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赶在8月的最后一个晚上,禹洲集团终于披露了2025中期业绩数据。
2025年上半年,禹洲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7.2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3.46亿元同比下降14.21%,降幅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2023年降13.32%)基本持平;合约销售面积25.46万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的27.93万平方米,同比降8.85%;合约销售均价1.46万元/平方米,同比微升5.7%,主要因长三角、大湾区等高均价区域销售占比提升。
2025年上半年,禹洲集团长三角区域的合约销售达人民币20亿1938万元,占集团整体合约销售金额的54.16%,依然是禹洲集团合约销售贡献占比较大的区域。大湾区的合约销售总额为人民币9亿4374万元,占销售总额的25.31%。环渤海区域及海西经济区合共实现合约销售金额达人民币4亿1946万元,占合约销售总额的11.25%。西南区域及华中区域,合约销售总额为人民币3亿4593万元,占总额的9.28%。
从季度表现看,一季度受益于“小阳春”行情及政策刺激,销售略有支撑,但二季度市场情绪转弱,拖累整体表现,与行业“前高后低”趋势一致。
业绩双降
收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禹洲总收入23.9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3.7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2.42%,主要因期内交付物业面积减少:上半年交付总建筑面积27.84万平方米,较2024年的44.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1%,较2023年上半年的84.45万平方米更是减少了67%。
从收入结构看,物业销售仍是禹洲集团收入核心来源。报告期内,物业销售收入21.74亿元,同比降64.52%,占总收入的90.73%;交付均价7810元/平方米,同比2024年的1.38万元/平方米降43.6%,主要因2025年交付项目以华中、环渤海等区域刚需盘为主,而2024年同期长三角高价改善盘交付占比高。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1.17亿元,同比降4.67%,受商业地产市场需求疲软影响;物业管理费收入1.05亿元,同比降16.1%,因在管面积增长放缓;酒店运营收入仅0.8万元,同比近乎归零,主要因存量酒店运营收缩,新建酒店(如厦门同安嘉美伦温泉酒店)仍在筹建。
盈利端上,据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禹洲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32亿元,同比2024年同期的62.56亿元减少9.98%,亏损幅度边际收窄;期内总亏损73.92亿元,同比2024年的80.13亿元降7.76%。亏损收窄主要因两项调整:其他应收款减值5.08亿元,同比2024年的15.64亿元大幅减少67.5%;所得稅抵免1.87亿元,2024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1.23亿元,主要因递延税项负债减少。
上半年禹洲的毛利为人民币2255万元,毛利率为0.94%。公司表示,毛利下降主要由于期内本集团交付的物业建筑面积减少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禹洲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7.27亿元,同比2024年的3.46亿元增加110.2%,主要因厦门、合肥、深圳核心城市投资性物业估值下调。
此外,行政开支6.85亿元,同比2024年的2.02亿元大增239%,主要因港元、美元债务汇兑亏损增加(公司83.62%债务以港元、美元计值,且未做外汇对冲)。
境外债重组落地
尽管业绩承压,禹洲2025年上半年最大突破在于境外债务重组的正式生效,同时在保交付、成本控制、土地储备管理等方面展现一定韧性。
8月29日,禹洲境外债务重组正式生效,正式成为全国第五家、福建首家完成境外债重组的房企。
禹洲集团整体化解约66.8亿美元境外债务(含美元优先票据、永续证券、境外银行借款),成功降债约35亿美元,至2026年底境外公开市场无刚性还债压力。债权人高度认可该重组方案,近乎全票通过。
在资本结构优化方面,重组后发行的新票据(短期、中期、长期)期限覆盖4-10年,且无中长期票据计入流动负债,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同时通过“每100股获49股”供股筹集净资金约9220万港元,用于重组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供股获83.92%小股东响应。
对比2023年上半年的债务困境(彼时资金缺口约22亿美元、净负债比率355.58%),2025年重组落地后,公司境外债务风险基本解除,且境内债务保持“零违约”,未发行商票、理财产品及供应链ABS,债务结构相对清晰。
在土地储备上,禹洲集团土地储备总可供销售建筑面积约1035万平方米,覆盖六大都市圈38个城市161个项目,平均楼面成本5943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的6556元/平方米降9.3%,且63.1%储备集中于长三角(30.7%)、海西经济区(22.4%)、环渤海(17.4%)等经济发达区域,公司表示储备可满足未来2-3年发展需求。
在成本控制上,禹洲集团销售费用大幅压缩,融资成本微降。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0.73亿元,较2024上半年的1.36亿元同比降46.17%,主要因减少营销推广费用,转向微信、抖音等数字化获客,降低单位获客成本;
融资成本18.74亿元,由2024年同期的18.98亿元同比微降1.26%;加权平均融资利率7.91%,较2024年底的8.07%下降0.16%,主要原因是境内贷款规模减少及重组后境外融资成本优化。
经营风险仍存
尽管重组落地带来利好,但禹洲财务结构与经营端的隐忧仍未消除。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性相对不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97亿元,受限制现金15.11亿元,合计28.08亿元,而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公司债券、优先票据余额合计519.72亿元,现金对有息债务覆盖率仅5.4%;
流动负债总额856.98亿元,流动资产549.45亿元,流动负债净额307.53亿元,较2024年底的238.02亿元增加29.2%。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负债净额194.47亿元,较2024年底的117.36亿元增加65.7%
供应链端,截至6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73.32亿元,虽较2024年底的79.60亿元降7.9%,但规模仍高,且账龄结构偏长:1年内应付41.17亿元(占56.1%),1-2年应付32.16亿元(占43.9%),较2024年底的31.76亿元略有增加。贸易应付款项为无息负债,但长期拖欠可能影响供应商合作信心,进而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2025年上半年,合联营公司对业绩的拖累显著。应占合营公司亏损2.8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应占利润0.45亿元;合营公司总营收2.82亿元,毛利率-5.47%,主要因合营项目多位于弱能级城市,销售不畅且成本高企;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2.55亿元,同比2024年的1.55亿元增加64.5%;联营公司总营收13.41亿元,毛利率-12.06%,亏损扩大主要因部分联营项目计提减值。
货币风险则成为新的财务负担。公告显示,公司总有息债务中,83.62%为港元及美元计值,仅16.38%为人民币计值,且未采取任何外汇对冲措施。2025年上半年,受汇率波动影响,行政开支中汇兑亏损大幅增加,直接导致行政开支同比激增239%;若未来港元、美元持续升值,将进一步加剧汇兑损失,对利润形成新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