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 在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文旅发展:延伸IP价值链”篇中指出,地方文旅国企融资创新路径多元探索,“文旅数据资产化、可持续公司债券、乡村振兴债”等为价值评估与融资提供新路径,文旅基础设施REITs正逐步构建地方文旅产业创新融资的重要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依托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在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扩大文体旅游消费列为重点,支持开发原创IP品牌,注重文旅消费品牌的引领作用。
上海、广州等支持文旅类REITs申报发行,金融举措在助力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作用,为其注入持久动能。从政策设计的“顶层蓝图”,到地方实践的“生动图景”,2025年上半年的文旅产业,以“促消费、优服务、强融合”为路径,向服务型消费社会推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迭代、业态深度融合,文旅将继续在驱动内需增长方面发挥作用,推动服务型消费社会发展,使“诗与远方”既成为生活向往,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观点指数统计2023-2025年上半年,文旅融资市场呈现出复杂且活跃的态势。数据显示,发行规模与环比增长情况波动较为明显,这反映出行业融资环境的动态变化。2025年上半年,文旅企业融资债券规模达548亿元,国有企业是融资的主要力量,其中私募债占比67.3%、小公募占比23.2%。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创新工具持续出现,这一融资结构体现出企业在平衡资金成本与流动性风险方面的细致考量。
融资创新路径有多种探索,“文旅数据资产化”成为新的突破方向,多家企业通过数据资产入表成功融资,为行业资产价值的挖掘开辟了新领域。绿色金融工具同时发挥作用,武当山文旅集团的“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湖北文旅集团的“可持续公司债券”,以及聚焦乡村发展的“乡村振兴债”等陆续推出。既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文旅企业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复星旅文、首旅集团等头部企业,将融资所得精准投入到文旅项目落地、业态创新与服务升级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持。
地方国企在融资布局中表现突出,广西旅发20亿元高成长产业债、镇江文旅22.69亿元公司债等发行,加快了地方文旅项目的资金回流,优化了投资活动现金流,推动项目建设与运营进度。基于“政策+产业”双驱动逻辑,针对性地缓解了文旅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助于运营升级。当前,地方国企对文旅景区REITs的布局在稳步推进,借助这一创新工具,有望进一步盘活优质文旅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为行业发展引入长期稳定资金,助力行业在融资支持下不断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地方文旅国企平台在REITs领域积极实践。绍兴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启动文旅景区公募REITs项目服务机构招投标,中标方需对旗下16个主要景区开展尽职调查与资产梳理,深度挖掘资产价值,设计契合文旅特性的交易结构、发行方案,有序推进试点资格申报,以规范流程为REITs落地筑牢基础。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作为首个申报的4A级景区项目,已完成国家发改委资料申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打破传统5A景区局限,将申报范围拓展至4A级景区及配套酒店设施,为更多类型优质文旅资产创新投融资机制提供样本,助力行业资产盘活模式多元化。
丽江旅投以玉龙雪山核心文旅资产为底层标的,全力推进超25亿元规模的文旅公募REITs申报发行,从资产包的价值挖掘、交易架构的金融设计,到监管申报的全流程把控,均以“文旅REITs首单突破”为目标;山海关景区REITs时隔两年重启招标,历经前期探索与调整,体现出资产优化后再次推进,庐山西海、洛阳文保、青城山-都江堰等5A级景区同步申报,从资产盘整到合作机构遴选,推进多项目并行的资产证券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