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第七艺术",也是形象化的历史。上海作为古代的东南名邑,是富庶的长江流城和新兴的东西南沿海的交汇点。自1843年开埠之后,几十年间就发展成为华洋杂处、具有多元文化特质的远东第一大都会。如今,上海楼市仍大刮"洋"风,"万国"建筑,"万国"社区已成为了上海楼市中的一大重要分支,据统计,近半数的上海购房者会在买房时青睐"万国"社区。
大话万国
当"万国"元素充斥我们的楼市之时,我们有必要来理性对待他,区别评估它的内在价值,让购房消费者能真正了解孰优孰劣。于是,我们在此,特意采访邀请了一些建筑学者、设计师、开发研究人员,并摘取了他们对"万国"的精彩语录。
●建筑属于文化范畴,不同国别、不同民族都有着属于自身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与风格特点。外国如此,中国亦如此。那些模仿各国式样,起着洋名的大厦与楼盘比比皆是,但要想在其间寻觅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万国建筑却非易事。
●今天,上海西区的三四十年代建筑在风雨中依然焕发出奕奕光彩,但很多新兴住宅风格却十分平庸和雷同,仿佛"南北大同、东西无异"。建筑寿命远未结束,美学生命早已完结,这是业界许多人士深表忧虑的。难道我们现代人的聪明才智尚不及30年代上海滩的人吗?老上海的建筑遗产体现的海派风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
●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发展商盲目相信、全盘委托建筑设计院。现在的设计部门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比较缺乏创新动力,在实际设计中常会套用以往模式,不求精雕细琢,设计方案自然平庸,可见发展商如果没有对楼盘的整体把握是不行的。二是发展商盲目自信,设计院就会乐得方便,屈从于发展商不高的品位。这在上海也是有实例的。有的住宅楼盘完全仿照英国、法国的宫殿设计,加上几个门头搞几个不伦不类的雕塑。业界专家们对此深恶痛绝---住宅又不是公共建筑,把建筑形式搞得那么繁杂、庄严,哪里还有亲切感呢?
●我国的建筑文化缺乏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中所保留的现代主义理性成分和物质基础,许多发展商和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探寻只是出于对某种传统形式、符号的偏好,或把"传统"作为某种可以任意搬用的点缀和装饰,试图以此为今天的建筑加点"佐料"。显然,这与我们倡导的重视和尊重传统,强调建筑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锐意创造时代之新的严肃认真的探索不可同日而语。
●万国建筑、万国社区,同样需要一个核心的"人文"标准,即满足人们的现实不断发展的生活需要。"万国"开发热的最终核心离不开人们不断发展的生活需要,它是住宅作为人类文明产生并存在的根本价值。
●一味地崇拜国外设计师设计院设计的产品,是一个误区,因为很多国外设计师不了解上海的居住理念,不了解海派建筑文化的深刻底蕴。
●以人为本的万国社区,应该是一种有着强烈指导意义的万国生活主张,让不同的"万国"生活主张来吸引购房消费者,营造不同的文化诉求,以迎合他们的对位生活需求。
海派文化挥发万国风味
漫步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上海,恍然走进了"海派建筑宽银幕"。外滩有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礼查饭店、巴洛克式的原亚细亚石油公司总部大厦以及希腊柱式装饰的原汇丰洋行大楼等;陕西路上充满挪威童话色彩的北欧住宅马勒公馆;淮海路、衡山路两侧则是大批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群……
上海在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中,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海派文化",长时间的积累,渗透于上海居民的生活模式中。19世纪80年代后,上海大量的建筑效法欧陆,采用希腊式廊柱、花岗石饰料垒砌,饰以雕刻;新式洋房与高级公寓纷纷拔地而起,成为上海盛景。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上海已被称为"东方巴黎","世界主义"成为其闻名四海的标志。
商品房发展离不开"万国"
