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背景是中国城郊,一头牛拉着个货车车头走在柏油马路上,那车头仅存驾驶室的外壳,车主人就安坐其中。这幅照片被誉为“牛车的最高境界”。
不光中国人有境界,美国人也曾有同样的智慧,而且普及了这种车——1932年的北卡罗来纳州,人们用当任总统的尊讳命名这种车:“胡佛车”。同理,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就叫作“胡佛村”。这样的村子在曼哈顿有两个,其中一个就在中央公园的尖顶方碑附近。
从1930年始,整整20年时间,美国都面临严重的住房问题。那是一个房荒时代,别说买房,人们连租房子住都租不起。因无法支付房租而被赶到街头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费城的小女孩们编了一种游戏,叫“撵房客”。
一宗谋杀案因此而扬名。一位名叫奇克·费尔顿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被谋杀的人确已死去,便立即朝死者的住处飞奔,询问女房东是否可以租下那套公寓,女房东摇头说:“我已经租给那边那个警长了。”
战后,房荒问题加剧了,街上随处是帐篷和拖车。美国必须立刻为它的人民供应500万套房子,但从日本投降到那年年底,只有3.7万栋破土动工。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通过法令,授权他将全国建筑物资的半数用来营建廉价住宅,这个可能违宪、也可能破坏自由市场的要求被否决了。
解决问题的曙光依然来自市场。威廉·莱维特意识到,他的同胞不能指望一块一块砖地砌房子。1949年,他在长岛买了1500英亩的马铃薯地,开始用工厂预制构件的方法来盖房子。
莱维特的流水生产线一家伙就盖了1.75万户。“一声号令,一排接一排的推土机就向前推进,红旗一挥,它们就拐弯。接着,铺上混凝土地面,电工竖起街灯柱,工人挂上路牌。上午8点,开始装预制墙板,9点半装抽水马桶,10点装洗手池和浴盆,10点3刻装灰泥板,11点装地板。莱维特公司的木工用电动工具而不是木锯,用喷漆枪而不是刷子来刷墙。
每户都是一个式样,想搞一些彰显个性的东西?只能在室内装饰和门铃上动心思。社区里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28英尺,误差仅以英寸计。莱维特发现,和网球场一样大小的游泳池,可供2000户人家使用。于是他下令取消所有网球场,建起8个游泳池。
一些人看不上莱维特的这个镇子,建筑设计师和社会学家的恶评如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被激怒了。但搬进去住的人们对莱维特充满感激。这个楼盘用不着广告,人们奔走相告,开盘当天,有1000多对夫妻在寒风中排队等候,其中一些人等了四天四夜。在他们看来,按照统一规格建造的房子,同样还是温暖的家。
很快,全国到处出现模仿莱维特的人,工厂化住宅实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安居梦想,莱维特成为国家英雄。他说:“能够用一种产品来满足无人能够解决的需要,是使我心情激动的。我不只是营造和出卖房子,我也想获得点声誉,这是人的天性。当然,这得大胆,得从大处去想。”
这个故事来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对话:威卢克斯 让建筑采光更自然 08/06/18
·美国建筑设计大师的中国梦想 08/06/18
·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专访:张勇的“零库存”生存 08/06/17
·十大房地产新闻揭晓 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入选 08/06/17
·楼市危机或催生负资产家庭 调控"抓准了穴位" 08/06/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