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城市地位,经历了多次城市规划的更改,城市定位几度摇摆,导致政策难以延续,城市发展之路也历经曲折。如今,珠海的城市规划主线已日渐清晰。
在最新的《珠海市近期重大发展战略》里,未来珠海将会是“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富有魅力”的海滨花园城市和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蓝图清晰
根据《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珠海2005~2030)》,珠海被定位为“区域性商贸、服务和金融中心,区域性海陆交通枢纽,珠江三角洲西部临海产业基地,亚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胜地”。
从空间组团来看,规划要求走内涵提高与外延扩展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大幅提升东部的城市品质,做强唐家湾组团、南湾组团,构筑城市东部反哺西部框架,逐步实现双城架构。
而从城市格局现状与建设基础看,在近一段时期内仍需依托各组团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应提升中心区的职能,带动西部地区、辐射东部海岛,形成东部沿海以金融、会展、流通等高端服务业及高层次生活服务为主的城市带,西部沿海以双港带动的大型、重化产业为主的城市带、中部内陆以一般产业和配套居住为主的城市带,建立由“香洲中心区、金湾和斗门中心城区、八个组团、五个新家园”组成的多层次城市空间发展体系。
在去年年底,珠海出台了最新城市规划:2007年底前,划定西部组团港区、港后工业区、金湾区及生态建设区界线;2009年前,建成一批大型高品质居住社区,建成城市公共服务中心;2011年底前,金湾新城建设初现规模,成为具有珠海海滨城市特色的崭新标志亮点地区。
该规划还对珠海各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123-540”城镇体系,即未来珠海将形成由1个主城区(中心城区及南湾城区)、2个地区中心(斗门城区、金湾城区)、3个新城(金湾新城、唐家湾新城、横琴新城)、5个中心镇(红旗、平沙、斗门、白蕉、莲洲)及40个左右中心村组成的多层次城市空间体系。
与此同时,珠海的东部主城区与西部都作了详尽细致的规划,未来珠海按照“做强看东部、做大看西部”的思路,实施“东高西重、东商西实”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大力提升东部城区城市品质,做强城市品牌,快速提升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做大经济总量。
东部沿海城市带将打造成为珠三角西岸区域交通枢纽、生产服务中心、中央商务中心、海滨休闲之都,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金融商贸、旅游度假、会议会展、物流流通、创意研发、居住休闲等高端生产服务产业及高品质生活服务产业。
在西部地区建设“中部沿江”、“西部沿海”两条城市带。中部沿江城市带打造为空港带动的制造业集群以及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飞机维修、通讯设备、医药化工等为特色的一般制造业及其配套居住产业。西部沿海城市带围绕全国沿海主枢纽港的发展,建设高栏港经济区临海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海陆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重化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滨海休闲业。
一个清晰的城市规划蓝图已然展现,未来珠海将会在众人充满期待的目光中不断壮大。
产业格局明确
由于珠海市各地区资源优势不同,环境容量不同,城市建设成熟程度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格局。
而在珠海的最新规划里,则对珠海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全市各区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协调布局城市产业,优势互补,统筹安排城市建设。
而东部城区则继续发挥环境效应,提升土地价值,做优城市品牌。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土地环境容量大、区域交通设施完善的特点,抢抓机遇,快速壮大产业经济。
重新定位的三个产业布局分别为,香洲区产业发展布局、金湾区产业发展布局和斗门区产业发展布局。
香洲区产业发展布局将充分利用城市环境与重大交通设施的资源优势,全面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各项服务职能,弱化一般工业,着力发展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文教、流通服务及房地产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珠海城市品牌。
金湾区产业发展布局则充分发挥珠海港与珠海机场的“双港”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大型工业,建设大型专业产业区,以发展重型产业、重化工业和大型旅游为主,为壮大珠海的经济实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斗门区产业发展布局便是利用临近铁路、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整合工业用地,扩大工业园区,成片发展传统制造业、加工业、物流产业、旅游业,积极发展“三高”农业,为珠海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保障。
珠海的产业定位曾经难到了很多专家,但从这份最新的产业定位来看,全新的产业布局将改变珠海因为新一轮产业转移而造成的周期性的后劲乏力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