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表象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城市居民的家园梦想和情感追求,诠释着城市区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质,演绎着城市变化的动人故事和经典印记。城市建筑所构成的一道道风景,它不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给人以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力。注重建筑品位,讲究建筑艺术是城市建设的永恒追求。徜徉我们长沙的街市,伫望鳞次栉比的楼宇广厦,我的思绪高高飞翔……城市建筑应该是岁月凝固的历史
建筑是城市的构成元素,它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精神依托,倾诉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沧桑。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眺望佛罗伦萨的穹顶,观赏美第奇府邸等一批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建筑,无论是装饰物还是建筑物本身,都沉淀了那个时期的智慧精华,浸润了那段历史的风风雨雨,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批人文主义精英便会浮现在眼前。游览法国的凡尔赛宫,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法国皇宫的高贵典雅,不仅是17世纪法国艺术的魅力,更是法国史上一段蒸蒸日上的历史时期,还是一位法国君主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凡尔赛宫里曾经的奢华,曾经的人和事。言及我国的古代建筑,北京故宫——紫禁城,作为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不仅是规划完美,气魄宏伟,而且是明清以来我国历史的见证。当我们来到青岛,它被人们称作典型的殖民地建筑博物馆,德国胶澳总督府、八大关别墅群等一批建筑,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作为殖民地的那段历史。
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建筑必须承载的重要使命。我们长沙已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贾宜故居、岳麓书院的修缮、杜甫江阁、白沙古井公园的兴建,一批历史文化街巷的整修提质,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姿。而现在建起来的华天、通程、顺天财富以及湘江上的六座大桥等雄伟建筑,在向当代展示长沙形象的同时,也留给后人对这段历史的向往与探求。
城市建筑应该是情感飞扬的诗篇
城市是以人们“诗意地栖居”为目标。建设中,要像作诗一样,把深情与热情镕铸其间。在意大利的罗马,现存留有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大量建筑:元老院、纪功柱、凯旋门、大圆形竞技场,等等。在这些建筑物上,你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澎湃激情、雄大气魄。来到北京,走近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十周年而建的十大建筑,那恢宏的气势,壮阔的景象,无不令人心潮涌动,豪情奔放。
我们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建筑体系完备。然而,发生于1938年的那场“文夕大火”,使这座历史悠久、美丽繁华的文化名城化为一片废墟,民房、商店、学校和亭台寺庙、名人故居、私家园林等全部焚毁。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处处幽雅小区悄然而生。上个世纪50年代的长沙,标志性建筑仅有湖南宾馆、湖南剧院等,没有10层以上的建筑物。现在的长沙,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多达600多幢,有10多幢建筑获得了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居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
创造之美成就了建筑之美,建筑之美成就了城市之美。今天的长沙,因为建设者的倾情投入,使城市建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楼万楼各尽态”,既有大气磅礴的,又有清新隽永的,既有绚丽多彩的,又有凝重质朴的。登上市委、市政府大楼,豪情满怀;伫倚中行楼顶,情干云天;走进同升湖,心灵为之澄明;徘徊梦泽园,性情为之雅儒。千古名城因为建筑之美而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让人观之如读诗品画,意味无穷。
城市建筑应该是灵动优美的乐章
19世纪美学家谢林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音乐家霍夫曼又补充了一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两句名言道出了建筑与音乐两种艺术的共同特征。就抒情性而言,建筑与音乐一样的讲究抒情,讲究审美的需要。高品位的建筑和音乐等艺术门类一样,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谐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对称。在音乐与建筑之间,有很大的共通性。正因为如此,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廊栏内散步时,感觉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北京天宁寺辽代砖砌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乐章,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我们长沙这座城市的美丽,先是缘于天生丽质——融山水洲城于一体,再是它被建筑者赋予更多的美学追求。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走“特色立城、个性立城”的建设之路,以凸现“山水洲城、人文胜地、现代都市”为基调,秉承建筑追求山水交融、人文推崇儒道互补的地方文脉,创造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建筑空间,使城市更具个性与魅力。信步于长沙的大街小巷,触目所及的是造型各异的建筑群,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在绿树鲜花的点缀下,犹如一个个凝固而多变的音符,协奏出一曲恢宏的城市建筑交响。在这曲交响乐里,最为动听的音符当属贺龙体育文化中心、国际影视会展中心等一批现代风格的建筑群,最有韵味的旋律应该是岳麓书院、天心阁、田汉大剧院、杜甫江阁、三国简牍博物馆等一批馆台亭阁,最具华彩的乐章应该是王府花园、咸嘉新村等一批居民住宅建筑群。这些建筑因为注入了湖湘文化之元素,融合了当今时代之精神,达到了既有节奏之美,又有意境之美的新水准,把长沙城市建筑带进了一个“古风今韵和鸣”的美好境界。
城市建筑应该是行云流水的谐和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而存在,与人类的居住密切相关。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建筑艺术是典型的环境艺术,尤其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建筑,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现在,不少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一味标新立异、贪大求洋,乍看很气派,很华丽,实则喧嚣浮躁,个性迷失。城市建筑的总体布局上一定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坚持“师法自然”,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握城市建设的总体轮廓和立体轮廓,如碧天行云,空山流水,自然和谐,体现宜人的建筑空间尺度和尊重人的差异性需求,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属性、体量、高度、色彩,又要考虑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的关系、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本地的日照、阳光、湿度、风向、植被等等,创造居民认可、喜爱的空间,增添一份回家的温馨感、归属感。
我们长沙这些年的建设中,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筑的重要课题。不论是行政和商务区,还是居民住宅区,都始终坚持和谐宜人的造城理念,确保了建筑密度比旧城区有较大改善,街道空间加大,建筑间距拉开,出现了一批凸现和谐优美环境的现代化建筑巨构。今天,伫立岳麓山上,远眺湘江两岸,城市建筑的美丽画面尽收眼底,既有浓墨重彩之笔,又有画龙点睛之笔,轮廓线因此而愈加丰富、生动;新老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建筑形体多变又与河岸线相互呼应;原有生态植被群落保护完好,一派绿意盎然,真正为市民创造了清静、雅致、舒适而又温馨的城市人居环境。秀美星城长沙,正在成为一个“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游之者忘归”的好地方。
·城市与建筑,不应当是遗憾的艺术 07/03/02
·建筑设计意义及其方法初探 07/03/02
·城市建筑 07/03/02
·中国式别墅的回归与国际化趋向 07/03/02
·标志性建筑何以成为尴尬标志 07/03/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