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浮沉21载 奇瑞汽车终于驶入港交所

科技 汽车 港股 IPO 2025-09-26 00:36:08
截至收盘,奇瑞汽车收报31.92港元,涨3.80%,总市值达到1840.9亿港元,正式成为港股第四大车企。

观点网 奇瑞汽车IPO成为今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上市。

9月25日,随着港交所铜锣敲响,奇瑞汽车09973.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场始于2004年的资本长跑,在经历七次折戟、三位证监会主席任期更迭后,终于迎来终点。

此次IPO也成为今年港交所迎来的规模最大汽车企业上市项目。

据公开信息显示,奇瑞汽车本次上市每股发行价定为30.75港元,募集资金总额91.4亿港元,盘中一度上涨超13%。

截至收盘,奇瑞汽车收报31.92港元,涨3.80%,总市值达到1840.9亿港元,正式成为港股第四大车企。

七度叩关

奇瑞的IPO征程始于2004年。

首次冲击上市时,这家起源于芜湖的车企仍未摆脱“借壳求生”的历史包袱——为获取造车资质,奇瑞在2001年通过无偿划转20%资产方式挂靠上汽集团,以“上汽奇瑞”之名获得准生证。

这段特殊的股权关系,此后因上汽增持不成于2003年撤资后,奇瑞引入多方资本形成复杂股权架构,成为首次IPO的最大障碍。

当时证监会重点关注的是奇瑞股权结构合规性,尽管当时凭借QQ等车型已取得可观的市场销量,但最终首次IPO计划还是因股权问题而搁浅。

2007年第二次冲刺,凭借QQ车型13万辆年销量的底气,尹同跃提出“多品牌”战略,陆续推出瑞麒、威麟等四个高端子品牌。但过快扩张导致资源分散,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奇瑞净利润同比下降约78%。

多品牌战略导致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上市计划再度搁浅。

尹同跃曾提出著名的“养猪论”:“奇瑞现在就像一只小猪,可做的盘太小,我想把这只小猪养肥一点再去上市,这样收获会更大”,却没料到这一“养”又是十余年。

股权困局在2009年第三次冲击时达到顶峰,为破解资金难题,奇瑞引入华融资产等5家战略投资者,却导致股东人数突破200人红线,触及《公司法》上市禁区。

更复杂的是,关联企业多达40余家,涉及零部件、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导致股权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厘清,上市计划继续折戟。

此后,尹同跃不得不暂停上市计划,转而启动“品牌瘦身”,缩减子品牌数量。

2016年,奇瑞汽车试图通过上市公司“海螺型材”实现新能源业务借壳上市。彼时核心资产奇瑞新能源公司2015年销量为1.4万辆,同期比亚迪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17万辆。

此次重组最终由海螺型材主动终止,披露的直接原因是“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影响了资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019年,奇瑞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144.5亿元投资,客观上加速了资本化进程。奇瑞经营和资金状况由此得以改善,2019年-2021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于2022年再次重启上市议程,由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击港股与A股。

遗憾的是,在上市前关键时刻,青岛五道口资金链断裂。

此次事件使奇瑞意识到资本运作需与战略协同性深度绑定,2022年尹同跃主导引入立讯精密(100亿元入股)和宁德时代(战略投资),重点强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与智能化技术合作,而非单纯财务投资。

2022年,奇瑞继续冲刺港股IPO,复杂的股权结构也成为港交所审核的重点关注问题。根据港交所文件,奇瑞控股通过多层子公司间接持有核心资产,导致控制权清晰度存疑。

为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奇瑞在2025年1月完成“股东下沉”改革:奇瑞控股将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约42.32%)按比例直接分配给三大股东,形成芜湖投资控股(21.17%)、管理层持股平台,瑞创投资(11.51%)、立讯精密(16.83%)的直接持股结构。

这一操作简化了股权层级,使治理结构透明化,为最终上市扫清了障碍。

招股解码

2025年9月披露的招股书,揭开了奇瑞汽车近年高速增长的核心逻辑。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飙升至2698.97亿元,复合增长率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增速在全球前二十大车企中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2022-2024年,奇瑞研发投入累计达215.23亿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技术投入正转化为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的鲲鹏动力系统已迭代至第四代,其中1.5T插混发动机热效率达44.5%,获五届“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混动DHT变速箱拥有500余项专利,可实现9种工作模式切换,搭载该系统的风云T9车型油耗仅为4.2L/100km,较比亚迪宋PLUSDM-i低15%。

智能技术领域,奇瑞与地平线合作的HSD智驾系统即将量产,星途品牌车型将首发搭载,可实现L2+级城区辅助驾驶,响应延迟仅0.8秒。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净额将按以下比例使用:35%用于不同车型及版本的研发,扩大产品组合;25%投入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强化核心技术能力;10%提升安徽芜湖生产设施产能;10%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全球化战略。

