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 哥特式建筑

2008-11-10 23:42:06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1、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以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3、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4、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5、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6、由于采用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米兰大教堂(Duomo),也称圣母降生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

  米兰大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非常宽广,可容纳35000人。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

  经过919级阶梯,就可以徒步登上教堂的顶层。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每个塔尖上还有一位圣人的雕像。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4.2米,重700多公斤,由3900多片黄金包成。

  教堂共有五扇铜门,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审校: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