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地利用住区空间,为高层住宅中的住户提供交往平台,重构邻里关系,同时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
近年来,岭南地区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多,使得原本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更为匮乏,因而高层住宅得到了广泛的兴建。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居住区容积率增高,人均绿化用地减少。此时单纯的平面化的住区绿地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岭南高层住区绿化空间开始趋向立体化、垂直化发展,出现了屋顶花园、空中花园、阳台花园、入户花园、高台花园以及架空层花园等一系列立体化的庭园空间。
一、一种特殊的住区庭园空间
立体化的庭园空间是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形成的平台空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地利用住区空间,为高层住宅中的住户提供交往平台,重构邻里关系,同时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可以说,立体化的住区庭园是一种建筑化、人工化的环境,它是介于住宅建筑空间与住宅外环境之间的模糊空间,是绿化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同时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立体化的庭园空间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因此立体化的住区庭院具有独特的岭南地域特点。
立体化庭园的作用主要有:
(1)增加住区的绿化面积,改善高层住区生态环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从生态角度看,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才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包括私人庭院绿地在内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 m才是城市居民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指标。”然而,我国现在小区绿化覆盖率的指标仅为30%,与理想的指标相差较远。在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中,立体化庭园绿化不仅可以填补被建筑侵占的绿化面积,还可以增加住区“自然”的空间层次;同时,立体化庭园绿化还起到了隔热通风、隔音降噪、改善调节小气候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
(2)缓解了土地资源与高质量的住区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人多地少,住区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向高容积率发展,而住区环境又不能因为有限的土地资源而损失其质量。高层住区向立体化庭园发展,通过综合开发土地,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缓解了高质量住宅环境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3)创造了更多居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营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高层住宅使人远离地面,缺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上层住户难以享受到地面的环境设施。而立体化的庭园空间将自然与绿化引入了建筑空间,改善了环境设施的分布,同时提供了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住区环境。
(4)美化住区环境,丰富住区景观。立体化庭园由不同层次绿化空间组合而成,通过建筑布局之间的组合形成色彩丰富的立体花园群,不仅可以美化建筑立面,还与建筑主体形成了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此外,立体化庭园还起到了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效果,使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有机结合。
(5)创造了邻里之间交流的平台。由于高层住宅的固有特征,例如高密度的居住状况、竖向层叠的住屋形式、电梯为主的交通方式等,使得高层住宅在邻里交往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而立体化庭园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平台,引入了具有人情味的自然空间,满足了居民交往和活动的需要,不仅增进邻里交往沟通,而且有利于营造一种安全、和谐、文明的社区生活环境。
二、立体化庭园的类型与设计手法
1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指在住宅天面上进行的造园活动。高层住宅上的屋顶花园可以为上部住户提供活动空间,弥补建筑所占去的绿地面积,大大提高小区的绿地率。由于屋顶花园面广量大,从长远上看对改善住区乃至城市的生态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屋顶花园在设计时,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化面积,其次考虑人的活动。一般来说,屋顶花园的绿化率应达到50%以上,此外,屋顶花园相对面积较大,绿化主要应以成片的形式出现,结合点、线布置。在人的活动计划中,应考虑到远眺的功能,结合活动场地或道路设置景观朝向较好的观景平台。同时高层住宅屋顶花园设计要注意人群活动的安全性,例如栏杆应有足够有效的高度(≥1.2 m)及合乎安全的设计。
2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指在高层建筑塔楼中局部架空数层,主要是供几家住户共享的小庭院,面积一般不大。因此在有限面积的空中花园中设置的内容不宜过多,其景点设计以静观为主,再结合少量的园路、小品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空中花园的可达性。深圳绿景蓝湾半岛、群星广场等是空中花园设计较为成功的例子。小区的高层住宅楼每隔三层安排了一个100 m左右的空中花园,园内栽植花草,设有桌椅,为相邻的几户居民提供了一个半私密的交往和过渡空间。相比之下,深圳的蔚蓝海岸小区虽然设计了空中花园,但既没有进行环境设计,也缺乏可达性。
3 阳台花园和入户花园
阳台花园和入户花园都是将观景阳台扩大成私家花园。入户花园是住宅入户口设计结合景观阳台而成。在设计时应考虑阳台的形式以及与厅房的关系,避免对厅房的采光和观景造成影响。对于目前新出现在平面上相互错开,通高两层的阳台和入户花园还应注意解决上层住户对下层住户的干扰问题。成功的阳台花园、入户花园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住宅立面造型,妥善解决视线干扰的问题,而且可以创造室内外交融、流动多变的居住空间。
