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南的解释,这次收到监管函似乎只是企业在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乌龙”。
观点网 小长假刚过, 深交所的工作人员们便开足了马力,并在5月7日这天连续给两家房企送去了监管函。
其中,有一份送到了中南建设的手上。
深交所指出,于2016年至2019年里,中南建设存在向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外,或所占权益比例不超过50%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财务资助,但未履行相关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的情形。
从表述上看,中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于“应尽披露义务而未尽”之上。对于向项目公司提供财务资助这个点,深交所并未提出太多异议。函中表示,深交所要求中南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寥寥三百余字的监管函,看起来问题似乎并不大。
虽然函中未曾明确要求中南对于此事进行回复,不过,众人心中的疑问仍然存在——为什么这部分对子公司的财务资助没有进行披露?
对此,中南方面回复观点新媒体,公司作为主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确存在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小,公司更多通过对项目公司股东借款的形式进行投资的情形。
据中南解释,有关投资虽然形式上表现为股东借款,但跟监管规则关注的财务资助有关很大不同,有关资金并不获得固定的资金使用成本,而是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回报,分享项目的利润;从形态转化角度看,有关资金不存在归还问题,而是在有关项目利润分配后进行清算。
“由于有关股东借款实质上是公司主营业务的投资,不存在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公司过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把它视为财务资助。因此没有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规范运作指引》履行相应的审核和披露程序。”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深交所在对公司的日常监管过程中关注到了有关情况,认为有关股东借款虽然实质是主营业务投资,但形式上构成规则要求的财务资助,不能免去规则要求的责任。因此,中南根据深交所要求也进行了整改,接下来会对发生的财务资助进行审核和披露。
依照中南的解释,这次收到监管函似乎只是企业在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乌龙”。
不过,毕竟事情牵扯到了财务上的问题,中南建设的股价也难免受到了一些影响。截至5月7日收盘,中南建设每股报7.94元,跌幅1.37%。
另外,监管函中还提到,中南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除了未披露向项目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同时,还有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行为。也正因为此,未披露的这部分财务资助,自然也就引起了坊间对中南资金情况的诸多猜测。
从方式来看,对于各家房企,尤其是像中南等奉行“高周转”扩张模式的房企来说,这种母公司直接进行“输血”的行为实属常事。
能够看到,就在放假之前,中南才刚刚公布了一笔对子公司的借款事宜。4月30日,中南建设表示,为了促进南通阅湖项目发展,公司拟向持股45%的南通唐盛房地产有限公司提供借款2.1亿元,用于项目的运营开发,借款期限6个月,按天计息,年化收益率12.5%。
再往前一个月,3月31日时,中南宣布拟向各持股34%、30%的重庆南唐府和重庆金南盛唐分别提供借款10.42亿元、2.76亿元,以用于项目的运营开发,借款期限为18个月和1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32%和10.4%。
而除了已经公布出来的财务借款事宜外,早在2019年12月6日时,中南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了一份财务资助方案,其中提到,中南决定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人民币86.9亿元以内向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外的主体,或所占权益比例不超过50%的并表公司提供财务资助。
如今看来,深交所“盯上”中南的由头,似乎就是关于这一部分财务资助的去向。
此外,相比起财务资助,中南其实更喜欢通过提供融资担保的方式去解决子公司的资金问题,“担保”的对象包括了表内和表外的子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南共进行了13次为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的动作,被担保的子公司超过60家,担保的融资金额超过了250亿元。
最新一笔担保发生在5月6日,中南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南通、嘉兴项目发展,中南建设为两家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担保总额6.7亿元。本次担保后,中南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金额为695.432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324.37%。
其中,中南建设及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提供的担保总金额为131.2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61.21%。
从担保总金额看,中南目前似乎正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关于公司的资金情况,中南则回复称:“公司的资金宽裕度良好。”
根据其去年业绩报告显示,于2019年末,中南建设保有的现金余额为254.1亿元,同比增长24.5%,现金余额基本能覆盖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过去的2019年里,中南净负债率为165.96%,较上一年下降25.5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90.77%,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中南方面则表示,希望今年的资产负债率能够降到88%以下,长期目标是在80%以内。
受到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坚持稳健的财务策略似乎已经是大多数房企的选择。不过,由于前期速度过快,对于许多“高周转”的企业来说,想要调整融资和改善负债,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解局 | 从局外到局内,观察和解读行业、企业与市场的真实一面。
撰文:陆欣
审校: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