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止步 华发集团重组终局

2009-01-05 02:03:03

  将优质国有资产廉价转让于外资投行,在中国房地产风生水起的2007年,无论是珠海市国资委还是华发集团本身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2008年12月29日华发股份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公司通知,其控股股东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公司名称由“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名称变更后,华发集团的公司性质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历经了两年风波的华发集团改制最终尘埃落定。珠海市国资委将华发集团收入旗下,华发集团成为国有独资企业。

  改制

  华发集团改制始于2007年4月,华发股份在当月的一份公告中称,经珠海市政府批准,珠海市国资委将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华发集团整体产权。

  珠海市国资委对竞价方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十大条件”,如“意向受让方必须提供由境内外银行出具近期的当日余额不少于人民币3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存款证明或银行保函;意向受让方或持有意向受让方15%以上股权的单一股东(或该股东的实际控制人)2005年度或2006年度有效财务报告的总资产规模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或等值外币)”。

  在这样的挂牌条件下,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寥寥无几。彼时,市场猜测转让门槛过高,是因为已经存在意向受让者,公开挂牌只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已。

华发

  珠海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给出华发集团的挂牌底价定价模式为:以经核准的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净资产评估值11.89亿元为基础,再结合集团持有华发股份区间动态市值确定挂牌底价。

  “我们要保证开出的18亿元底价,既要保值增值,又要对意向受让方有足够的吸引力。”周绍强说。

  其时,有市场人士分析,单是集团持有的华发股份股权,当时市值已接近18亿元。而华发集团的挂牌价显然过低。

  资料显示,当时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为珠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此次华发集团整体产权转让恰恰涉嫌珠海市国资委将优质国有资产转让。

  因而,此公告一出即引起极大争议。

  曲折

  事实上,根据珠海市国资委的相关竞标资格规定,符合资格审核的结果显示,通过资格审核的只有正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事实上大连正源最终通过了相关竞标审核并可能成为唯一夺标的单位。

  而资料显示,大连正源为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但有媒体披露,正源公司全部股权由两家外资股东持有,分别是AlliedTreasureLimited及DashLimited,而这两家公司均为国际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的关联公司。

  其时,有媒体分析,摩根士丹利可能是通过大连正源最终达到控制华发集团的目的。

  将优质国有资产廉价转让于外资投行,在中国房地产风生水起的2007年,无论是珠海市国资委还是华发集团本身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2007年5月,市场风传华发股份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刘克因个人经济问题被被珠海市反贪局带走“协助调查”,但随后,华发股份即对此消息进行了澄清。

  2007年6月12日,华发股份发布公告称,鉴于仅有大连正源一家意向受让方通过资格审查,决定终止华发集团整体产权转让程序。

  周少强称:华发集团整体产权转让终止事出有因,因为最早在竞价文件中就有约定,如果最终只有一家意向方通过资格审查,转让方是有权选择终止的。

  但珠海市国资委方面仍强调,关于华发集团的重组工作不会停止。

  结局

  随着“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公司”更名为“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华发集团的重组悬疑终于在2008年年终揭开。

  珠海市国资委仍将在拥有全部产权的情形之下对华发集团进行重组,至于具体的重组计划,目前尚未见分晓。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是华发集团完成重组意义亦远不如当年起资产整体拍卖来得重大。

  “2007-2008年间华发乃至鲁能等这样一系列的国企改制均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当时鲁能及华发这样的地方性国有优质资产的转让方式在实践中显然不被肯定。”该分析人士认为。

  其认为,华发集团在珠海市国资委的框架内重组可能是不得已的选择。

  但同时该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珠海市国资委或将利用华发集团的平台整合珠海市其他国有资产的可能性,华发集团亦有可能变身多元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见习编辑 林向 审校: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