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其他 >

>

>

正文

杨文斌:黄金海岸 港、产、城联动与滨海成视新发展
作者:     时间: 2013-11-13 15:45:52    来源: [ 观点网 ]

  杨文斌: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每次到连云港都有特别不同的感觉,我们感受到它快速的发展。今天主办方给我两个话题,一个是城镇化,刚才朱会长讲了,但是我讲城镇化是从大家比较关心的视角,我从房地产的视角简单跟大家讲一下城镇化。第二个话题是关于港城联动的,我把它叫做港城时代。

  关于城镇化的话题,刚才朱会长讲了,我们从房地产的视角是这么看的,大家都是做房地产投资的,如果是一个城市的农村人口快速的向城市集聚,这个过程我们叫它城市化。但是当一个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它就会成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它不是简单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而它是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的相互流动。也就是说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它强调的是信息、人、物、流、财富的双向流动。

  我们对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国的城镇化进行研究,发现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曲线。这么一个城镇化对于咱们房地产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一,它产生大量的需求,我们对这个做了一个估计,今年房地产的销售额大概在6万亿到7万亿左右,对应到销售面积大概是14亿左右。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如果按照现在国家的规定,按照我们对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城镇化的研究,对应到中国,未来20年,大概有68亿平方米在城镇化发生。所谓的这个城镇化,或者说现在的非房地产的主流市场这个需求,我们定义它叫城镇化。也就是说现在的非房地产的主流市场,在这个非主流市场上,它的量会大大的超过现在的主流市场。但是它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就是要素的集聚。

  刚才朱会长讲了,我们从研究上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城镇化带来的结果,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果是部分城市和部分城镇的进一步空心化,这个节点不可变。你看美国、日本、韩国,它的城市布局,到最后它的城市之间的合并,到最后成了一个主流,它的城市也不是说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城镇都是同步发展的,它一定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它一定不是城镇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它未来的人口产业向中间城市发展,所谓的中间城市就是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基础、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区域,这是第二个。第三,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未来会形成大量的功能中心。

  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咱们作为房地产的同行去做房地产的投资决策的时候就经常讲,我们看一个规划的时候通常就会说,一个小城镇、一个县做一个规划,90平方公里,承载100万人,他现在的城市人口是10万人,这个思路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现在城镇化的主导思想。未来城镇化一定不是往这个方向走,它未来会形成大量的功能中心。所谓的功能中心是什么?我们用一个词叫都市融合。什么是都市融合呢?300年以前,咱们的吃喝拉撒在1平方公里内解决,30年以前,我们的吃喝拉撒在30平方公里以内解决,现在像在连云港的老城区,咱们的吃喝拉撒在30平方公里内解决。未来的城市化和未来的城市发展,它一定是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的。比如说我有可能是工作在连云新城,我居住在老城,或者居住在南京,或者居住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说它这个城市功能是按照这种结构的布局。就像现在大北京的格局,还有现在的长三角的格局,很多人住在上海,在昆山、苏州工作,这就是我们讲的未来的城镇化发展的功能中心的呈现。各位做房地产投资的同行,我们未来看一个趋势的时候,你就要判断这个区域它大概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功能中心,它值不值得股东去做投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人口、产业就会双向流动,它不是原来的人口从农村都跑到城市去,农村就空心化,它未来不是这样的。未来它的大、中、小城市之间会形成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这样的话,每个城市都获得均等的发展机遇。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的城镇化就继续沿着老路在走。最后它会在城市群,或者我们这种大城市中间形成大量的核心,这是我们讲的功能性中心,它有可能是生产中心,有可能是休闲娱乐中心,它每一个中心都有一个主板功能,但是它会有相对的组合化。这是我们讲的它未来形成几类城镇,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

  咱们讲发展,我稍微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城镇化对于咱们房地产人的视角来看,第一,它是人口、信息、财富、资源的双向流动。如果一直是现在这样的双向流动,就会出现刚才朱会长说的这个结果,房地产开发商去投资,在那里干了两年,发现不行,赶快撤了,因为它是一个单向流动,它的资源都向大城市集聚,中小城市就没什么空间。这是第一个,它一定是双向流动。这样就会导致城市资源的重新布局。所以大家作为投资决策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把这一块作为重点,这是第一。第二,城镇化与城镇空心化并存,有些城市一定会人越来越少,而且它会产生一个相对的资源倾斜,然后占到一个动态平衡。第三,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它不追寻规模,它追寻的是特色,相对的特色。像刚才讲的,咱们连云港的旅游如果跟先进文化等等相结合,形成一个旅游方面的特色,这是它重要的,它不追求过分的现代化。这是从我们房地产的视角上来看这个城镇化。也就是说对于咱们房地产企业来说,并不是每个城市你都有相同的基因,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另外,在任何一个城市,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干的,我经常讲,我说我跟开发商沟通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共鸣,为什么呢?那些开发商的老总跟我讲,他说我到那个地方,那个市长就要我做综合体,大家可能没有那个概念,我们喜对全国的综合体做了一个监测,大概在全国的主流市场,2010年到2013年开工的综合体大概是3万个。所以未来它会产生中国的一轮综合体积压,这一块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投资决策的时候要站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来考虑。

