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镇
结束哥本哈根的参观和与当地设计师的交流后,我们坐火车到瑞典的第二大城市马尔默。Jenny和她的瑞典丈夫Sten已经在火车站等我们了。Jenny是我的干妈,已经在瑞典定居8年,马尔默距离Simrishamn有140公里,开车要一个多小时。傍晚6点多的马尔默还是阳光灿烂,沿途我们不断地发出赞叹,这里太美了。Jenny说:等到了我家,你们会更惊叹那里的美丽。
等我们到Simrishamn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在夕阳下,我们甚至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稀疏的房子散落在大片大片的草地和野花中,一些大树如同保护伞一样撑在房子的旁边,但并不是茂密的树林,顺着公路远望,天空清澈,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
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会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惟一能让人确定这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社会的,是几个竖立在田野之中的、纯白色的、高高的风车。风车不但是将风力转化为电力供给小镇的人们,也是很好的景观艺术作品。怪不得丹麦的设计师夫妇知道我们要去这个小镇的时候,都不停地赞叹Simrishamn太美丽了,很多旅游者并不知道那里,但却是世外桃源。听Jenny说每年的这个季节,就有一些成人的绘画班来这里住几天,在户外写生画画,然后去苹果园采苹果,品尝当地的美酒。
环保生活
环保意识已经深入每个瑞典人的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他们都是自己带篮子或者是布袋子,很少有人花钱买商场提供的塑料袋。在瑞典的超市中,很难找到来自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食品、水果、饮品,因为他们只相信自己国家出产的农作物。我看见瑞典人在超市买水果,不用洗就直接放入嘴里吃。我问Sten,他说他也这样的,因为这些水果根本就不会喷洒任何化学东西。
Sten还特别带我们去他们小镇的垃圾收集场参观。垃圾在瑞典是严格分类的,即使在很偏远的小镇也是如此。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的垃圾桶,清洁公司定时开大垃圾车来收集,但是废旧电器、家具、纸箱及花园里剪下的杂草、树枝要自己送到垃圾场。
小镇的垃圾场建在一个低缓的小丘上,在外围就已经看见很多废旧的大件电器排列着,等待被运走。沿车道进入垃圾场,这里像个立体的分类场,有好几个“池子”,旁边竖着带有文字和图像的指示牌,清晰地告诉你这个“池子”是放什么垃圾:废旧电器类、金属类、废纸旧书类、塑料类、涂色上漆类的木制品、未涂色上漆类的木制品、花园杂草树枝类、玻璃制品类、灯泡类等,还特别注明不要将塑料袋混进去。
有好几个家庭开车来送垃圾,有的还要租一个拖车,才能将大件的垃圾运过来。现场没有管理人员,但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分类,然后扔进不同的分类池。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一定是刚做完家里的清洁和花园修理,送来很多旧家具,还有一些树干、树枝等垃圾。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在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按要求分门别类丢垃圾。这种自觉从不经意中自然流露,不能不让你感叹。
我来到一个类似集装箱的废旧电脑垃圾收集箱前,里面有很多看上去还是很新的电脑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箱,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些电子垃圾不会被国际垃圾二道贩子偷偷地运到亚洲或者非洲吧?应该不会,因为太远了。国内很多电子垃圾是来自日本。
垃圾的分类,最主要是有利于回收和再利用。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性,经过不同的处理程序,生产出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我不清楚国内的垃圾处理是怎样的,有这么多人口,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以前多数生活垃圾都是掩埋处理,但现在很多垃圾都是不能降解的,再过多二十年、五十年,我们是否只能站在垃圾上生活了?
北欧的感叹
北欧在环保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确走在世界前列。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1999年在北京参加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当时我参加了建筑环保分组的讨论。主讲的建筑师是来自芬兰的生态建筑师Pirjo Pekkarinen-Kanerva。他当时提到芬兰正在建设一个生态社区,在距离赫尔辛基7公里的地方,叫Viikki Eco-Community Project,在科学公园和大学的旁边。
1999年,国内也开始提出生态建筑的概念,但听芬兰建筑师的介绍时,感觉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对话,根本没有办法交流。他们已经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建造、生态管理、运行和维护的系统了。
Viikki生态试点社区的面积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接下来发言的几个建筑师,也以北欧的建筑师为主,给我非常大的震动。他们脚踏实地地研究城市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跟国内一窝蜂借“生态建筑”之名炒作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的风气,形成了强烈对比。没有可持续发展眼光,必然造成目前的大发展、大破坏、大污染。也许等到垃圾已经无处掩埋,政府和民众才会意识到垃圾回收和处理有多重要。
·大品牌的“小伎俩” 08/04/15
·斯蒂文·霍尔:我拒绝了迪拜,接受了北京 08/04/15
·万科改口称房市回暖实为不智 08/04/15
·标准普尔:沿海注资丰华负面影响大 08/04/14
·专访:沃尔玛公司 John Fleming 08/04/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