4 高台花园
高台花园主要指的是建设在高层住宅裙楼(多用作商业或公建配套)楼顶或建筑群体连接平台上的室外园林空间,包括小区地下车库或半地下车库顶部平台。在高层住宅群中利用裙楼或会所屋顶营造高台花园,这种模式最初借鉴了香港的成熟经验。它补偿了公建所占的地面,减轻了街道和商业设施的噪音和污染;利用地下车库或半地下车库营造高台花园时,可以结合车库行人出入口等处设计天井将自然光从侧面引入地下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地下车库的采光问题,而且还创造了层次丰富的住区景观。此外,在高台花园的设计上还要注意解决不同功能和不同流线交叉的问题。
5 架空层花园
架空层花园是从岭南传统建筑形式——骑楼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将建筑底层作为架空层,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庭园空间。由于建筑底层住宅存在干扰大、潮湿、通风及采光差等问题,把住宅底层作为架空层进行园林绿化,一方面可以遮阳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架空层花园十分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在当今的岭南住区中,架空层花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架空层花园设计时要注意架空层的层高,合适的层高在5~7 m之间,因为层高低矮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 设计手法过于单一。 目前许多岭南高层住区的立体化庭园空间建设都只是以简单的绿化形式为主,平台上只是种几棵树,栽几朵花,布置一些园林桌椅和儿童游乐设施。更有甚者,仅摆放几盆花草,便认为是空中花园了。随着居民居住要求与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在高密度的城市住宅中享受到的是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鸟语花香的居住环境。
(2) 缺乏整体设计,多为建筑设计留下的消极空间。有许多房地产商将住区内一些无法使用的消极空间进行绿化,将其美称为“空中花园”、“高台花园”等。这种方法虽然利用了建筑设计留下的一些边角空间,但是这种空间缺乏整体设计,不能发挥立体化庭园应有的作用。
(3) 追求“景观绿化”,忽略庭园绿化的综合效益。时下高层住区的庭院绿化将注意力多停留在视觉观赏的层面,对绿化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绿化的生态调控功能却认识不足,导致了许多庭园设计“好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立体化庭园空间在追求景观效果的同时,更应重视立体化庭园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发挥。
(4) 对人的参与性考虑不够,缺乏可达性。高层住区的立体化庭园是从竖向展开的,因此立体化庭园的交通组织也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立体化庭园对人的参与性考虑不够。例如设计的“空中花园”不易到达,有的甚至只是用来丰富立面,没有设计居民的出入口;大部分的屋顶花园都在一个标高上,仅有部分上层住户愿意去活动,而且只有到顶层才能感受到花园的存在。但如果屋顶设计得高低错落,或是住宅设计成退台式,上层住户从窗外就可以看到层次丰富的庭园和花园,也会有更多的住户愿意参与到屋顶花园的活动中。
四、建议
(1)整合建筑与绿化,进行整体性设计。真正的生态高层住区立体化庭园应将绿化、环境融入到住宅建筑中,将建筑与绿化整合,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在这点上,马来西亚著名建筑师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建筑的构想和实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杨经文将绿化引入摩天大楼之中,并充分发展了竖向绿化的三种模式:并置(juxtaposition)、混杂(intermixing)与整合(integration)。他对于植物绿化的应用已超越了形式的羁绊,深入到建筑与绿化有机整合的阶段。同样在高层住区的立体化庭园的设计中,植物绿化是庭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立体化的庭园则是建筑、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庭园、建筑在经过设计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2)制定各类立体化庭园的标准。现在有许多楼盘将“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立体化的庭院空间却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可以作为其基本的判别依据:①面积大小——各类立体化庭园应有一定的面积要求,例如阳台花园、入户花园的面积不宜小于9 m,空中花园不宜小于20 m;②空间比例——立体化庭园应是开敞或是半开敞空间,例如有顶部分的进深不宜超过空间高度的1.5倍,面宽不宜小与3 m。此外,形状应尽量规则,面宽与进深之比宜在1~2之间;③日照要求——庭院的朝向、进深等应根据日照条件进行设计,保证一定的日照时间;④绿化比例——立体化庭园除了应具备上述功能外,更应强调绿化的重要性,一般来讲在屋顶花园、平台花园中,绿化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50%,其他类型庭园也应考虑适当的绿化面积。
(3)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高层住区立体化庭园的功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①创造空间,美化环境,为住户缔造良好的生活氛围;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住区环境。对于前者人们已经有了较充分的认识,而后者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立体化庭园生态设计的具体措施有:选用适合本地的乡土植物,重视乔灌木栽种,减少大面积的草坪;利用植物的光电效应,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增加空气清新度;利用植物的蒸腾和遮阳作用,调控庭园环境的温湿度;根据全年及夏季的主导风向选择植栽的方式和植被的种类,以获得夏季所需要的穿堂风或阻挡冬季的北风,等等。
(4)合理设计规划,重视人的参与性。中国古典园林强调造园应遵循可观、可游、可玩的原则,这对营造岭南立体化庭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除了绿化、观赏的作用外,高层住区立体化庭园还起到联系各幢住宅,组织交通流线,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的作用。在设计上必须重视人的参与性,同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空间塑造,综合考虑活动场地和绿化场地等,尽量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