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新闻发布会在世贸中心7号楼内举行。全新的纽约世贸中心包括6座摩天大楼,它们为建成的世贸中心1号自由塔,和世贸中心2、3、4、5号楼分别是格林威治街200号、格林威治街175号、格林威治街150号、自由街130号和已落成的7号楼。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当天宣布,全新的全新的世界贸易中心1号楼和4号楼将于2013年竣工。世贸中心重建工程进展顺利,1号楼即“自由塔”目前已建到80层,完工后最高到104层,高1776英尺(约合541米),将成为纽约第一高楼。4号楼现已完成40层,计划最高为64层。两座大楼将于2013年竣工。
布隆伯格说,“9.11”恐怖袭击以来,纽约在遭受重创的曼哈顿下城区域投资5.52亿美元,兴建公园、街道等市政设施并整修下水管道。数座全新摩天大楼将在世贸中心遗址拔地而起,而遗址区域地标建筑“9.11”纪念馆定于“9.11”恐怖袭击10周年之日对遇难者家属开放,次日向公众全面开放。
曾经的世贸中心
1980年代7号楼建成后世界贸易中心共有七座建筑物,占地6.5万平方米,其中最显眼的是那两座110层、410米高的主楼,主楼占整个建筑群面积的十六分之一。原来的建筑群是山崎实于1960年代初设计的。1973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有人问山崎实:“为什么两座110层的建筑,为什么不是一座220层的建筑?”山崎实的回答是:“我不想太狂妄。”
1972年建成后世界贸易中心1号楼(北楼)在此后两年里超过了此前40年为世界最高楼的帝国大厦成为世界最高楼。它的楼体高417米,1978年装上的通讯天线高110米,加上这个天线它的最高点达527米。1973年完工时2号楼(南楼)成为世界上第二高楼。南楼楼顶的观望台高415米,楼内的观望台高400米。世界贸易中心仅仅很短期地占有世界最高楼的称号:1973年5月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厦完工,它的楼顶达440米。不过在它存在的时间里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塔始终是世界上楼层最多的建筑物(110层)。
这个数目一直到2010年才被哈里发塔超过。
在这110层楼中有八层是用作技术服务。它们分别位于第7、第8、第41、第42、第75、第76和第108、第109层。它们分别为两层楼高,等距分布在建筑物内,其它层楼则是办公室。每层楼有37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两幢楼总共有实用面积35万平方米。一开始世界贸易中心计划是专门租给直接参加“世界贸易”的公司和组织的,但是它未能吸引到足够的顾客。在早年里许多政府组织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关键房客,包括纽约州州政府。直到1980年代纽约市的经济状况改善,许多公司成为其房客,它们大多数是与华尔街有关的金融公司。在1990年代里约500家公司在这两幢大楼里有办公室,其中包括许多金融公司如摩根士丹利、怡安集团、所罗门兄弟和港口事务管理局。康托菲茨杰拉德的总部位于北楼内。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的总部也在这里。
世界贸易中心的电是联合爱迪生公司通过13800伏高压线送入的,它首先经过世界贸易中心的初级分配中心送入建筑的核心,从那里传到各技术服务层的次级变电站。
这些变电站把13800伏的电降低到480/277付的二级电压,然后再降到120/280伏作为电力和照明使用。在地窖里以及在5号楼的顶层还有应急发电机。
在1号楼(北楼)的第110层里有电台和电视发送装置,在它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发送天线阵,其中包括一根110米高的中心天线杆。1999年这个电台新修来使得它可以发送数字电视。中心天线杆发送几乎所有纽约市的电视台信号以及四个电台的信号。控制去屋顶的路的是位于2号楼B1层的世界贸易中心操纵控制中心。
从南塔的观景台及北塔的国际饭店上可以饱览整个纽约的景色。作为纽约的地标,双塔因而被大量地展现于电影电影电视、明信片、商品、杂志,全球闻名,与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和自由女神像齐名。
911的历史伤痛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同时被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据事后调查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飞机目标不明,但相信劫机者撞击目标是美国国会或白宫。纽约世贸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上空布满尘烟。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遇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是人类历史上截至2001年底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同情与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种悼念活动,事发现场的清理工作持续到次年年中。
争议与批评
世界贸易中心被毁后就其原址的未来问题有许多争议。关于谁拥有这片地以及在这里建造什么的问题使得原址的重建被耽搁了多年。有些人想重建更强大更高的双塔,而其他人觉得这块地是神圣的,不想在那里建造任何东西,而希望它完全成为一座纪念地。最后的主规划决定在原来双塔在的地方建造纪念馆,在它们的周围建造六座新的摩天大楼。
世界贸易中心1号楼本身也受到一些批评。原来的设计是不对称的,比现在的设计矮得多,尖也不在中心,这个设计受到了极大的批评,因此重新作了一个新设计。新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是一个如同堡垒一样的没有窗的底层,它被批评为看上去很难看和很不友好。为了补救这个问题,设计者给它覆盖上多棱的玻璃板。但是这个计划也有毛病,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底层的表面会是什么样的。1号楼原来的名字是“自由塔”,后来改成1号楼,这个更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2003年纽约州州长乔治.保陶基说:“自由塔不会变成世界贸易中心1号楼,它将成为自由塔。”
传奇治疗伤痛
重建规划几乎在双子塔倒下那一刻就产生了。由于港务局是由纽约州长和新泽西州长共同管理,因此当时的纽约州长乔治-保陶基(George Pataki)成为这个项目最初的领导者。除他之外还有很多人影响着这个项目,比如可能支持重建项目的保险商;纽约市民和纽约的新市长,尽管他对那里只有很小的管辖权;当然还有拉里-西弗斯泰恩,就在世贸中心被毁前的几个星期,他和港务局签署了出租协议。
很多遇难者家属呼吁,保留遗迹并把这里作为纪念馆,这个建议赢得了很多的同情,但却从没有被认真考虑过。2001年9月12号就有了重建的决定,当救援人员还在搜索幸存者时,西弗斯泰恩已经开始评估那份为期99年,价值32亿美元的租约。纽约资深公关霍华德-鲁本斯坦(Howard Rubenstein)给了他两个建议,用来表述重建。一个是让人发指的资本家,要在浸染着美国人鲜血的地方再建一个商业建筑;另一个是新建一个综合性设施以祭国殇。西弗斯泰恩立刻选择了第二个,并于当天通知合伙人准备重建。
用不了太久,新世界贸易中心将悄然降临在纽约的天际线上,而一栋102层的摩天大楼也会再次震撼世界。多年来,这个项目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规划,一会被认为事关重大,一会又被诋毁成微不足道,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建设。建设新世贸中心即是为了纪念逝去的生命,也是为了弥补失去的损失,这里是一个国家的宣言,更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房地产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