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香港报道 2月22日上午,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宣读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这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也是香港摆脱疫情困扰、恢复与内地及国际通关后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
今年预算案选用橙色为预算案封面,主题为“稳中跃进、共拓繁荣新愿景”。
陈茂波指,现时香港经济正值复苏初段,市民和不少企业仍然承受相当压力,需要支持。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竞争,时不我与的迫切发展需要,香港需要全力全速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最紧要“搞好经济”
内外夹击下,香港去年整体经济收缩3.5%。不过,劳工市场有所改善,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在去年初上升至5.4%后,逐步下跌至最新的3.4%。面对经济衰退及加息等负面因素影响,去年香港住宅物业市场显着调整,楼价全年下跌15.6%,交投量大幅缩减近四成至约4.5万宗的低水平。
市场关注的现行的各项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俗称“辣招”),则维持不变。不过,考虑到去年购置住宅物业人士当中超过九成属首次置业,为减轻一般家庭首次置业的负担,特别是中小单位,财政预算案中就公布,调整2010年以来就未有调整过的住宅印花税,将税阶扩阔,主要放宽200万至1080万的物业,其中定额100港元从价印花税的物业,由不超过200万港元扩大至不超过300万港元,有关调整将于今日(22日)即日生效。
陈茂波指,由于目前“短炒”是需要付额外印花税,又指现时楼市经过调整后,已趋向平稳,故认为现作调整时机较为合适,相信措施不会刺激楼市。
陈茂波进一步解释,是次调整住宅物业从价印花税,是调整附表二,即并非投资或境外需求,而是针对本身没有物业、即统称为首置人士。他参考了去年楼市成交量,有九成人为首置人士,且大部分为中小型单位,鉴于此印花税税率很久没有作修订,故决定修订。
港府消息人士就指,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楼市情况,楼价变化速度和幅度、未来供应、外围经济、楼市气氛以及楼市成交量,认为过去两年楼市平均成交量,仍维持正常水平,而且今年1月楼市交投明显比去年第四季活跃;加上目前市民的供楼开支偏高,因此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仍视之为有效。
消息人士强调,特区政府会一直监察市场情况而调节,但没有减辣时间表。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亦指,放宽首置买家的印花税对于提振楼市的作用不够,对于“辣招”将维持不变。梁志坚直言,在于发展商的角度而言,为此感到失望,而地建会早前已经曾去信政府,期望当局“撤辣”,但是次亦理解政府,因为当局施政时要兼顾各方面利益,不止发展商的要求,强调政府最紧要“搞好经济”。
除减轻首置买家负担,政府又宽减2023/24年度首两季的住宅及非住宅物业差饷,以每户每季1000港元为上限,估计涉及303万住宅及43万个非住宅物业。港府亦继续派消费券,但金额比去年一万港元大减一半至5000港元。
陈茂波在记者会上表示,社会上的意见分歧,有赞成、亦有反对,考虑了很久才决定再派消费券。目前香港经济正在复苏,但除了餐饮业之外,零售、出口等其他行业情况较差,如果要巩固经济复苏,要再派一次消费券,但力度可以细一点。
土地供应方面,陈茂波于《财政预算案》中表示,2023/24年度卖地计划共有12幅住宅用地,加上铁路物业发展、私人发展和重建及市区重建局项目,预计全年的潜在土地供应可兴建约20550个单位,较《长远房屋策略》的12900个单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约60%。
此外,卖地计划共有3幅商业用地及3幅工业用地,提供约2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和17万平方米工业楼面面积。
特区政府在加快造地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未来5年,当局会通过卖地计划及铁路物业项目,向市场提供可兴建不少于72000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规模较上一个5年期增加近一倍。当中近六成的土地供应来自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区;另外四成来自其他地区的政府卖地项目和铁路物业发展项目,这还未计入市区重建局及其他私人发展项目的供应。
另外,港府亦已觅得足够土地,兴建约3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比《长远房屋策略》的供应目标高约20%,可以满足未来10年约3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为了尽快填补短期公营房屋供应不足的缺口,并及早改善居住于不适切居所市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已觅得8幅土地作兴建“简约公屋”之用。
至于过渡性房屋,截至2022年底,约7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已投入服务,预计未来2年另外有约1.4万个单位相继落成启用。
今年会明显反弹
推动公私营协作方面,在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的“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房屋先导计划”,鼓励发展商兴建资助出售单位,以指定市价折扣率售予合资格人士,正在制订先导计划的政策框架,并计划在今年稍后时间公布。
他估计由今年起计的5年内,私人住宅单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过1.9万个。截至2022年底,未来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潜在供应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约为10.5万个单位。
陈茂波于《财政预算案》中指,2022/23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6038亿港元,较原来预算低15.7%,即1121亿港元,主因是地价和印花税的收入均较预期少。虽然年内已适时因应疫情减退而节省部分防疫抗疫的开支,但陈茂波预计,2022/23年度综合赤字为1398亿港元。财政储备在2023年3月31日预计为8173亿港元。
陈茂波续指,2023至24年度政府整体开支将会下降6%至7610亿元,相对名义本地生产总值的占比下降至25%,至于2023至24年度的总收入预计为6424亿港元,其中入息及利得税预计为2637亿元,较上年度修订预算上升6.4%。以来年的卖地计划和土地供应目标为依据,地价收入预计为850亿港元,较上年度修订预算上升约20%。印花税收入预计为850亿港元,较上年度修订预算上升27%。
“应善用发债空间,特区政府借贷水平安全,不排除未来增加薪俸税和利得税,惟今年未算合适时机。”
连同2023至24年度政府债券发行额约650亿港元,年度赤字预计为544亿港元,财政储备亦将下降至7629亿港元,相等于12个月政府开支。
基于有关假设和安排,估计综合账目在计及发行债券所得及还款后,除2023/24年度录得赤字外,余下4个年度均可达致盈余。非经营账目则会在2023/24至2026/27年度录得赤字,但在2027/28年度可达致盈余。
陈茂波相信,预测香港经济在今年会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乎3.5%至5.5%。预测基本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将分别加快至2.5%至2.9%。2024至2027年间,香港经济增速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7%,高于疫情前10年的2.8%趋势增长,基本通胀率预计为平均每年2.5%。
他在《财政预算案》结语时指,过去三年,大家都过了不容易的生活,难免会有郁闷的时候。随着疫情过去,大家自由出行,大型盛事相继复办,见到好多市民都开怀起来。一张张笑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重新结连、珍惜彼此。这个情景触动了他,因而催生了“开心香港”活动。
他又指,只要用心感受,就会看到香港有很多值得我们珍爱的地方。
毕竟,香港有三年多与外界的往来受到阻碍,很多人都未能亲身来港。往后,向外展示香港新优势的工作十分重要,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我们更加需要坚持说出香港实在的情况,缔结更多的友谊。港府会尽全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多给一分关注、多出一分力。
“历史告诉我们,任它风高浪急、波涛转折,香港人往往都能转危为机,成就更美好的发展。”
最后,他重申就如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香港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香港有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香港传真 | 一座城市里的漫游和画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