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录 | 西塘金山客 我们向往的生活

文旅地产 酒店 2019-09-19 22:23:35
江南古镇的温婉、有机农场的恬静,以及自由缓慢的时间节奏,拼凑出的正是陈汝侠心目中认为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观点地产网 人到了五十岁时会做些什么?

在这个“知天命”的年纪,有人知足常乐,开始盘算起了含饴弄孙的生活;有人充满热情,仍然在原来岗位上砥砺前行;有人勇于求变,毅然放下过往的荣耀选择重新出发;还有些人,则是把自己向往的生活做成了事业。

老陈全名陈汝侠,马来西亚国籍,今年刚好50岁。很早就到中国工作的他,出身于房地产行业,曾历任世茂股份、红星美凯龙、东久中国等企业的CFO。

遍历大城市的快节奏与房地产行业的浮躁后,他在西塘古镇停下了脚步。

“到了50岁,也不想再打工了。我希望能够做一些慢一点,自己能够掌控时间的事。”今年8月,陈汝侠和好友在西塘合伙投资的酒店正式进入试营业阶段,预计今年圣诞节正式开业。

酒店名曰“良壤”,坐落在西塘旅游风景区旁不远处,临河而立,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与此相配套,良壤酒店在附近打造了一片有机农场,种植着各类色泽鲜艳的果蔬花卉,农场旁配有民宿一栋,提供三十余间客房。

乘车到达西塘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八点,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小镇里一片灯火通明。

西塘夜色怡人,晚上出来逛街的人很多,或一家三口,或情侣二人,热闹而又闲适。古典建筑与橙黄色现代光影融为一体,二者相得益彰。

由于时间关系,未能马上去到陈汝侠一直赞不绝口的农场参观。但从他兴奋中带着向往的语气里不难猜到,江南古镇的温婉、有机农场的恬静,以及自由缓慢的时间节奏,拼凑出的正是陈汝侠心目中认为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江南古镇里的院子

踏着月色,抵达良壤酒店。站在门口的侍应生上前帮忙打开车门,并熟练地帮我们搬着行李,细心的服务以及江南独有的绵柔语调,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此时注意力已经被四周高高的围墙吸引了过去——江南水乡多是亭台楼阁,而西塘古镇历史悠久,更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徽派风格入木三分。

在这样一个风格鲜明的地方,难道酒店建筑设计没有融合当地的特色吗?

带着疑惑走进酒店,迎面而来是一条用苇编隔开的通道。“苇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南的一个特色,我们特地请老师傅亲自手工编造出来的。”陈汝侠特地停下脚步进行了一番介绍,说话间他把手轻轻放到了苇编上,神情有些自豪。

继续往里走,基本上每几步就能看到一种当代艺术品,或是字画,或是雕塑,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这些艺术品分别出自丁乙、刘建华、萧长正、周春芽等当代艺术家之手。”停顿了一下后,陈汝侠说出了一个让众人有些意外的事实:“酒店里的许多画作,都是朱总自己的收藏品,而且每一幅都是真迹,不是临摹品。”

陈汝侠口中的“朱总”,是良壤品牌创始人朱树磊。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酒店行业,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朱、陈二人的想法颇为一致。

让人吃惊的不仅是朱树磊的慷慨,更在于画作的数量及种类繁多。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酒店共有164间客房,而每个客房的卫生间门里都镶嵌着一副艺术画作真迹,让客人每次将门拉开都能一眼欣赏到具有当代风格的艺术作品。

“这样的布置也是为了打造酒店自身的文化内涵,希望展现出生活中处处是美学的特点。”朱树磊如是介绍道。

穿过布满艺术品的走廊,在走出一道玻璃门后视线豁然开朗。只见四栋三层小楼围成正方形,当中是一片浅浅的水域,犹如天井一般。水域四个角落种着两层楼高的大树,正中有一座凉亭。

明月当空,凉亭在下。微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曳起来,水面上倒影也被打碎,泛起带着月光的涟漪,一种古典韵味亦随之晕染开来。

原来,并非没有融合江南的特点,良壤酒店做得无疑要比简单模仿建筑外形更为高明。

从进门的“非遗”苇编,到眼前的水景庭院,良壤酒店已把江南建筑与文化中的独有神韵,深植在了每一个细节当中。

“因为西塘景区就在附近,所以酒店的高度是有所限制的。”陈汝侠的话语把沉醉在美景中的众人拉了回来。他介绍说,也正因为此,酒店才会选择采用院落式的布局,让人既能感受到水乡的韵味,又无拘束、逼仄之感。