  关于第二个话题,港城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码头、高速、高铁、临空,我们现在也在服务上海自贸区的临港新城,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未来世界的经济会很快进入港城时代,就是以港口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也对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港口进行了一个研究,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在这里做太多介绍,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展示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讲的港城经济发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咱们连云港提出要建设一个港口城市,这是非常好的,因为咱们的资源也不断地向连云新城集聚。城市到最后,你的土地的价值、资产的价值它都与资源有关系,但是它到最后是由城市资源来决定的。有一个开发商带我到九寨沟看地,他说这个地多好,有山有水。我反问他,我说资源是挺好,但是你在九寨沟能看到没山没水的地方吗?没有,九寨沟全是山水,你站在任何一个地方看都是山水。如果那个地方在深圳、北京、上海,它会非常值钱,但是它在九寨沟,这种投资就需要进行思考,就是我们讲的这个东西未来它该怎么走。

  我们给大家大概的展示一下,汉堡港,它是在港口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香港,它是亚洲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它也是在港口之上发展的。这是洛杉矶港,它是美国第二大的集装箱港,它在港口的基础上去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国际贸易等等,成为一个科技、教育中心。这个是迪拜,它是世界贸易之都,它也是在港口的基础上发展贸易和金融的。新加坡,它发展的跟贸易、金融又不相干,它发展的是世界制造业中心、航运中心。新加坡是世界第二大港,第一大港是鹿特丹,它发展这样一个包括跟会议相关的城市。釜山也是一样,通过港口来发展金融、商业、物流。鹿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它是在港口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它是城市,它最终形成了国际大港。包括高雄也一样。通过前面对全世界的港口的研究就会发现,港城的发展不是按照某一个固定的路径在前进,路径非常多。比如说比利时,他们就是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它最开始做的是普通的制造、物流,到了中期的时候,它发展石化和服务业,到最后是以服务业来驱动。也就是说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地演变。首先它是做基础交通,咱们连云新城的规划做得非常好,刚才各位老总也介绍了,我们的交通条件都非常好,而且是通过教育、培训来吸引、解决人的问题。做港口一定不能港强城弱,有产无城。这方面咱们连云港现在的规划上做得是非常棒的,有它的城市的商业,有它的城市的居住,包括也有酒店、会议等等。这是符合未来港口发展的主流方向。包括千叶的经验也是一样,它刚开始是通过港口和规划驱动这个城市的发展,到中间发展教育、培训等等,吸引企业入住,到最后产业成为它的核心的驱动力,最后发展它大量的公建的配套,实现城市的升级,现在千叶成为日本最重要的商务核心城市,它也是从一个港口发展出来的一个城市。

  我们对这些东西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第一,港、产、城互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前期以港口产业为主,后期以城市产业为主。第二,它的升级的路径,港口的规模决定这个城市的规模,但是城市的功能决定这个城市的价值。这个城市的价值不是仅仅由资源来决定的,在资源的基础上一定要叠加城市的功能,这个资源才有价值。第三,关于土地的配置,居住、产业新城都有,在港口的外围布置核心的商务区、服务区等等,通过土地的合理配置,两实现港、产、城的互动,在规划上要对规划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和评价,并不是每一块地的价值都均等。

  总结一下,世界的港口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码头阶段,是典型的以生产为主的生产引导,第二个阶段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旅游区的出现,它就是以居住为主的居住港口,包括三亚等等城市,它们的发展是以休闲为主导的港口,未来的港口一定会在这些基础上实现升级,它未来一定是以休闲中心向消费中心的转变。也就是说从产业中心、生活中心到现在的休闲中心,向未来的消费中心转变,这个消费中心的打造,就是刚才讲的,第一它要融合,海的文化一定不能缺少,第二,它要时尚、现代,第三,它是不夜城,它是城市和临港产业占了一个集聚和集中。我们对连云港的发展充满期待,我希望跟大家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港城时代。谢谢。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