上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大规模商品房开发,考虑到上海的城市背景与积累深厚的海派文化,众多开发商在开发新建商品房时候又开始加大了"万国元素"的运用。尤其是在1994年为,为当时的虹桥开发区配套而建的外销房社区---古北新区,开发者几乎是将一堆西方建筑全盘移植到了该社区中,里昂花园、鹿特丹花园、马赛花园等等,案名运用"欧化",同时,欧陆回廊式、配以花岗雕刻的古典欧式建筑设计手法,也运用到了这些社区之中。一时间,将虹桥周边乃至上海的欧美人士吸引到了这里安居,大量的金发碧眼人群穿梭其中,形成了称道至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到了2000年后,在上海一些近郊地区,大规模为城市居民改善居住环境而开发的现代意义的商品房造城运动开始进行,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莘庄、春申等地区,而开发者在兴建这些商品房社区之时,也适时添入了"万国元素",外环线附近的新梅共和城、春申路西侧的一批楼盘,从建筑外貌到建筑案名的使用,都会体会到这股"万国风",之后,"万国风"又迅速蔓延到了上海北侧的万里城,但这些"万国元素"的应用大多都仅仅局限在了建筑上,甚至只是建筑的一部分,一个细节,或者是社区景观一部分,但整个社区的规划,还是沿用了老式传统的社区规划,并无多大新意。
万国社区成消费趋势
在2004年,在上海西侧的新闵地区,出现了"同润加州"社区,其原汁原味的将美国加州的小街区复制到了上海,从社区规划到建筑都完全"加州化",是一个公寓和别墅混合而成的项目。可以说,它是一个除纯别墅社区外,上海楼市具有标范意义的"万国社区"。同样是在闵行,在银都路上,2003年开始,一个日资开发商开发建设了好世凤凰城,这一项目同样是完全复制日本社区,从建筑本身到社区道路规划,商业街设置,甚至是社区花房,都按照了日式居住习惯去设计,大获成功。2005年之后,随着楼市的调控,消费理性,在居住品质化的进程之中,"万国"元素的应用也不再是局限在单纯的欧美古典化元素,一些开发者已拓展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万国"元素,譬如,美国近现代城市建筑运用较多的Artdeco和公馆建筑元素,在绿地、在绿城两大中国知名房企所开发的楼盘之中,也已大量运用出现,深受市场消费的认可。
及至如今,西班牙风格的金丰蓝庭以及巴萨维拉等个案,以其精简的房屋功能区设计,朴实又颇具西方韵味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上刮起一股成交旋风;北美赖特式的街区---尚东国际名园,如其沉稳的建筑风格一样,逐渐被消费者"品"出了其北美文化内涵,消化速度迅速加快;全盘德式设计的安亭新镇,由于地处德国汽车企业密集的嘉定安亭,受到了来自周边的境外客户的青睐。
"万国"元素已不再是上海居民置业消费所需赶追的新潮,他们会用结合自己的文化喜好,生活喜好,去挑选适合自己的物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万国"。从万国建筑外延到万国社区趋势,本身就是一种"万国"生活细节的放大,生活主张的放大,这是符合高层次置业消费趋势的。
细节解构"万国风"
在如今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上,法式的浪漫,德式的严谨,地中海的热情……种种异国风情社区,"乱花渐欲迷人眼"。然而,在每种风格的背后,都有一些细节在支撑着她的独特魅力,使之在千百年的世界建筑史中经久不衰。对购房者而言,了解这些细节的所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您挑选符合自己审美情趣,彰显个人生活品位的"万国风"房子。
在众多的外国建筑风格中,欧洲的建筑风格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成就,其中又以法国、西班牙、德国特色显著,巴洛克式、哥特式、古罗马式、现代主义等等建筑风格都曾在欧洲流行一时。美国曾经作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前期建筑风格也受过欧洲相当大的影响。
法式细节:立面三段式
提到法兰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三色旗、马塞曲、葡萄酒、雕塑、还有全欧洲最大的巴黎凯旋门……而把这些浓郁的法国本土气息融合到法式建筑风格里,人们所感受到的则是由拱型建筑、沉稳的色调所勾勒出的曲线。法式风格的建筑特色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是法国的古城堡式的建筑,这种建筑主要是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各个王官贵族竞相打造,古堡的穹顶和弧型的外立面设计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第二法国流畅式的乡村风格,门前一片青青的小草,及屋子外观的流畅的线条,给人优雅婉约的感受。
