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在推出的廉租房、经济实用房让市民受惠的同时,以限价房、限套型地块为主的7幅国有土地出让顺利摘牌。这意味着大连市在打造高标准生态宜居城市,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6年召开的大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惠民强市”战略,确立到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城市居民居住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关注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成为大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扩大的压力,大连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和治理的力度。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一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3060根烟囱被“放倒”,307家污染严重企业被关闭。据统计,近5年来,大连新增绿地面积93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突破40%,而绝大部分新建游园绿地和公园广场都选在百姓家门口和城市周边的新开发地区。在居民生活区开展的大规模环境整治,使越来越多的市民过上了“推窗见绿”、“走出家门进公园”的生活。同时,街巷路面得到大面积维修,主城区基本消灭了摸黑路。随着公共交通网络完善,道路桥梁合理建设,大连连续5年保持全国交通最畅通城市称号,市民从中享受出行的方便快捷。
大连旧城区改造是一项繁重任务。在这方面,市政府坚决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计划管理,绝不越线突破。从2004年开始,市里针对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从改善市民住房条件、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出发,确定每年拆迁80万平方米的规模总量。两年下来,都控制在计划之内。对拆迁这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市政府在依法加强管理的同时,坚决杜绝野蛮拆迁、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为此,市里加强对拆迁单位的管理和考核,建立拆迁现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追究。2006年,先后4次对市内4区所有拆迁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对1家问题严重的单位责令停止拆迁。在拆迁现场,实行公示制度,将拆迁有关事宜、补偿安置政策、工作人员服务守则等内容向被拆迁居民公示,形成面对面的监督。市里还实行拆迁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市政府设立了市长信箱、市民投诉中心、大连公众交流网站等拆迁举报监督网络,保证投诉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站在拆迁户的利益角度管理拆迁,真正理解和帮助解决被拆迁居民的困难,换来了动迁居民的理解和支持。2006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
大连是全国最早进行棚户区、低洼区住房改造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安居工程的试点城市。大连新型集团仅在泡崖居住区就开发了5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国家安居工程的典范。2006年6月,大连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展的住房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内4区常住家庭实际居住的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户均实际居住建筑面积为72平方米。
大连市在2002年建立的廉租住房、2005年建立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三层住房保障体系,不仅发挥了有效的调控作用,还保证了不同收入水平市民的置业需求。廉租住房主要解决全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救助对象是市内4区城镇常住户口、家庭人均月收入连续两年都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且人均住房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者,当年为606户“双特困”家庭发放了租赁补贴。2006年又扩大了覆盖面,基本救助条件提高到8平方米,补贴标准提高到10平方米,有1121户“双特困”家庭拿到了补贴,改善了居住条件。
大连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把每年建设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使之成为“民心工程”,两年实际安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30万平方米。2006年10月22日,大连市首次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公开摇号入围家庭,体现了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从11月8日开始,购买者按照公开摇号原则,确定先后顺序购买3688套经济适用房。11月16日,又推出58万平方米、共7000套经济适用房供市民申购。市政府承诺,今后大连市每年将推出1万套左右的经济适用房,力争用5至6年时间,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大连市已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限价房,2006年已推出数幅土地以供开发建设,2007年年底可提供限价商品房房源4000套左右。三项住房保障体系的大力度操作,不仅使本地的房地产市场非理性膨胀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市民的基本需求也得到了保证。
·广州将投资239.76亿推进城市建设 07/01/04
·北京土地规划指标屡遭突破 耕地流失已经失控 07/01/04
·大连市推进安居工程 打造高标准生态宜居城市 07/01/04
·“十佳宜居城市”扬州居第三 07/01/04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成都超越杭州高居榜首 07/01/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