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科技能塑造城市气质 前海要成为一个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7-06-27 01:21:33
以新鸿基地产在香港西九龙成功打造出香港第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ICC)为例,力证建筑与科技能塑造城市气质,而好的建筑能让人们爱上这座城市。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由全国港澳研究会、前海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于6月22日在深圳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仇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虎,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等领导,以及来自粤港澳地区与海内外的500多位行业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深港合作,共创未来”主题,回顾深港合作2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从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创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和国际航运贸易中心五大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本次论坛设一个主旨演讲和四个主题演讲环节,分别围绕金融、科技、文创、“一带一路”及航运贸易主题邀请到了各行业领军人物进行分享交流。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泓作为地产行业代表代表受邀出席论坛并在“深港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环节做主题发言。

郭基泓认为,深圳是一个充满创造精神的城市,而前海地区的发展更应该发挥地区综合优势,致力走通拥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他更以新鸿基地产在香港西九龙成功打造出香港第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ICC)为例,力证建筑与科技能塑造城市气质,而好的建筑能让人们爱上这座城市。他深信,前海区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他强调,前海要成为一个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个强大稳定的数据中心网络,在前海发展的蓝图中是必要的。除了建筑和城市上的规划,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年代,完善的网路基建,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决定了互联网及创科公司在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要用上最高规格,实现零失误、零停机的承诺,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

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泓发言稿

题目:建筑与科技塑造城市气质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一次的论坛,分享我们集团对于推动前海发展的一些想法。

五年前我在Stanford读MBA的时候,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一起走访硅谷的startup company,当时在Stanford,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在学校里是完全抬不起头的。周围的很多同学,虽然是80后,甚至是90后,但很多已经在创业路上跌跌撞撞,但充满激情的不断尝试。毫不夸张的说,在Stanford的每一天,我都在被他们的激情和梦想而感染。当时我们几个来自中国的同学就在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也能有如此的激情,我们的创新科技也能有如此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我在深圳感受到了同样的激情与梦想。

很多人喜欢把深圳称为中国的硅谷,把前海定位成中国的曼哈顿。我并不是特别的赞同。我个人觉得,没有人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功,不能总是想我们像谁,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前海有着很多别人没有的先天和后天的优势,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做别人的翻版。

这也是我们新鸿基地产一直以来的所崇尚的宗旨,就是永远尽全力,永远做最好,永远紧随科技的发展。

说到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建筑与科技塑造城市气质。建筑本身是冰冷的,如何让一个原本是冰冷的建筑,变得有血有肉,成为我们温暖的家,成为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创业乐园,甚至让这个建筑所在的城市具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我自己认为,这就是地产商和好地产商的分别。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直追求把科技与建筑完美的融合,实实在在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我最近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样的建筑是最适合前海的?深圳是一个年轻且有活力的城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约33岁,可以说很多都是我的同龄人。我的同龄人们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前海呢?

这让我想到十几年前的香港西九龙,和5年前的深圳前海一样,只是一片空地。但完全没有前海今天的发展优势,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经常去香港,在香港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只有香港岛,我们所说的港岛才是香港,到了九龙就不再是香港了,(当然我不同意这样的讲法,香港的美在九龙,新界和离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事实是,那些国际知名的公司在选择办公楼的时候只会选择香港岛,绝对不会过海去九龙。我们新鸿基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在西九龙ICC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很多国际知名的公司,比如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UBS,就已经决定从中环搬进ICC,并且很多公司把ICC这个办公地点作为亚太区的总部。很多人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我们的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我们的团队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多的研究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ICC综合体。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是美国人,快毕业的时候去了ICC里面的一间知名金融公司做实习生,那个时候ICC刚刚建好开始使用,他有一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语气特别激动,他说我觉得自己好幸福,虽然每天自己在公司实习,做的最多的也不过是帮老板上网找资料,做PPT,复印什么的,但每天他走进ICC的办公楼,看见阳光洒进高高的玻璃天花板,身边那些专业人士,他突然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很伟大的事业。他很惊讶从ICC去到港岛我们另外的一个项目IFC只需要坐地铁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下雨天也不用带伞,因为地上地下无缝连接,实在是太方便了。他开始更努力的工作,想要实习之后继续留在这里,他第一次因为一个建筑而爱上一座城市。爱上这座建筑所带给他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ICC是在2002年开工的,15年后的今天,在前海,这里的人们也值得拥有最好的建筑,让科技的便捷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就以ICC为例,那么大的一个建筑群,大多数用户等电梯的时间不超过30秒,ICC是全港最多電梯的單體建築,同时我们安装了电力再生系统,可以节省30%的能源,环保和方便大众,我们哪一样都不会放弃。

一直以来我和我们的团队都会走访一些国内和国外的科技创新公司,探索有什么样的技术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建筑设计当中。我们不求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现,但不想错过每一个可以提高我们建筑和服务水平的创新。

在软件方面,我们从2000年已经投资在数据中心的业务,我们旗下的新意网已经是香港著名的高端数据中心品牌,像微软和亚马逊都是我们的客户。不少主要的云计算供应商也已经在我们的数据中心扎根,在未来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相信这能大大便利我们不同客户。我们坚信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好的软件和好的硬件同样的重要。我想象中的前海,每一栋建筑都应该是软件与硬件兼顾,为使用者提供便捷

林语堂先生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建筑与科技改变生活,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相信可以在未来的前海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审校:武瑾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