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控放开、需求爬升、出游数据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加大投资及规划政策支持,能为产业复苏窗口期注入生机活力。(报告期:2023.02.22-2023.03.29)
观点指数 报告期内,项目录得滚动六个月内新增最多,大部分依旧是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疫情限制的解除使得产业投资及供给逐渐恢复,此前被压制的投资或业务需求开始释放。
政策导向发生明显改变,除了产业支持政策数量大幅上升外,整体的政策风格也从消费促进转变成投资鼓励。
融资事件也比以往要活跃,短债产品受到文商旅企业的明显偏好,成为报告期内使用最频繁的融资工具。
整体来讲,本报告期的各类动态在过去六个月内都较为活跃,是后疫情时期产业端迎来的第一个高峰。
投资需求释放,新增项目数量逐渐爬升
报告期内录得的新增项目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期内共计新增15个项目,其中2个开工、4个开业以及9个签约。新增项目依旧大部分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符合文商旅新增项目的普遍特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本报告期新增的项目,在地区分布上比较分散。新增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为上海,有两个,虽然不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线城市的头部聚集效应。
期内新一线城市没有新增项目,发展潜力逐渐难以对冲地区日益高企的成本。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月内新增项目总数比起以往有逐渐爬升的趋势,观察过去六个月(报告月)的新增项目数量,其新增趋势呈现“爬升-回调-爬升”的特征。观点指数认为下个月新增项目会迎来回调,但程度有限。
可以明显看到,疫情管控政策放松后的第一个季度,新增项目数量水平上升了一档,主要由新增签约以及新开工项目贡献。疫情限制的解除使得产业投资及供给逐渐恢复,被压制的需求开始释放,预计后续还会在回调中逐渐爬升。
新增项目数量最多的企业是海昌海洋公园,期内披露新增签约江苏溱湖、四川内江、四川德阳、山西临汾、山东潍坊等多个项目。
海昌项目拓展速度加快,除上述提及的项目外,近期已在湖南湘潭、广东惠州等城市运营9座海洋馆项目。
除了本次新增输出海洋馆产品线项目,报告期内海昌与湖北交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在海洋主题建设、生物资产输出服务、IP授权及定制开发服务、轻资产咨询及全流程管理输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资源整合、品牌合作、项目推进等方面共同打造湖北省文旅开发项目。
而海昌所披露的业务事项,大部分是能带来收入的经营性业务而非需要投入资金的、扩大生产的投资性业务。
新冠疫情以来,海昌主营业务及收入都受到较大影响,最新披露的盈利预警显示2022年净亏损达到14亿元。自2020年以来,海昌的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亿元、8.449亿元、-14亿元。2021年实现盈利,除了由于当年疫情受到较好控制,业务开展空间相对更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该财年海昌出售了4个主题乐园项目,录得一笔非经常性收益。
如果没有2021年的变卖资产折现,海昌很可能连续三年面临亏损10亿元以上的局面。
尽管文商旅行业整体已经迈过拐点,向上复苏,但要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海昌近年来的业务萎缩和受挫令处境不甚乐观,能否支撑至行业复苏,或在全行业复苏之后能够有较好的发展,依然要打上问号。
政策导向从促进消费转向鼓励投资
报告期内录得的政策动态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期内政策颁布活跃,数量比过往的报告期要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可以看到,期内政策给予的支持力度要远大于过往,经过数个月的沉寂期后迎来井喷式增长。究其原因,一是疫情寒冬过后,“百废待兴”的文商旅产业急需政策支持,二是疫情管控放松后,政策施展和操作的空间更大。
本报告期以前,所颁布的政策以现金或费用激励为主,刺激业务与消费行为,具体政策表现为向文商旅企业发放相关经营补贴、给予优惠贷款或税费支持以及向文商旅消费者们发放消费券等。
本报告期的政策导向较为明显,首先是现金或费用激励的相关政策比例进一步下降,从去年的最高80%降至27%。自疫情管控政策放松后,消费者需求出现报复式反弹,旅游出行意愿高涨。
以华侨城为例,1-2月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近1600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约60%。
常规的“输血式”现金费用政策工具的边际效益在不断减弱,对需求方的刺激已然不大;于政府而言,产业回暖之际也无需再通过减退税费、发放消费补贴等让渡财政利益的行为去维持产业运行。
本报告期的政策有很明显的“投资鼓励”特征,直接面向产业提出区域级投资与建设类政策。
如北京提出城市副中心文旅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山西太原提出建设商贸文旅融合集聚区,以“一核一带双城”的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由北向南辐射带动,打造商旅圈。
政策从以往的供给与需求端刺激,转变成自上而下带动区域级文商旅产业投资、发展、形成。
观点指数认为,在管控放开、需求爬升、出游数据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加大投资及规划政策支持,能为产业复苏窗口期注入生机活力。
报告期内,政企间的落地项目也呈现出与政策导向一致的特征。以中铁文旅与广东清远市人民政府签约的北江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项目为例,该项目涵盖产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治理等,总投资达800亿元。
融资事件活跃,短债工具受企业青睐
报告期内融资事件发生频率高,众多文商旅企业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构成了融资事件的主要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本期共录得文商旅企业融资事件7起,实现融资额约23亿元,短债利率区间分布在2.59%-4.5%。融资事件数量上升的背后,也有着一定的政策性考虑。
前文提到过往的政策措施有一部分是给予文商旅企业金融支持,除了给予优惠贷款以外,促进企业使用短债融资工具亦是政策框架下的一部分。
过去三年,旅游业特别是景区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众多景区经营出现低迷状态,文商旅企业距离恢复经营仍需要一定时间,需要融资工具进行缓冲。
值得注意的还有清远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森林乐园项目,该项目在2013年落地,在近期清远市规划中提及继续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
清远市是长隆继广州和珠海地区后第三个进入的城市,该项目基于广清一体化战略、清远地区低价土地资源及与清远长隆项目相关的清远市磁浮旅游专线工程而落地。无论占地面积或是投资规模,该项目都比广州长隆项目要大。
项目早在2015年及2020年就曾尝试开工,但总体进程仍处搁置状态。关键核心痛点问题尚未解决,加之长隆集团作为文商旅企业在三年疫情期间遭遇收入骤降的问题,战略上会转向收缩防守,该项目预计还会处于观望状态,成功实现推进或不会太顺利。
撰文:陈炳恒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