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北京海淀科技会展中心12层。面对大门紧闭的佰家中介西区总部,陈女士已记不清楚来过这里多少趟了。从南城匆匆赶过来的她,只为追讨回佰家经纪尚未支付的10月份房款。
自9月28日北京市建委发布通告勒令佰家整改三月以来,像陈女士这样上门追讨租金的客户每天都有上百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家2004年还被评为“中国房地产经纪百强”的中介公司,居然不顾及自己的诚信。
一个阴冷的下午,北岛咖啡,佰家房地产经纪公司法人代表董雪勇坐在记者的对面。两天前,他刚刚开完新闻发布会,承诺于2006年6月之前清偿所有的欠款。
资金链几近断裂,人员大量流失,违规的经营操作……继“坚石事件”后,“佰家事件”再次凸现了京城中介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潜伏在繁荣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已弥漫在整个京城房代中介中。今天遭遇风暴的是佰家,下一个又会是谁?
放权危机
“自身疏于对佰家经纪的管理,是导致今天这种局面的第一个原因。”董雪勇似乎是在反省。
根据他的介绍,2003年,他将公司分为二手房买卖与二手房租赁两大块,各设一位总经理分头管理。自己得以抽身将精力放到其汽车租赁、酒店等生意上,对佰家经纪的具体事务不再过问。
然而,危机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蔓延。
记者从相关资料中发现,正是2004年之后,有关佰家经纪的投诉开始多起来。2004年9月17日,佰家首次被北京市建委通报批评:未按规定与银行签订《租金代收、代付委托协议》、未通过银行代收代付租金,从事房屋租赁代理业务时拖欠出租人房租、扣留承租人押金等。
2005年3月15日,在北京市建委发布的2004年房地产经纪纠纷投诉情况通报当中,佰家再次上榜。这一次,佰家增加了新的违法行为:在二手房买卖业务当中非法赚取差价、卷入购房定金纠纷。
令人惊讶的是,董雪勇对此却并不知晓,“对于过去两年佰家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直到今年春节前后才才从一些较为忠实的员工口中了解到。”
春节之后,了解到一些具体情况的董雪勇对佰家经纪的管理经营状况已非常不满,与两位部下的矛盾也摆到了桌面之上。主管二手房买卖业务的总经理也曾在董的面前流露去意,但已有人员调整想法的董雪勇却并没有痛下决心。
离职风波
时至如今,董雪勇仍为当初的决定后悔莫及。因为这让佰家遭遇到了今年的第一次人员流失风波。
“利用这个机会,主管二手房买卖业务的总经理在离开前的交接期间拉拢了一大批手下员工。”董雪勇称,这位总经理在6月底离职时带走了好几个部门经理以及大量在职员工。截至7月份,二手房买卖部门的员工除去一些董雪勇当年的老部下之外,几乎已走光。
“有些部门一夜之间人员全部走光,二手房买卖业务当中60%的员工都在这次离职风波当中流失。”董回忆说。
事实上,工作人员携客户资料集体离职的情况在整个中介行业都普遍存在。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公司也遭遇过一夜之间整个分部员工“人间蒸发”的状况。
为防止危机蔓延,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董雪勇在6月底将负责二手房租赁业务的总经理一并解职。
而多数佰家客户,也正是在6月份发现佰家给自己打房款的时间被拖后很久,本来应该在每月5日打给自己的房租,在6月份就一直拖到30日才收到。
对此,董雪勇解释,由于需要在二手房租赁业务的总经理离职前对其账目进行审核等原因,房款被积压下来。这使佰家首次出现大规模延迟支付房款的现象。
而延迟支付房款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宏观调控的影响。“5月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对两年内转让的二手商品房多交纳5%营业税的规定,直接给我们的二手房买卖业务带来了580多万元的不良资产。”他说,“这使得佰家的资金链条到了极其紧张的状态。”
危机蔓延
二手房买卖部门的动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二手房租赁部门。7月初,新一轮的离职风波蔓延到了二手房租赁部门。导火索源于二手房销售部西区总监的离职。