走上凉亭的我们一边感受着有些凉意的晚风,一边听着陈汝侠的介绍:“种在四个角落的树木,都是在开工之初就已经移植过来,为的就是让开业时看起来能够更加自然美观。”

目光向凉亭外望去,只见对面一楼有几位客人围坐在桌子边品茶聊天,悠闲自得。

“我们在一楼设置有茶室、图书室、琴室等场所,把这些场所面向水景的一面墙全部换成了玻璃,以便客人在室内也能欣赏到室外的风景。”

犹如诗词中“良宵风静最清宁,旅客悠然坐小亭”意境一般,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良壤酒店入夜后给人的感受,或许没有比“恬静”更为合适的了。

天南海北的火花碰撞

次日一早,陈汝侠一见面就问我们,感觉酒店的早餐怎么样。

给出肯定的答复后,他笑着说:“早餐供应的很多瓜果蔬菜,都来自我们自己的有机农场。”

见面至今,陈汝侠已经多次提到良壤酒店的“有机农场”。事实上,如果仅仅是造型设计和随处可见的艺术品,良壤酒店或许只能算是一个精致、有特色的“酒店”,仍属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板块。

不过,陈汝侠的话语中似乎有一些“弦外之音”——对于希望脱离原来那种工作状态的陈汝侠而言,这个被其多次称赞的农场或许真有特殊之处。

农场距离酒店仅一路之隔,过马路之后再往前走不到十米,便能看到一大片种着玫瑰花等植物的田园,其间还有两个戴着草帽,穿着白T恤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而在农田边上,便是一栋崭新的民宿小楼。

一个女孩看到我们走来后,放下手头的工作,走了过来:“大家好,我叫慈慈,来自台湾,现在是这家民宿的管理员。”

别样的普通话让我们楞了一下,陈汝侠先是和这位女孩打了声招呼,然后笑着和我们解释道:“如何将有机农业打造成一个具备盈利能力的产业链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此,我们拉来了台湾一家从事有机农业多年的企业加盟,慈慈就是他们派来的工作人员。”

了解到这一情况,众人的好奇心不禁更深了一分。从整体来看,创始人朱树磊是安徽人,陈汝侠是马来西亚国籍,而农场业务方面是台湾的企业在主要负责管理工作。这个来自天南海北的组合,究竟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走在一条沿河的农场小路上,陈汝侠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两旁农田的规划情况:“这边的土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种的是玫瑰等花卉,还有一些蔬菜。在河对岸还有几百亩地在开发。酒店、民宿里所有花卉,以及民宿里供应的点心饮料,原材料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在陈汝侠的介绍中,众人对于酒店与农场之间形成的产业链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简单来说,酒店带来人流量,将促使农场的产业实现收益。而农场能够为酒店打造有机生活提供助力:“除了供应瓜果蔬菜外,酒店里的牙刷等几乎所有一次性用品,原材料都来自农场,有机无污染的生活同样是我们酒店的卖点之一。”

除了服务于酒店外,陈汝侠介绍说,农场种出来的有机蔬菜、瓜果等,已经逐渐向散户市场供应。

不过,随着农业部分走上正轨,新的问题也开始接踵而至。

由于果蔬的特殊性,以及陈汝侠等人对于产品的高追求,农产品的市场半径便成为一个大问题。

“为了保证出售的蔬菜绝对新鲜,我们运输能够到达的地点就不能太远。在未来,如何保鲜、扩大运输范围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不过,陈汝侠对此并不着急:“有问题就一步步解决,做农业是很慢的。很多做地产的也想做农业,但习惯于高周转、高收益之后,真正能够静下心的人并不多。”

陈汝侠心中明白,良壤所做的这种文旅加农业的模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像良壤希望给客人带来的感受一样,那就是“慢下来”。

“住在酒店客人可以来农场观赏、采摘或者是购买农产品,西塘距离上海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常年生活大都市的人来说,这里将会是个不错的开展亲子活动或休闲娱乐的场所。”

参观临近结束,陈汝侠透露了自己对于未来慢慢的信心:“我们在旁边的大云镇还拿了近三千亩地,西塘良壤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未来这个模式能够复制到更多的地方。”

见闻录 | 看见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的地产奇妙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陆欣 审校:徐耀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