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为什么没有通货膨胀?有人说,是因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水平高,但是实际情况是,格林斯潘的运气好。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谢国忠的最新文章《世界经济滞胀,债市十年熊市开始》。仔细读完后,我不禁感到,这是我最近读到的最好的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文章。
我一向觉得谢国忠很有见识,水平很高。二年前,我就转载过他的文章《改革的成本》,当时赞不绝口。而这一次,他的观点依然十分精彩,有一种令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在文中主要谈了最近的通货膨胀——这个问题的产生,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老实说,这个话题早就被人说滥了,各类分析文章汗牛充栋,而他依然能说出一些全新的东西,我觉得真是不简单。
下面我整理一下他的思路。
==================
一、九十年代为什么没有通货膨胀?
有人说,是因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水平高,但是实际情况是,格林斯潘的运气好。
九十年代发生了2件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一件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导致了这些国家币值下降,内需收缩,而它们恰恰也是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所以造成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没有出现上涨。另一件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数农民入城务工,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长期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进而影响了全世界的制造品价格。
正是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难以上升,九十年代的总体价格才没有上升,所以也就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二、格林斯潘犯了什么错误?
显然,格林斯潘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不出现是因为运气好。相反他认为,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使下调利率,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美联储采取了长期低利率政策。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这迫使其他国家也不得不跟随美国,采用低利率政策。
三、低利率政策有什么后果?
低利率政策的直接后果是,资金供应充裕,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动性泛滥。因而资产价格出现暴涨,比如股票和房产。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股票和房产的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了巨大的泡沫。然后,它们拉动了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接着到了某一个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开始上涨,最终工资也不得不跟着上调,全面的通货膨胀形成。
四、为什么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中国的需求。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前苏联国家和东欧国家,已经结束了内部的调整期,它们的内需也变得越来越旺盛。俄罗斯的GDP增长率年均在6%以上,而大部分东欧国家已经加入了欧盟,生活水平开始向西欧看齐,GDP的年均增长率也有5%以上。这都对世界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带来巨大影响。
五、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为什么将不复存在?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4种重要的投入品:劳动力、土地、煤和环境——它们的使用都已经到了极限了。
1)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当每个煤矿都达到最大产能时,煤炭价格就会对需求增长变得敏感。我估计煤炭价格对需求增长的弹性为3-5,即需求增长10%,将使价格上涨30%-50%。以国际价格测算,中国能源消费成本已经超过GDP的10%。当然,价格控制和补贴使这一数字有所降低。但能源在GDP中的份额仍然很高,其价格上涨将带来显著的通胀,因此,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能源成本将显著提高。
2)年轻劳动力已经短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年来一直处于劳动力短缺状态,这实际上反映了珠三角地区没有将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转折点。直到两年前,这一地区的工厂仍能确保招到工人,然而经济发展与年轻劳动力储备的减少,使市场发生转折。未来,工厂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工资。
3)中国住宅与商业用地的价格也大幅飙升。自2000年来,许多一线城市地价已经上升10倍或更多。地方政府依然试图控制工业用地价格,以留住现有企业,吸引更多企业。但土地价格膨胀通过生活成本提高,已经进入了总体生产成本,这需要工资的提高来抵消。许多企业在选择厂址时,已经将本地房地产价格纳入考虑因素。我估计,工资水平的一半是由房地产价格决定的。
4)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松懈的环境保护在中国的低成本扩张中占据重要地位。20年前,制造业发展初期,环境恶化程度较低,污染相对于环境的承受力仍然较少。但目前,环境恶化已经到达极限,累积污染非常严重。中国不得不采取严厉的环境保护标准以防止灾难的出现。
六、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处于什么状况?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轮经济周期的末尾,其特征是泡沫破裂和低速增长。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金融机构发现它们遇到了麻烦。各主要央行正通过减息与注入流动性来稳定金融系统,但是对金融稳定的偏重加大了通胀压力。
七、未来两年的经济形势将怎样?
等到金融状况足够好的时候,央行会将重点转向价格稳定。
2009年下半年,主要央行将开始提高利率以反击通胀,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在2010年进入衰退。到时,全球经济很可能会经历另一次下降,其程度会比当前更为严重。
八、通货膨胀将持续多久?
如果分析正确,可能将持续十年之久。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