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谢谢贺博士。接下来邀请的是知名学者、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饶小军博士。
饶小军:今天受深圳星彦地产公司的邀请来参加“蓝域·宏图——2007年深圳东部人居发展战略论坛”,非常荣幸,前面几位学者已经就盐田区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和看法,今天的题目主要是关于盐田滨海人居发展战略性的讨论,我作为建筑师,是用手和形象的思维来讨论问题的,我们可能缺少战略性的思考,来之前临时的做了一些功课,关于大海方面的东西收集了一些资料,也对这些问题做了思考,我想把我整个思考过程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个过程是非常愉快的,今天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跟大家分享思考过程的愉悦。
下面给大家放一些图片,让大家共同来“品茗”,我的题目是“海洋·生活·居住”,我们谈盐田都无可回避的要和大海发生关联,思考大海和人居住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基本前提。有人说过山是理性的,海是感性的,所以关于大海的思考也应该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我们不能过多的把人的理性强加给大海,我们可以用身体体验海洋,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悟、解读大海。大海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联想,宽阔、天水一色、无拘无束,给人以浪漫的情怀,古往今来也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呕心沥血的作画。海啸又让人产生恐惧,大海常常让人产生宗教般的感想。
人和大海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文明的角度或者是文化的角度给予解读,实际上中国的文化或者文明基本上是一种内陆式的文化,是一种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文明体系,中国历史上虽然有一些关于海的描述,但都是凤毛麟角,非常少的,大多都跟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联想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对水的理解远远不同于西方,我们对水的理解是一种内陆式的,是河流、小溪的认识,对水的认识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典的庭院空间来有所体会。而西方对于海的理解比我们要深刻得多,因为整个西方的文明都建立在海洋文明的基础之上,所以有很多有关大海的美术、音乐、建筑,实际上是海洋培养的人类精神文明的类型,大海在精神层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解读。
人与大海的关系还具体的展现为海洋城市和人海居生活方式的层面,大海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海居的城市心态,建筑的建造方式和各种生活场景的细节,人与大海的关系都体现了人对大海的参与或者是体验,人可以观海,可以居海或者是游海,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家对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人与海洋有道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牵扯关联。
滨海城市是一种建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人类生存空间,从海洋到陆地我们始终是在水和陆这样的界面上生活,好的滨海城市和建筑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多能够反映人和大海共生的经验和体验。海确实是感性的,所以我们要用身体去观察、去体验,好的滨海城市和建筑应该教会我们如何去观察大海,下面我会给大家提供有关海洋城市的照片,它向我们展示了滨海城市的魅力,我们大致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验或者是了解人与大海的关系,这也为我们今后做任何有关海洋或者是滨海城市当中的开发、设计工作有一些基础性的认识。
下面我对着照片给大家说一下(幻灯片),我们总结一下有关海洋的视觉符号,首先它给我们带来最多的就是蔚蓝色的海和金黄色的沙滩以及蓝天、白云,这样的一种自然景观场景,包括变化多端的气侯、天空云彩、晚霞,都会给我们带来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活体验。围绕着海边的生活,往往是一种建立在海湾的生活居住形态,我们所看到的照片都是地中海区域的一些城市的形态,海边的生活确实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样态。
图片上所反映出来的地中海城市形态,往往和大海形成的海湾或者基地达到非常自然的境地,所以人的生存空间应该非常紧密的结合这种“基地”的场景。这几张图片的海湾效果都是非常美丽的(图),而且夜景所产生的倒影也好、标志也好,包括标志塔,都会形成非常美丽的图景。
另外,作为滨海城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在与海洋的界面这里要形成一个公共领域或者是一种街道,其实海洋是一种公共的资源,整个世界的陆地由国界划分,海洋也有公海,公海带有某种公共性的特征,在海边的资源也要保证人群共享的空间界面,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我们看现在很多的海边,有一些私人的领地,隔绝了海洋、陆地中间的公共地带,所以营造海洋公共空间是我们今后的开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这些图片还展示了一些海边生活的图象,建筑都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特征,一个是它的色彩,海边的建筑因为与大海的蔚蓝色形成对比,往往是一种金黄色调,是一种对比色,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色彩效果。另外与棕榈树、远景形成非常协调的画面。在滨海城市的街道往往都具有一些艳丽的色彩,有一些爬藤植物,都是自然形态的。这里展示的是建筑的立面效果,我们可以看它丰富的色彩、绿色的花卉、植物,加上门窗的处理细节,都给我们按时了海洋的信息。街道是营造夜生活非常重要的场所,咖啡屋、餐饮都可以让我们在海边安静的坐下来。另外一种形态,比如像墨西哥有一些原始小屋的形态。跟海边生活相呼应的一些元素、符号,游艇、船舶构成了很重要的符号,所以你到海边去细细的体味能够找得到这样一些符号。遮阳伞是人在海边休闲留下的特别符号,包括美酒、咖啡、美女、记者、幼童,这些都是构成海洋文化的基本要素。此外还有节日、嘉年华狂欢节的场景,包括水果、植物、花卉,这些都是构筑海洋生活的符号。
第三部分,我们回头看看盐田,刚才几位学者都提到了盐田,盐田有非常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问题是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大部分人来自内陆,缺少对海的体验,更不用说生活在海边了,所以盐田的海的价值,对海边生活的理解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深圳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只有东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域蓝湾。中部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深圳河臭水河,西部只能看到一些非常浑浊的水,在品质上、景观上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在盐田区域拥有着真正意义上的海湾。盐田不是完全向大海敞开的形态,而是形成一种港湾的形态,对面有远景,有山,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居住的形态。海面、阳光和工业文明的塔吊,这些都构成了海边生活的符号。背景是梧桐山,以前定义龙岗是山海文化,实际上就是以山作为背景,面向大海,这是非常经典的生活居住场景。
在盐田的符号里还有工业符号,集装箱、塔吊、码头,因为它现在是一种封闭的状态,所以大家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工业带来非常宏大的感觉。在盐田还有一些自由资源,明斯克的夜景都能给我们的生活营造非常丰富的题材。当然,还有大小梅沙的沙滩,现有居住的塔楼、沙滩边上的雕塑,市政厅、海洋馆都是符号的象征。
从这些来讲,盐田是非常具有居住潜力的,我对房地产并没有很多的体验,但对于居住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发掘这样一种适合居住的地方,而不是过快的建设,如果房地产过快建设的话,由于我们来不及对自然的理解或者消化,可能反过来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盐田还保留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去理解大海给我们提供的非常好的要素,再去创造一种适合居住的环境,这可能是我们后面所要做的工作。
总结一下,首先一点,任何有关于盐田今后的开发也好,讨论也好,或者是发展的定位也好,都应该建立在对大海最基本的理解,特别是大海跟人生活的关联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未来开发盐田区域时,应该事先把盐田一些非常有用的自然景观符号、人文符号加以梳理总结出来,特别是在微观层次上的东西非常有用。
另外,公共领域千万不要忘记,在开发过程中大家有意识的共同建设一些为人群公共使用的区域,而不是把小区完全建成封闭式的,把海岸线占掉,这对滨海生活也是挺关键的一个要素。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