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在北中国海的沙滩上,矗立着一座独立的灰色建筑,面朝着海天一色,显得格外孤寂,仿佛连海风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孤独感,它也因而被称作“孤独图书馆“。
2015年,它火了,坐落于北戴河的阿那亚也跟着出圈了。但比起出圈,倒不如说是传达出来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被世人所认同。
阿那亚,是梵语aranya的音译,意为“人间寂静处,找回本我的地方”,而“回归本我,回归自然,回归有灵性的生活本身,人生可以更美”,也成了阿那亚的价值观。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阿那亚首席品牌官、著名文旅策划人田海成先生来到海南博鳌,和我们分享关于另一个海边的故事,谈谈他认知里的阿那亚。
他说,阿那亚不是景区,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一个社群和一个文化艺术高地,但本质上阿那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区,“始于度假,终于社区”,是阿那亚一直在践行着的道路。
“这10年来阿那亚就做了一件事,从一个旅游地产慢慢升级成生活方式,又从生活方式慢慢升级为文化品牌,这背后是通过服务与运营,使阿那亚能够穿越周期的升维式的成长。”
田海成还说,一个好的文旅地产是什么?其实就是从家到家乡的那条路,这里能找到人与人的亲密关系,能找到个人成长的记忆,就像那个曾经的故乡一样。
纵然如此,外界对阿那亚仍充满“十万个为什么”:阿那亚走得出北戴河吗?阿那亚的模式能复制吗?
田海成回应道:“北戴河是阿那亚文化的策源地,是大本营。”
在他看来,阿那亚并不是模式化的复制,而是用阿那亚的方式,看能够在不同地方产生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他指出,今年北戴河阿那亚的运营收入比较好,甚至能和房地产销售的营收等量齐观,这是10年经验的积累,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文化互动,以及所有居民业主和喜欢阿亚的人共同实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它是一个结晶。
当然,学习或者模仿阿那亚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受制于场地的特点,开发者的特点,商业的模型,当地的文化,以及合作商的很多条件限制。”
在田海成的理念里,文旅本身就该是百花齐放的:“我并不认为阿那亚一定是需要被广泛复制,但或许阿那亚的很多思维方式可以借鉴,但成就一个项目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他给我们列举了三亚和广州的例子,事实上,像三亚这样的项目销售不错,但是为什么没有特别的打出文化牌?
第一点是项目体量本身就不算特别大,销售成绩也比较好;第二点是三亚阿那亚的客群不同,更多是一些高净值客户,房价要比北戴河还要高出一个等级,三亚阿那亚给它们提供的更多是一种高品质的度假方式;同时高净值人群可能更需要一种相对私密或者相对独立的生活形式,在这个社区内,更像是回到了阿那亚社区这样的一个纯粹本真的的状态。
至于广州阿那亚项目,“其实你会发现也是北京文化的一个延伸,但是我们试图用阿那亚的视角整合广州可爱的人间烟火,把它传播给北方客户,所以我称它是做北京人的“南方周末”。
田海成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北方人因为阿那亚重新认识广州、认识南方,然后互动和碰撞,产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未来可能也会成为广州的一个亮点。
广州项目是中旅集团携手阿那亚联合打造的华南版“阿那亚”,总投资150亿元,将建设三大园区、五大公园、十大建筑,而阿那亚在其中充当品牌文化输出的角色,负责运营和管理。
田海成补充:“企业和企业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流程机制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但可以各取所长,做好自己的角色,再共创未来。”广州项目是美好的,将来未必是一个阿那亚的复制版,但肯定是一个更好的九龙湖。
正如他在自己公众号文章中所写:阿那亚的下一站之所以选择广州,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中国幸福感最高的南国都市,更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商业气息最饱满的一片热土。
“于广府文化而言,商业是完全内化于生活的,街边楼下的小店就是家的延伸,‘生猛鲜活’不止是走逛吃喝的快意,也是某种生命状态的自我表达。”这种生活方式和阿那亚不谋而合。
除了已提及的广州和三亚项目之外,在交流过程中,田海成进一步透露,近年来阿那亚成为了众多合作项目青睐的焦点,橄榄枝频频递来,其中包括江苏常熟和武汉等地的潜在项目。
在选择合作项目过程中,田海成作为资深的大型文旅项目操盘手,认为“人”的因素在决策中占据了高达70%的比重,剩余30%是地。
用他的原话来说:“文旅项目第一是人,个人的情怀、个人的实力与定力很重要。”下半年及更久远的未来,田海成的核心也将投入到“寻人”当中。
从烂尾楼盘到如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ID,阿那亚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后房地产时代的转型样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