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积余继续得到大股东支持

物业服务 A股 公司 招商积余 2025-05-27 22:38:39
为你播报
约 7分钟
不难看出,招商积余此次续签金融服务协议,又是一次大股东大力支持的表现。

观点网 继2022年8月19日首次签订《金融服务协议》,三年后,招商积余选择与招商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局财务公司”)再续3年。

据了解,招商局财务公司成立于2011年,分别于2017年、2018年完成两次重组整合。截至3月31日,财务公司资产总额488.31亿元,所有者权益68.30亿元,吸收成员单位存款418.91亿元;2025年1-3月实现利润总额0.66亿元,净利润0.51亿元。

股权构成方面,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招商局财务公司51.00%的股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其余下49.00%的股权。

5月27日,招商积余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为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益,公司拟与招商局财务公司续签《金融服务协议》,期限三年。

公告中提到,招商局财务公司将向招商积余提供存款服务、结算服务、信贷服务、外汇服务以及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财务公司可从事的其他业务。

定价政策上,招商局财务公司给足了“亲情”优惠。

存款方面,招商局财务公司为招商积余提供存款服务的存款利率将不低于同期中国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同类存款利率;结算方面,免费为招商积余提供境内结算服务,跨境及境外结算费率将不高于国内及当地其它金融机构同类业务收费水平;

信贷方面,招商局财务公司承诺向招商积余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不高于招商积余在其它国内金融机构取得的同期贷款利率;外汇方面,相关汇率将不逊于国内其它金融机构就同类服务采用的汇率。

其他金融服务方面,招商局财务公司同样表示,就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将不高于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就同类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不难看出,招商积余此次续签金融服务协议,又是一次大股东大力支持的表现。

时间回到3月19日,招商积余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有投资者向管理层提问:“房地产行业目前仍然比较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协同是否会减弱,公司将如何应对?”

董事长吕斌对此回应称:“目前行业确实是经历了一个盘整期,但是随着国家持续出台宽松政策,房地产止跌回稳,一系列更加宽松的环境即将来临。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是招商蛇口还是招商局集团,对招商积余业务协同的支持力度将会变得更大。”

在过去一年,招商积余已经与招商局集团及招商蛇口产生了大量关联交易。

据招商积余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招商积余来自招商局集团内部的物业项目数量为780个,管理面积合计1.32亿平方米,新签年度合同额为3.36亿元。此外,招商蛇口在大客户业务拓展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业务上的支持,招商积余在人事上也得到了大股东的关照。

今年3月,招商蛇口曾经的地产得力干将陈智恒来到了招商积余,担任总经理一职。时间再往前走,去年5月,吕斌接替聂黎明成为招商积余董事长。

据了解,两位高管均担任过招商蛇口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在数字化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近年来也在着力推进数字化与精益化转型。

另一方面,物聊社翻阅资料得知,自2019年重组上市以来,招商积余毛利率、净利率表现在行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招商积余管理层此前也曾表示,2024年毛利率整体上仍将高度承压。

对此,曾有市场解读认为,两位新任高管是招商积余为了解决多年以来的毛利率难题而选择的数字化转型强援。

果不其然,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招商积余提及“数智化赋能”、“数字化工具”等字眼,逐步印证了市场猜测。若事实确实如此,那么盈利重担就落到了新任董事长与总经理身上。

好在,招商积余2025年首季的业绩表现也算争了一口气。

据季报显示,1-3月,招商积余实现营收4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7%;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6%;实现扣非净利润2.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5%。

具体来看,物业管理业务经营方面,截至3月31日,招商积余在管项目数量2358个,管理面积3.71亿平方米。一季度实现新签年度合同额8.45亿元,其中市场化拓展项目新签年度合同额7.69亿元,中标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项目等重点标杆项目。

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方面,截至3月31日,招商积余在管商业项目70个(含筹备项目),管理面积393万平方米,其中自持项目3个,受托管理招商蛇口项目59个,第三方品牌输出项目8个。

可以看到,不论是物业管理业务还是资产管理业务,招商积余的亮眼数据中都有大股东助力的身影。

当谈及招商积余未来的发展,吕斌也曾表示:“无论是靠市场化获取项目,还是依靠招商局集团和招商蛇口的业务协同,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据了解,招商积余预计2025年度与招商局集团及下属企业间日常关联交易的签订合同总金额为39.88亿元,年度发生总金额为44.67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莫璟 审校:徐耀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