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建筑·空间 >

建筑 >

建筑(建筑师、访问) >

正文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作者:     时间: 2010-03-30 17:23:19    来源: [ 筑龙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浩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