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彦的新加坡式微笑显得自然且绅士。这种笑容不会让人觉得疏远,适合几乎所有场合。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集团嘉德置地的在华全资子公司的执行总裁,他在凯德置地本部所在地上海看到的,不仅是大上海的过去与现在的那一幅幅壮观美景,还有未来整个中国的完美房地产版图。
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嘉德置地就一直活跃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是,不熟悉的市场环境、琢磨不透的政策、复杂繁缛的审批程序乃至无法理解的操作流程,都让嘉德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饱尝辛酸。虽然嘉德置地的实力不容置疑,但这并不代表能在任何市场都能所向披靡。
事实上,嘉德置地选择进入的时机,直接决定了其在中国的坎坷,而之后的亚洲金融风暴更让嘉德置地陷入困境。数年时间的折磨,让嘉德在中国市场的热情几乎消失殆尽。
情况发生转变已经是在2000年后,当时中国房地产业开始稳步向前,嘉德置地也顺利度过金融风暴的考验,集团将中国公司命名为“凯德置地”。林明彦正是此时空降上海,就任凯德置地总裁一职。
2002年,嘉德置地的年度财政业绩终于冲出了3年低迷的阴影,首次实现盈利。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占到了12%。林明彦已经用他和他率领团队所创造的业绩让中国市场成为嘉德集团在海外最大的业务增长点。
“他永远都是用3号杆开球,他对用1号杆一杆把球打得飞远的感觉没有兴趣,惟一目的就是稳、准。这样的人,除了稳健以外,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汇来形容他。”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赞扬他。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外国公司总裁,自然不乏好事者常去询问:“中国,在你的心里处于怎样的位置。”他回答的很乖巧,他也知道什么样的答案能让对方满意而归。“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个简单的答案是倾注了感情的,但我每次的答案都会罗嗦一些。中国是我毕生事业奋斗的地方,是我愿意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地方。”他说:“从1999年第一次这样回答人家,到现在我再次重复这样的答案,这句话已经由一个志向,变成了一个事实,一个必将继续被坚定不移地实践下去的事实。”
林明彦的新加坡式微笑显得自然且绅士。这种笑容不会让人觉得疏远,适合几乎所有场合。他讲起话来速度很慢,出言很慎重。虽然有着丰富的房地产经验,也非常了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他始终保持着为人低调和性格和善。
这恐怕就是典型的新加坡商人:深谙商业规则,又精明严谨。
以下是《观点》对林明彦的专访。
凯德置地总裁 林明彦
《观点》:作为个人,三十年改革给您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林明彦:我是千禧年来到中国的,几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几乎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与我的团队扎根上海、南上北下,向西南、中部进发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我感触颇深: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与新加坡、东京、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距离越来越小;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以京广沪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形成“以点带面”的整体城市水平提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郑州、成都、重庆等内陆城市的城镇化水平紧逼沿海城市。
从1994年,我们进入中国初期仅拥有十几个人的办事处,到现在在中国40余个城市拥有3000余名员工,我们已经成长为一家“与中国同成长”的“本土化”跨国公司:将本地收入运用于本地投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员工从事当地业务发展;建造更多适于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将更多国际经验与行业伙伴分享,促进中国更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能够亲眼见证并参与亚洲的崛起和中国的飞速发展,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三十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观点》:改革三十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三十年,同样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三十年。您个人如何看待中国三十年的市场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在您看来,在这样两个进程当中,房地产业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林明彦:在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为满足未来需求提供了可能性。2000年到今天,住宅市场化处在一个全面推进阶段,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在被逐步打破,住宅产业的开发从城中心向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城市外围扩展,发展卫星城成为趋势,这些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城市化向前推进,对商场、办公楼、服务公寓、工业物流地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房地产业顺应时代要求,抓住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努力寻求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进步。《观点》:凯德置地相当看好上海的发展前景,您对上海应该也有自己的认识。上海这座城市,最让投资者着迷的地方在哪?
林明彦: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是中国发展最成熟、开放化程度最高、市场最规范的城市,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将迸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上海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将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上海正在逐步向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上海的写字楼等商业市场发展很快,这对外商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的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上海现有的外国金融机构与资金流量,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金融、贸易和工业化的信息流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外国金融机构流量;上海独特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的关键点,上海的整体经济将越发趋于国际化,从而也将更充分地享受经济国际化带来的收益。这些都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观点》:中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的更新。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后的建筑产品的变化?您和您的企业在这种建筑产品的变化当中,本持的理想是什么?
林明彦:最大的变化是大家对建筑和环境的共生关系有了更主动的探索,“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绿色建筑”理念逐步渗透到建筑产品中。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凯德置地秉承“筑就人文空间”的企业理念,希望将国际先进理念带入中国,与同行探讨,为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专业精髓,在所到之处为当地消费者提供绿色、宜居的高品质住宅。
因此,我们不但在产品上全面贯彻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个企业的责任,影响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商场消费者、投资者、供应商、承建商等利益相关者和广泛的公众,为全社会范围内“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出一份力。去年,集团出台了“绿色建筑指南”,细节设计均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被统一运用于旗下所有开发或管理的房地产项目。今年一月,凯德推出了着眼于“绿色、环保”的“为明天,2008共筑绿色”年度公益活动,将“绿色建筑”的理念从专业领域扩展到全社会,倡导绿色的生活理念、健康环保的宜居环境。
《观点》:您如何看待城市文化与建筑的融合?作为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房地产企业,凯德置地是如何将文化注入住宅建设中的?
林明彦:建筑为人而建,建筑不仅仅代表的是居住空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城市文化和其所代表的人本关怀和人文精神也是建筑内在生命力的源泉。在从选择地块、规划、设计、到运营施工再到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凯德始终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建造真正符合当地文化和当地人生活方式的住宅。
我们的企业理念“筑就人文空间”也正代表着对本地文化尊重和融入,每到一个城市,我们不仅希望建造宜居的优质住宅,更希望能够以企业之力,推动当地文化的整体发展,为在当地创造和谐人性的社会空间而努力。另外,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中新文化的民间使者,为促进中新文化交流和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尽一分力。因此,我们去年出资两百万成立了“凯德伯乐基金”,在杭州举办“诗画江南——杭州古民居画赛”,并全力支持了中国新加坡节在京沪两地的举办。
·继续减持内地业务 新鸿基隐退深圳旧改项目? 08/07/21
·樊纲:政府救市不可行 紧缩政策仍必须 08/07/21
·方兴地产:110亿已收购金茂全部股权 08/07/21
·银监会蒋定之:高度警惕不良贷款反弹 08/07/21
·统计局:上半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3196亿 08/07/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