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表示,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观点网讯:11月6日,国新办举行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落实进展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他谈到,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有限,财政投入在持续增加。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资金积累规模有限。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启动,运用税收优惠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截至2019年底,参保人数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但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人民群众自发性中短期储蓄理财成为积累养老资金主要形式,缺少制度化的、长期的养老安排。
梁涛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冲击,截至2019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4亿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76亿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加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未富先老特点比较明显,这对养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梁涛表示,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养老金融是我国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对不符合标准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清理。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支持相关机构发展体现长期性、安全性和领取约束性,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力争通过示范引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审校: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