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专访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吴敬琏:经济学界分歧事关大是大非
改革路向之争何必纠缠表象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符号性人物的吴敬琏,再次被卷入漩涡中心。
“支持还是反对改革?这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跟个人意气之争没什么关系。”3月10日下午,在十届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住地京丰宾馆守候多时的本报记者,终于等到了吴敬琏的回应。
此前数天,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时,谈到了有关改革路向问题的争论。次日国内某财经媒体刊发一篇以吴敬琏发言为蓝本的报道,在标题及内文中突出描述了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因为被指“为利益集团代言而发怒”的形象。报道经网络转载后,引来如潮议论。
“我只是希望把事情讲清楚,到底走哪条路对国家真正有利?”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表态说,“在这场争论的关键时刻,再去纠缠细枝末节的事,实在没什么意思”。热点新闻
缘起:经济学家为谁代言
在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印发的3月6日会议简报上,可以查阅到吴敬琏那次引人瞩目的发言要点。
“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否定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议论,把收入差别过大、国有资产流失、上学难、看病难、没有房子住等都归罪于改革,”他说,“主流媒体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
在两天后的另一次小组发言上,吴敬琏再次重申了上述批评,称“否定改革、反对改革、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潮蔓延”,而一些主流媒体也是在“火上浇油”。
对事情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的人都记得,大约两年前,国内一家有国家通讯社背景、知名度颇高的时政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经济学家为谁代言》的近万字的文章。报道中援引受访人士的话说“独立董事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为了加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联盟”,同时报道中列出包括吴敬琏在内的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直指他们与各种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为后者积极代言(吴敬琏亦被多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聘为独立董事)。此文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而让吴敬琏尤为不满的是,去年该杂志重新刊发了这篇备受争议且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并配上新的评论。
“媒体既然是无冕之王,就应该对国家高度负责任,多想想怎么帮助国家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吴敬琏对本报记者说。
在吴敬琏看来,这场延续了一段时间的争论,或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经济学家个人的评价,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有些人借此提出市场经济的路行不通、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路完全错了,才是最为致命的。
“我们一些很关键的改革受到了阻力”
有些人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的目光,有些人一发言就会被广为传播。吴敬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今年2月11日,吴敬琏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年会”,在会上发表《反思过去25年的改革,明确21世纪前进的方向》的专题演讲。
在这个演讲中,吴敬琏在反思过去25年的改革后指出,中国的改革面临崭新的阶段,同时改革中仍然存在不少重大缺陷。这些缺陷包括:第一,一些关键的经济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国家垄断的基本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等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第三,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第四,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跟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于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在某些人士眼中,吴敬琏的一系列反思,恰恰与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改革总体方向正确”的观点自相矛盾,并成为其批评者们新的话柄。
但是,吴敬琏并不这样认为。“这次反思中谈到的国企改革,跟我过去讲的没有什么区别,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最近两三年我反复在讲,何来自相矛盾呢?”他反问本报记者。
“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在大声疾呼,我们一些很关键的改革受到了阻力,有些来自意识形态,有些来自体制本身,如果这些改革不继续进行,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会出大问题!”吴对本报记者强调。
“看他们到底各自主张什么”
始于2004年的国企改革路径之争,论辩所指,2005年已延伸至医疗、教育、土地等多项改革制度,在经济学界则被迅速放大到中国改革的路向之争。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年会”上的反思,以及他在十届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议上的“发怒”,并非突如其来。借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去年底在清华大学一次学术会议上就此发表的评论:经济学界正在面临20多年来最大的学术分歧。
在与吴敬琏时间不长的采访接触中,本报记者明显感觉到,他对这场改革路向之争的复杂持久性早有清醒认识,所以并不急于辩解和表白。用他的话说就是,三言两语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引出很多新的麻烦,让各方思想更加混乱。
“我希望你们媒体多去研究争论双方的观点,看他们到底各自主张什么,而不是只看表面上的热闹。”吴敬琏说。
不过,当记者追问这场事关改革全局的争论前景如何时,他看上去却颇为兴奋:“温总理3月4日在我们(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说得很明确,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已经给我们定了调!”
“我加一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大上海代表团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的讲话,我完全支持,完全拥护!”他笑着对记者说。
(作者:谭洪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