作为连续22年的“出口冠军”,奇瑞2024年海外销量114.46万辆,占总销量44%,其中新能源出口占比25%。

海外布局呈现“三极支撑”特征:在欧洲,西班牙EBRO工厂本地化率65%,生产的星途揽月车型通过欧盟WVTA认证,2024年在西欧市场销量突破5万辆。

在东南亚,泰国罗勇府工厂2025年投产,初期产能5万辆,70%为纯电动车,并辐射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国;在拉美,巴西工厂针对当地乙醇汽油特性开发1.8L专属发动机,2024年销量突破10万辆,市占率3.2%。

值得关注的是,在俄罗斯市场,奇瑞以20.4%市占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超过长城(14.2%)和吉利(12.3%)的总和。

截至目前,奇瑞汽车已构建“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协同体系,实现10万元-30万元以上市场全覆盖。

奇瑞主品牌聚焦10-15万元大众市场,瑞虎8系列2024年销量突破30万辆;捷途品牌主打15-25万元越野市场,X70车型2024年全球销量位列B级SUV第四位;星途与智界瞄准2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星纪元ET增程版凭借“PremiumDrive”认证,2025年1月订单破2万;iCAR品牌专攻Z世代市场,6万元级小蚂蚁车型搭载L2+智驾,是全球最便宜的智能电车。

招股书显示,2024年五大品牌贡献91.5%营收,其中高端品牌(星途+智界)占比已达18.7%,较2022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1月智界R7在国内纯电中大型SUV销量中排名第一。作为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首款SUV,搭载华为乾昆智驾ADS4.0系统,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且可选装空气悬架,是奇瑞冲击高端的又一力作。

风险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奇瑞毛利率持续承压,2024年毛利率13.5%,2025年一季度降至12.4%,低于长城(16.2%)、吉利(15.8%);新能源收入占比27.3%虽快速提升,但仍显著低于比亚迪(95%)等头部企业。

出海版图

奇瑞汽车的出海征程始于2001年。

彼时,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奇瑞便将10辆风云轿车出口至叙利亚。

2003年,奇瑞以全散件组装方在伊朗生产、销售汽车,开创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技术转让和海外生产的先例,为后续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2004年起,奇瑞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先后登陆埃及、巴西、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市场,2010年以9.2万辆出口量占据国内轿车出口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2011-2013年,奇瑞通过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全球版图;2014年,在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主动规划当地工厂与经销渠道,巴西工厂落成投产,成为中国本土以外首个涵盖四大工艺设计的整车工厂。

2020年至今,奇瑞瞄准欧美等主流市场推进全球品牌布局。2022年,奇瑞汽车已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海外半散件组装工厂数量持续增加;2024年,奇瑞与西班牙老牌车企埃布罗(EBRO)位于西班牙EV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S700成功下线,实现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首次本地化量产。

在全球各区域市场中,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2024年,俄罗斯成为奇瑞海外最大单一市场,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新车销售额位列第三,旗下奇瑞、JAECOO、欧萌达、捷途四个品牌进入俄罗斯市场销量TOP10,瑞虎7ProMax、瑞虎4Pro等三款车型跻身俄罗斯市场TOP10车型销量榜单,其中瑞虎7PRO曾成为俄罗斯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单款车型销量达1.4万辆。

在中亚市场,哈萨克斯坦表现突出,2021年奇瑞在当地仍处于市场起步阶段,2022年Tiggo7、Tiggo8等车型开始贡献销量,2023-2024年销量显著提升。

拉美市场则以巴西为核心,2024年销量突破10万辆。

东南亚市场方面,马来西亚、印尼被奇瑞重点布局,2024年奇瑞在马来西亚销量约2万辆,市占率2.4%,2025年2月宣布投资22亿马币(约合人民币34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智能汽车产业园;印尼市场2024年销量超9000辆,市占率1.1%,2024年12月交付第5000辆电动汽车,其中4200辆为本地投产的欧萌达E5;泰国市场方面,奇瑞计划2025年8月在罗勇府投产新建整车装配工厂,初期年产能约5万辆。

非洲市场,埃及是奇瑞最早布局的市场之一,2006年实现A5车型本地化组装,目前已建设大型生产基地及近百家销售服务网点;南非市场2023年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超100%,2024年销量达2.4万辆,同比增长47.0%,Tiggo系列为核心畅销车型,2024年Tiggo4销量约1.3万辆,Tiggo7销量接近5000辆。

截至2024年,奇瑞海外工厂布局已落地多个国家,包括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南美地区巴西、阿根廷;中东地区伊朗、埃及;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计划2025-2026年建厂,投资20万亿越南盾;欧洲地区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

据产城园区评论获悉,2024年10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分阶段提高汽车报废税,进口车辆税率提高70%至85%,2025年1月1日起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税率也将大幅上调,可能对奇瑞在俄销量造成短期压力;同时,中国品牌内部竞争加剧,吉利等品牌在俄罗斯市场销量逼近奇瑞,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上市对于奇瑞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的征程中,奇瑞汽车更需破冰而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宓瑞祺 审校:徐耀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