忆,而大连自身的文化沉淀大多来自改革开放之后。于是大连的城市个性在彰显城市的时尚、前卫与休闲的同时缺少了应有的历史元素,即便是有,也许大多数大连人并不愿承认。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