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直击|李明避谈长租业务 发力拿地的远洋在想什么?(实录)

资本 业绩 远洋 2018-03-22 22:05:25
他确实在回应媒体对长租公寓规模的关注时,两度提示要关注“主营业务”。李明相信,住宅开发业务可以在超过10万亿的交易量水平上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的。

观点地产网 在经历四年平淡增长之后,2017年远洋40%的销售增幅与正面的报表还未能炒热这场发布会。

3月22日,远洋集团举行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总裁管理中心总经理朱晓星、公司秘书钟启昌出席现场。与投资者打完交道后,李明说话依旧缓慢与条理清晰,但略显疲态。

对于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李明表现得像个“看多派”。即便房企大都提到2018年调控持续的预期,但销售目标依旧是往上叠加。对于这种矛盾,李明分析,整个市场稳定并不意味着单个企业不能快速增长,单个企业的快速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市场不稳定。

单个企业并不是指代远洋,但这体现作为董事长的李明对于市场容量以及增长可期的乐观,这个想象空间已经足够。

正面预期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过去一年远洋销售一改往日沉闷以及新购入土地大量增长之上。远洋2013年-2016年处于在300-500亿的销售规模间,虽然2017年700亿尚停留在前30名之末,但已避免了进一步的掉队。

对于新一年,远洋此前就已公布过千亿目标。业绩会上,李明则更肯定地表示2018年销售额会突破1000亿,且未来三年将保持50%的增长速度是可预期的。据悉,2018年远洋的货值有1700亿元,其完成目标需要近60%的去化率。

除此,观点地产新媒体留意到,在2017年,远洋的土地储备也有了大幅的增长,获取60余宗地块,宗数超过2014年至2016年的总和。

在2014年-2016年间,远洋新增土地储备最高为2014年的706万平方米,而2017年的新增土地储备面积已超过千万平方米。若仅考虑权益,2017年新增的683万平米也是2014年相对应数量的两倍,权益土地金也达到354亿元。

李明回应称,2018年远洋拿地还将保持这一势头,但未给出具体的拿地金额。他表示,公司目前负债率的水平很低,资金储备充裕,开发能力也足够,是否增加土地储备主要视市场情况及土地市场情况,还是要坚持投资标准。年报显示,远洋的净借贷比率为62%,已较2016年增长18个百分点。

据悉,去年远洋在投资拓展方面下了比较大的功夫,投资、开发以及销售人员都有一个很大比例的提升。

不过,在土地储备快速扩张的情况下,远洋内部也有一些变化在产生。李明称,远洋一线及高售价城市比例在降低,可能未来销售价格不能一直(维持),2万元/平方米已经是较高的水平。

业绩公告显示,远洋目前布局的几大区域表现参次不齐,京津冀分部折旧及摊销前的经营溢利情况较差,对应的利润率为18%。

比起分析政策、规模与毛利,李明对于非主营业务的问题似乎不太想接茬。在PPT首页,远洋写明了它的心思,聚焦开发主业,发展协同业务。

但这并不能说明远洋忽视非地产业务,但他确实在回应媒体对长租公寓规模的关注时,两度提示要关注“主营业务”。李明相信,住宅开发业务可以在超过10万亿的交易量水平上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的。

地产之外的业务虽然在业绩会上被快速带过,不过PPT上还是列有了对各项业务的详细介绍,还是有必要在此提一提。

其中,远洋商业在营面积110万平方米,权益租金收入19.4亿元,权益EBITDA11.4亿元。远洋资本2017年总收入为9.5亿元,管理费收5.7亿,布局城市25座。养老业务椿萱茂已运营床位1500张,已储备床位1万张,2020年收入将超10亿元。

远洋亿家在管面积4500万平方米 ,2017年收入12亿元,2020年目标是在管面积1亿平方米;长租公寓已运营1000间,2018年计划储备1.4万间,2020年目标是储备10万间。

值得一提的是,方于2016年上市的远洋亿家,在2018年3月正式摘牌,对于这一选择,李明回应称,新三板市场不活跃,远洋亿家在里面显得“个头有点大”。“至于会不会选择在其他市场寻求上市,对远洋而言并不迫切 ,我们现在关键还是把主营业务发展好。”

话题又是以关注主营业务为结束,但面对投资者,管理层显然分享了更多细节与思考。

特别的是养老业务,李明对其赋予了更高的高度,他称,未来可以替代房地产开发的业务的,养老可能是一。李明似乎有些后悔,“我要早5年做房地产,早5年到远洋地产,远洋早过3000亿了,就差那么点时间。”

以下是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度业绩会现场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2017年远洋的土地储备与购地金相比2016年有大幅增长,请问2018年是否也会是这个节奏?2018年远洋的销售目标是1000亿,有没有更高的目标比如2000亿或3000亿。在海外投资方面的策略是怎样的?