法国的建筑手法有两点最常用于现代建筑。一个是最先发源于法国的哥特式的建筑流派,最突出的表现是建筑物的高、尖、直。高耸直立的建筑让人肃然起敬,而顶端的尖处理又会让人有种冲破高峰欲望。另外一个是典型的立面三段式处理手法,该手法特点---最底段,坚实的基础;中段,窗台至窗的最顶端;顶段,窗的顶端一直到屋顶。三段式处理中,从底段到顶段颜色为同一色系由深至浅。经典楼盘:上海康城"康城"意指法国嘎纳。楼房栋栋之间的空间开阔,绿化覆盖高。房型多采用开放式阳台,面积宽广,厅高房大。
德式细节:色彩艳丽,技术创新
德国建筑历史悠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在德国,能看到古典哥特式建筑城堡的影子,也有简约大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风格特点显著,追求建筑形态的大胆创新。
德国人具有一丝不苟、讲究实用功能的品质,建筑风格上也是强调简约、现代、功能实用。总体来看德式建筑风格具有如下特点:外形简练、现代、大胆、充满活力和创新;色彩艳丽,黄色、金属灰色、黑色、红色作为常用色;功能讲求实用,任何认为是多余的装饰都几乎被摒弃材料品质精良,技术手段创新,关注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注重细节设计。经典楼盘:安亭新镇
典型的德国式建筑,建筑立面以红、黑、黄等为主,鲜艳可爱。产品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隔音隔热等技术,节能环保。
西班牙式细节:Patio帕提欧
现在常提的西班牙风格,其实是地中海风格的一种,地中海风格原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一线,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的沿海地区的民居住宅的,红瓦白墙,干打垒的厚墙以遮蔽夏天的炎热和直接的日照,众多的回廊、穿堂、过道,一方面增加海景欣赏点的长度,另外一方面是利用风道的原理增加对流,行成穿堂风这样的所谓被动式的降温效果。
铸铁的把手和窗栏、厚木的窗门、简朴的方形吸潮陶地砖,都有四水归堂的天井院子,里面大多有个小小的阿拉伯风格的水池,滴水而已,用彩色瓷砖装饰。建筑设计的不对称,不规整,高高低低,饶有趣味。住宅往往都对着海,坐在阳台上看落日,很是写意。
现在所讲的西班牙风格更多的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显得更神秘、内敛、沉稳、厚重一些,色彩也更古朴,建筑元素也有些变化。西班牙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庭院建筑,西班牙文称Patio,即:帕提欧。帕提欧,是西班牙语对建筑物之内,柱廊四围的露天庭院的称呼。帕提欧的前身是罗马建筑的前庭,后来西班牙又被由北非渡吉尔布拉达海峡而来的阿拉伯人,即摩尔人所征服,受摩尔文化熏陶数百年后,使西班牙的帕提欧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经典楼盘:金丰蓝亭
以西班牙建筑为元素,景观中庭里,巨石砌出的造型跌宕的蓝庭丽池;西班牙风味浓郁的休憩凉亭;还有楼间随处可见的树景陶罐、滴水陶罐,如同一场不散的景观盛宴。
美式细节:海纳百川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适应各种新功能的住宅形式纷纷出现,各种绚丽多姿的住宅建筑风格应运而生。因此美国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国际化倾向。
美国的建筑,尤其是住宅,是集当今世界住宅建筑精华之大成后又融合了美国人自由、活泼、善于创新等等一些人文元素,使得美国的住宅成为国际上最先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经典楼盘:尚东国际
建筑灵感来自美国纽约尚东区,稳重大气,隽永舒适,北美赖特式设计风格,是中环线内不可多得的低密度社区。
·建筑卫生陶瓷能耗面临新门槛 07/04/20
·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 07/04/20
·陶瓷行业新增100条产能 佛山占半数 07/04/20
·城市建筑断想 07/04/20
·06年建筑陶瓷出口大增长 07年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07/04/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