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事物更新速度是越来越快,一个明星从出名到没落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暂,他们稍不留神就会被观众“抛弃”,这时要想“咸鱼翻身”那就非常困难了。房地产项目也是一样,一旦出现问题,所面临的就是停工烂尾,再想重现辉煌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翻身的例子,下面就列举一些成功案例,看看他们在翻身的同时,又付出了那些代价。
NO.1特轰动:
玫瑰园:拆房建园促动升值
地点:北京
关键词:拆毁
北京玫瑰园最早由香港飞达公司刘常明跟昌平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1992年前后,利达行公司邓智仁和刘常明合作,接手玫瑰园,后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
1999年7月,玫瑰园在京公开拍卖,玫瑰园的大债主之一、山东老板梁希森以3.98亿元的价格成为玫瑰园新主人。他一口气拆了一百多栋已建成的别墅,腾出空地建花园,降低别墅密度,使得玫瑰园迅速升值,这在当时的北京别墅市场上引起极大轰动。
地产《SHOW》感言:一口气拆那么多已完工的别墅,梁希森真是有魄力。
眼球指数:★★★★★
NO.2特意外:
飞洲国际广场:昔日“破烂”创销售新纪录
地点:上海
关键词:7亿
因烂尾而著名的飞洲国际广场坐落于上海徐家汇商圈核心地段,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当时上海面积最大的烂尾楼。2004年上半年,一家温州民营企业出资7亿元收购了该项目,没想到这次大手笔操作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收获。根据该公司透露的消息,此项目在开盘第一个月内,销售15000平方米,创下了上海甲级写字楼销售速度的新纪录。
地产《SHOW》感言:这家温州企业敢于大手笔赌博,真是有眼光。
眼球指数:★★★★☆
NO.3特久远:
中宇大厦:北京第一烂尾楼起死回生
地点:北京
关键词:停工
有“北京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中宇大厦位于北京市政府规划的中央商务区(CBD)繁华地带,朝阳区工体北路6号。该项目1997年11月开工,在完成主体结构并封顶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停工,时至今日仍未竣工。2006年2月,北京城乡出资1.2亿元将其拿下,才使中宇大厦得以起死回生。
地产《SHOW》感言:开发烂尾楼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希望北京城乡能够顺利过关。
眼球指数:★★★★
NO.4特风光:
枫蓝国际中心(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搁置数年“一夜”成名
地点:北京
关键词:搁置
枫蓝国际中心原名银都中心,是1992年赴港招商的北京地产综合体。1995年前,由北京银都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银都中心就已经开工建设,并开始对外宣传。后来据说由于资金问题而搁置。直到2004年,开发商获得了新的境外投资者的资金,才使项目重新启动。同时开发商将项目名字变更为枫蓝国际中心,并提出一个新的项目主题:亚洲首席休闲商务港。使得该项目大受欢迎。
地产《SHOW》感言:如果没有取得境外资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枫蓝国际中心。
眼球指数:★★★☆
NO.5特幸运:
明珠花园(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政府牵头挽回败局
地点:广州
关键词:活封
广州的明珠花园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一家合资组建的项目公司开发,当时边建边卖,受到不少港澳业主的追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楼盘被法院查封。由于业主强烈要求,由广东省建委牵头,联合各级法院和广州市房管局对明珠花园采取“活封”的办法,使楼盘得以重新开工修建,从而盘活了这个烂尾楼盘。
《地产SHOW》感言:如果不是政府出面,这个烂尾楼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盘活呢。
眼球指数:★★★
NO.6特缺钱:
中国第一商城(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债务缠身差点烂尾
地点:北京
关键词:官司
2001年以前,中国第一商城曾一度风光,而就是在交房的这一年,楼盘出现了延期交房、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此时开发商官司缠身,与业主、银行、建筑公司等方面产生的债务总计达3.6亿元。2002年7月,法院宣布冻结中国第一商城一期68套房产,中国第一商城濒临烂尾。危难之际,北京魏公元鼎房地产开发集团宣布接手,中国第一商城才转危为安。经过新开发商两年的努力,中国第一商城终于枯木逢春,销售状况不错。
地产《SHOW》感言:中国第一商城与CCTV新址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也不太可能长期烂尾。
眼球指数:★★☆
NO.7特便宜:
世纪豪庭:被迫“贱卖”竟意外热销
地点:南京
关键词:降价
2003年4月,南京市的世纪豪庭刚开盘不久就由于资金链断裂,拖欠合作公司及施工单位数亿元债务,而遭到债权人起诉。法院很快对该楼盘进行了查封,世纪豪庭成了南京首家被查封的住宅楼盘。6个月后,在法院的授权下,世纪豪庭以每平方米降低500元的“贱卖”政策重新开卖,没想到竟然意外热销。
地产《SHOW》感言:开发商当初早点降价,也许就能省很多事。
眼球指数:★★
NO.8特费钱:
汇智大厦:重金改造受好评
地点:上海
关键词:改造
汇智大厦原名金南广场,位于上海市漕溪北路。正是这一地处繁华商圈的写字楼,却曾是徐汇区的停建项目之一。据了解,该大楼框架已搭成六七年,还经过几次转手,但随后都无力开发,相继放弃。2005年上半年,大华集团出资约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整个项目,后又投入数亿元对其进行改造包装,于2005年底发售,价位在每平方米2.5万至2.8万元,市场反映良好。
地产《SHOW》感言:只要舍得花钱,没有摆不平的烂尾楼。
眼球指数:★☆
NO.9特结实:
鸿昌广场:受官司影响闲置5年
地点:深圳
关键词:第一
深圳罗湖商业中心区黄金地段的鸿昌广场被称作“中华第一楼”,楼高248米,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主体是C60钢筋混凝土结构,1996年曾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及广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全国目前已封顶的最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华之最”称号。该楼早在1999年就已竣工验收,但由于受一场行政官司牵累,而拖成烂尾楼。直到2004年才将纠纷解决,得以销售和出租。
地产《SHOW》感言:这么好的楼却闲了5年,真是浪费。
眼球指数:★
NO.10特难看:
嘉利园大坑:资金链断裂停工8年
地点:北京
关键词:大坑
1994年,香港嘉利来公司与北京二商集团等3方签订合同,约定在北京燕莎商圈核心地带共同建设北京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1997年,该项目在办理完各项手续后开工。同年11月,由于出资方香港嘉利来资金不到位,中建一局五公司垫资开挖深基槽后停工,因此被称为“嘉利来大坑”。
2005年1月,这个停工8年之久的项目终于重新启动,并更名为美邦国际中心。预计整个项目将于今年7月封顶,2007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
《地产SHOW》感言:希望这次能够顺利完工,别拖到2008年给中国丢脸。
眼球指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