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梦魇——通胀,在天价石油的引领下,又卷土重来了。而这一次,威胁要比30年前更具全球性,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制造”。
1970年代的梦魇——通胀,在天价石油的引领下,又卷土重来了。而这一次,威胁要比30年前更具全球性,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制造”。
西方的央行害怕重蹈过去的覆辙,很可能会选择“休克疗法”——升息,力防长时间的滞胀局面。
他们能否取得成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世界有多愿意配合,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30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封闭状态,但现在已在全球发挥强大影响力。
快增长地区的通胀率要比美国和西欧国家高得多,但所有人都感受到通胀的痛楚,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罗奇(StephenRoach)指出,那是因为贸易全球化。
“出现新一轮滞胀的风险正在升高。就像世界上所有其它东西一样,这可能也是亚洲制造,”本月早些时候他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据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数据,去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通胀率大约是发达经济体的三倍,这个差距今年还将扩大。
IMF预测,2008年全球通胀率料从2007年的3。9%升至4。7%。值得注意的是,IMF认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今年会上升近一倍,仅略低于12%;而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料从2。2%升至2。6%。这些预测是在去年4月发布的,或许需要上修。
无论在穷国还是富国,燃油和食品价格的大涨已导致了一波又一波的民众抗议,卡车运输司机、出租车司机、渔民和农民都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助其渡过难关。这令人益发担心政治不稳定和经济恶化。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金恩(StephenKing)指出,惟一的解决途径可能就是七大工业国(G7)通过升息来令其本币升值,尽管这个途径激进、痛苦也存在风险。
“良药苦口,”金恩表示。他建议,有必要进行一次“短平快的利率冲击”。
金恩说,这样等同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立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但他认为,这是集中力量应对全球通胀问题、新兴经济体货币环境过于宽松的根源。
这样,新兴市场国家就会被迫直面这样一个脱钩现实:经济日趋成熟而货币政策上不成熟、缺乏经验。
升息对于发达国家的风险是众人皆知的--美国经济的低迷可能加重,而其它那些因次贷危机或/和楼市滑坡拖累的国家,尤其是英国,也面临这样的风险。
金恩的假设条件是,G7国家率先行动,其它国家跟随效仿,也就是说,新兴市场经济体要放弃低币值政策。
如果说中国等亚洲经济体需要这样做的话,沙特及其海湾邻国更需如此,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钉住美元,造成了双重问题,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MartinFeldstein)指出。
首先,虽然沙特需要通过升息以应经济过热,但由于其货币钉住美元,近期当局不得不实施降息,与美国的降息幅度差不多相匹配。
其次,由于国际油价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汇率疲弱即意味着沙特等石油高产国要承受输入型通胀,因为他们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上购买商品时,要支付更多的钱。
“世界各地的新兴市场国家放弃美元挂钩汇制後,控制通胀政策都取得了成功。”费尔德斯坦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称。
渣打银行的分析师也认为,在控制全球性通胀方面,中国是祸大于益。但与汇控的金恩有别的是,他们认为迅速升息可能是不明智的。
“以牙还牙行不通。如果说央行在高增长的近些年本该采取更紧的措施,并不能因此在增长放缓时期从紧,”他们说道。
至少时至目前,欧美的整体通胀率都比较高,但不比1970年代,也比不上如今的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较成熟的经济体则是疲弱或是放缓。
美元的疲弱、发展中国家消费上升,急剧推高了燃油和食品价格。但渣打分析团队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什麽迹象显示央行官员们料想的最坏一幕(薪资大幅上调导致通胀失控)成为现实,至少在发达国家还未如此。
他们相信,现在很可能是企业承受打击、而不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时候。
全球化可逆?
无论如何,国际油价多年来几近六倍的增长,看来终将导致中国的运输成本追上其它所有地区,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分析师鲁宾(JeffRubin)和塔尔(BenjaminTal)称,如今从上海向美国东海岸船运一个标准集装箱,需要耗费8,000美元;在2000年,只需耗资3,000美元。
船只行驶速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使得贸易往来更加便利,但在过去15年间,速度的提高也令燃料消耗量翻倍。
“全球化是可逆的,”两位分析师说道。他们估计,在过去30年间,由于运输成本升,取消贸易关税所带来的节本效应全部被抹去。
1970年代中期和末期两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减少供应,而最近的油价大涨却主要是因为中国等国家需求攀升。
不论危机的源头是什麽,周末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紧急会议,并没有让人看到什麽高油价问题得到迅速解决的希望。
与此同时,尽管欧洲央行(ECB)暗示最快在下个月就升息,但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可能还是希望他不必这麽快就祭出猛药给一个深受楼市滑坡创伤的经济,而且是在楼市滑坡尚未结束的时候。
伯南克1975年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国际油价正在突飞猛进,美国通胀率逼向10%。
上周伯南克对哈佛毕业生们说,当时汽车在加油站排起长队,而现在并不是这样。
“过去四个季度,整体通胀率平均为3。5%,远高于我们乐见水平,但远低于1970年代中期和1980年所见的双位数。”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