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退市 “宇宙房企”迎来终局

房地产 2025-08-13 01:05:42
为你播报
约 9分钟
走到退市终局,不论关联方、市场、看客,甚至恒大自身,可能都对这个结果了然于心。

观点网 曾经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港元的地产帝国,轰然倒塌。

8月12日晚间,中国恒大发布公告,公司于8月8日收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信函,因未达成复牌指引,且未能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根据上市规则取消恒大上市地位。

公告中写明,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8月22日,并将于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而恒大已“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

仔细计算日期,距离恒大上市16周年还有3个月、恒大成立30周年只差一年,这场英雄故事走向了最令人唏嘘的结局。

核心人物

要讲恒大,许家印永远是任何话题中的核心人物。

十八年前,许家印已经在广州大本营打好地基,成为小有名气的地产开发商,跟高盛签订了境外上市合作协议并引入美林银行1.3亿美金之后,又引入美林银行1.3亿美金、德意志银行1.33亿美金。

彼时,恒大怀揣着更宏大的扩张愿景,提交了上市招股书,迈出向资本市场进攻的关键一步。

但碰上了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恒大上市计划受阻搁浅。资本寒冬之中,许家印和恒大遇到了首个资金难关。

也是在2008年,为了挽救创业成果,许家印“在香港期间每个星期都会和郑裕彤见面、吃饭、打牌”的奔走之下,郑裕彤控股的周大福以1.5亿美元入股恒大,持股约3.9%。

同年,许家印又拉来了科威特投资局参股,投资1.46亿美元持股3.8%,还有来自德意志银行、美林银行等五家机构的2.1亿美元,靠着5.06亿美元的“资助”渡过了第一重难关。

就像英雄故事写的那般,主角总会在经历磨难之后名扬天下,许家印和他的恒大跨越第一次资金考验,开启走向顶峰的副本。

2009年11月5日,恒大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凭借705亿港元市值成为当时中国市值最高的民企。

2023年8月,停牌已17个月的恒大卡着最后一月期限完成复牌,却并没有等来劫后余生,而是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发来的清盘令。

一纸清盘令,早已为负债2.39万亿、负资产6000亿的恒大,定下了退市倒计时。

如今,走到退市终局,不论关联方、市场、看客,甚至恒大自身,可能都对这个结果了然于心。

恒大起落

立在舞台中央,从玩转高周转、高负债、高杠杆到跌落高台,恒大是地产行业中最典型的一家企业。

出生于河南周口县的农村,到1996年成为恒大前身广州天帝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实控人,许家印花费了38年才完成财富的初步积累。

1997年3月,广州天帝更名为恒大实业集团,新名称中“永远扩张”的野心摆到了台面上。同年开发的广州金碧花园项目为恒大打开了财富伊甸园的大门。

从广州开始,向全国铺开布局,这是恒大扩张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开端,是许家印拉来港资与外资援手。之后,上市、尝到内地棚改市场化和城镇化的红利,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恒大的销售规模已经翻了将近300倍,许家印的投资版图也扩张到了金融、文旅、健康、足球、娱乐等领域。

所谓“神话”的诞生,从来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项因素,因为在特定时代中做到了凤毛麟角,许家印和恒大过去才能走到地产行业的聚光灯下、舞台中央。

黄金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一个行业迅速膨胀,还蒙蔽了人们对于形势的研判--或者说没人愿意在财富急剧增长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即便已经察觉到风雨欲来。

赌徒心态诱使着市场中或大或小的因子继续朝前涌动,更遑论在2000年至2018年间赌赢了三场行业调整风波的许家印和恒大。

2018年,恒大刚经历完市值爆炸,许家印膨胀的野心已无法停下,最终还是摘下了伊甸园中那颗致命的果实。

地产业务上,恒大依旧坚持高杠杆那套玩法,激进扩张跑马圈地。地产业务之外,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庞大的资金消耗加上高负债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吹胀了悬在恒大头顶的气球。

2020年8月,一封求助信撕开了恒大资金链断裂的一角。

当时,恒大集团给广东省政府写了一封求助信,提到深深房重组迟迟未批,加入重组不能如期完成,恒大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求助信中对深深房重组批准的恳求是真,资金链断裂也是真。

气球在2021年被吹爆,恒大承认陷入流动性危机,各项业务陆续暴雷,许家印建立的商业帝国全面坍塌。

许家印的“三高”玩法最后给恒大留下了令人咂舌的债务记录。截至2023年中期,恒大负债总额约为2.39万亿,剔除合约负债6039.79亿后的真实负债约1.78万亿。其中,借款5818.11亿,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06万亿。

距离吹爆债务气球公开至今将近四年,恒大的鲸落并没有带来“万物生”。

面对恒大自身,截至2025年6月末,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2631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6488.77亿元;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591.91亿元,逾期商票累计约1909.74亿元。

距离漩涡最近的恒大汽车与恒大物业,前者在今年4月再次陷入停牌,债务清偿也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后者更名为“金碧物业”,今年1月得到了134亿存款的宣判结果,却还没拔掉“股权偿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恒大的资产也正被逐步清算、换主,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好的结局。

今年6月,福彩发展接手的缇岸项目(原恒大旗下珺珑湾1及2期)因发展商拖欠佣金,中原地产及利嘉阁地产宣布已指示前线代理停止为其销售;长城资产北京市分公司将“恒大系”12家公司约113亿元不良债权集中招商,涉及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成都等一、二线城市,涵盖住宅、商业及文旅类型。

倒下之前,作为国内最大的房企之一,恒大涉及几百万业主,几百家金融机构,近万家家上下游企业,也影响着几百万人就业。如今还有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被恒大拖住生存的脚步,追讨却似乎遥遥无期。

离场的钟声正式敲响,但退市只是恒大的终局,被影响到的人与事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迎来出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何欣 审校:劳蓉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