“他离职时将西区好几个分部的员工都挖走了。”但这一事件对佰家的打击并不大,“西区的业绩一直不是很好,个人掌控大量资源的现象也不多见,因此这一区域对人的依赖性并不大。这几个分部的员工被挖走之后,我迅速补充上了新员工,因此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据董雪勇称,真正让佰家伤到筋骨的是此后西区总监导演的对东区京广部、建外SOHO、汉威大厦以及劲松大厦这四个分部租赁业务员工的挖人事件。据悉,这四个分部涉及房源达600户左右,占到了佰家目前业务总额的近1/4。
租赁部门人员的大量流失给佰家带来的是经济收入的锐减。“目前的租赁服务当中的全程代理业务,我们主要是依靠人力去上门收取房租的。大量员工的流失,导致新老员工的交接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没办法及时去把这一部分的房租给收上来。这给我们本来就紧张的资金链带来的很大的问题。”董说。
7月底,佰家的经济危机正式爆发。正是在这段时间,拖欠员工工资、拖欠客户房款的现象开始大规模出现。
“整个8月份我都没有收到佰家应该付给我的房款,9月14号是我的承租人缴纳第四季度房租的时间,我们就约好了一块去佰家的分部,这样佰家才把八、九两个月的房租一并给了我。”陈女士这样回忆当时她讨得八、九两月房租的经过。而赵女士并没这么幸运,如今她尚未收到8月的房租。
越演越烈的拖欠现象也让员工对企业丧失了信心,员工离职在加剧,佰家似乎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为了避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佰家开始大量补充新员工,到处募集资金。出于便于管理的考虑,董雪勇将问题最为集中的京广部、建外SOHO店、汉威大厦分部以及劲松大厦分部全部集中到劲松大厦里,成立了客户中心,全力扑到危机处理事务上。
此时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到了9月份,我的账面上显示的应收部分是96万,应付是106万,收支大体接近平衡。新员工也基本上能够磨合上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到了9月20日,又有一笔新款项到账的董雪勇长长地舒了口气。
陷入绝境
然而,一系列危机过后,佰家并未迎来阳光。
过去几个月,内部的混乱导致了佰家服务质量的严重下降,带来了客户的大量投诉。而这些投诉在9月底,转变成了北京市建委的整改通知以及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据了解,9月份北京市建委通报时所说的29件尚未处理投诉,其中19件就是二手房买卖方面的,大都发生在新老员工的交接过程中。
“其中有许多虚假的报道和不实的传闻,有说我卷款而逃的,有说我被建委勒令闭门思过三个月,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还有说我拖欠房款近万套的……”董雪勇说,“看到报道后,我已近于崩溃。”
另一方面,承租人也出现了大面积拒缴房租的行为。“三个月内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就是那些承租人拒缴房租的最大理由。”董雪勇显得非常委屈,“实际上按照建委的整改要求,三个月之内我们仅仅是不能开展新的业务,而对于过去已经签署合同的业务,我们是可以继续经营的。”
但董的解释甚至连其员工也不愿相信,佰家开始了第三次人员大变动。“6天内我又流失了两个分部的全体员工。劲松分部的员工,过完国庆节回来之后包括部门经理在内只剩下三个。”此时,合作伙伴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某写字楼的经理就拿着报纸直接找到佰家分部的负责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并且不给一分违约金。“理由就是,你们完了,你们三个月不挣钱就完了,赶快搬出去。”
而佰家的竞争对手也乘机加大了“挖墙脚”和抢夺资源的力度。“国庆期间有人就直接到我们的客户门上去贴字条,鼓动这些客户跟我们毁约,转而与他们合作。”
佰家似乎已跌入万丈深渊,但危机之中的董雪勇仍旧保留着一份希望。“佰家还要继续做下去,佰家的客户总数是2500家左右,而现在出问题的只有700户左右。我们还有机会。经历了这件事,我们的危机管理,我们的财务管理会避免我们以后再犯错误。”他说。
·佰家中介涉嫌骗租 一天三次当被告 08/01/16
·佰家经纪遭遇200天人事地震 08/01/16
·佰家房地产中介老总被诉拒执罪 08/01/16
·佰家老总终审获刑两年半 08/01/16
·中国最大房产中介数百家店关闭 据称即将倒闭 08/01/1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