李明:远洋2017年的土地储备方面无论从数额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长,2018年还保持这个势头,一方面是坚持投资标准,一方面是加快住宅开发增长的速度。

2018年销售额肯定会突破1000亿,而且根据目前土储与开发能力,未来三年将保持50%的增长速度是可预期的。

海外投资方面,远洋还是坚持以内地作为主要发展区域,海外主要以投资为主,投资的地域和方向将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方向进行布局。

场提问:拿地具体的金额是什么?哪些地区会更重点地布局,比如大湾区?

李明:拿地预算主要要根据销售情况来定,公司目前负债率的水平很低,资金储备充裕,开发能力也足够,是否增加土地储备主要视市场情况及土地市场情况,还是要坚持投资标准。

公司未来拿地会集中在大湾区即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三个区域,大湾区远洋也看好未来的发展,在大湾区内的深圳我们参与的旧城改造和在中山进行开发,土地储备与开发情况都非常好。

现场提问:李总怎么看今年的楼市,很多开发商认为调控还是会严,但目标还是向上调,您怎么看?另外,公司的长租公寓有没有一个中短期的目标?

李明:如果要看今年甚至以后几年的房地产形势还是比较容易看,总结的话就是三个词:

第一个词,稳定,政策是稳定的,市场是稳定的,预期也是稳定的。从去年一直到今年可以看到,国家对房地产的目标,一是解决人们住房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所以国家重点关注流动性人口住房问题,另一个是坚持房地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这个目标也是达到了,所以政策也是稳定的。

金融政策也是一样的稳定。实施调控,因城施策这都是一贯的政策,而且效果也不错,该去库存的去库存,该抑房价的抑房价,这个我觉得是充分展示了国家与政府调控的水平。

预期也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房地产税进入到实施立法,但实施也不是很仓促,也是很稳健,所以未来总的来说是要增加房地产业实体的属性,居住的属性,使用的属性;削弱投资属性、金融属性。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在10万亿以上的交易量也是稳定的。

第二个词是分化,这种分化不单单是过去出现在一二三四五线的城市级别之间,也不单是出现在东部西部之类,分化体现在各个方面,这就使得客户的需求和供应分化,很难以一概全,很难找到全国性普遍的规律。这的确像国家领导人讲的,所以相应制定了因城施策。

第三个词是融合,发展在前面的核心企业不管是规模还是速度增长快的,整个市场稳定并不意味着单个企业不能快速增长,单个企业的快速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市场不稳定。我觉得这种局面还是挺健康的,还是持续一段时间。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长租公寓发展的问题,远洋还是聚集于开发主业。

现场提问:PPT里提到长租公寓预计到今年的储备量1.4万,请问公司是在哪里布局,项目的出租率回报率平均是多少?

李明:长租公寓的尝试主要是在已有的开发城市,借助已有的管理与经验来开展,现在还只是刚起步,还不是我们最主要的业务,我们会积极尝试。

现场提问:公司的融资成本有下降,整个市场都认为资金偏紧,2018年可否维持低融资成本?

李明:今年国家提到三大战略,其中一个是防范金融风险,所以融资偏紧,资金偏紧是一个可预期与正常的情况。对远洋集团来讲,公司目前一年到期的债务占比只有10%,短期内对我们的融资成本与融资的压力影响是有限的,因为融资结构调整在去年已经完成,去年一年期占比14%,现在是10%。

现场提问:远洋亿家刚从新三板摘牌,请问主要是什么原因?未来是否会另寻上市?

李明:远洋亿家从新三板摘牌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就是觉得三板市场不活跃,我们在里头显得个头有点大,其实没有其他的原因。会不会选择在其他市场寻求上市,对远洋而言并不迫切 ,我们现在关键还是把主营业务发展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张凯璇 审校:劳蓉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