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邑县唐家庄园——砖雕装饰
旬邑地处陕西中部,历史悠久。秦封邑,汉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在此开疆立国,该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明末清初建筑——唐家大院,融北方四合院与苏杭园林建筑风格于一体,其砖石木雕精巧细腻。这是旬邑县的骄傲,也是该县的旅游资本。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旬邑县去年全年接待游客仅为1.5万人次。
位于旬邑县唐家村的唐家大院,院前的冷清和院里的幽深表明这里的确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养在闺中人未知”。唐家大院是旬邑县清朝时一位百万富翁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始建的,历时43年,最多时雇工3000余名,建成宫殿式庭院87院、约2700多间。清末,唐家大院经战乱和子孙变卖,原有的房舍仅剩下两院供游人参观,87院中最著名的几院未能保存下来。但从仅剩的两院不难看出唐家昔日的辉煌。这两座院子左右相通,分前厅房、中厅房、后厅房。前后两厅房均为二层,中厅房为一层,但与前后两座同高。身处庭中,四周房屋高大、少有阳光,院内神龛、板隔墙上的“八仙图”、“二十四孝图”,角柱、墙壁上的周穆王“八骏图”、宋太祖与陈老祖的“着棋图”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用“深宅”二字形容颇为恰当。有关专家认为,唐家大院的这种风格国内罕见。唐家还有一处建筑更具特色,那就是官至三品的唐廷铨墓,墓前的石牌楼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上悬“圣旨”、下有浮雕,其精细程度不可多得。据了解,来唐家大院参观的游人相对较少,所以大院收入微薄。
“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动物统治着世界。300万年前地球的一角,在这里重现。”陌生的客人看到旬邑博物馆门里这一句话也许感到吃惊。但走进馆里,许多人却会叹为观止。馆里不仅有200万年前的“黄河剑齿象”,还有“古犀牛”,这是目前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世界上独一无二装架起来的犀牛化石。馆长说,县里已投入100多万元对博物馆进行了改造,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正在建成。另外,县委书记和馆长一起正在向上级有关部门跑资金,准备改造文庙。当问及博物馆的收入时,馆长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
旬邑县另外一处值得细细玩味的景点是赵家洞石窟群,史志记载:“始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石窟群凿于百米悬崖之上,远望似镶嵌于绝壁之上的一排排楼房;进之则宽敞明亮,以暗道连接上下洞窟,如入“迷宫”。但通向石窟群的路让初来乍到的人摸不着北,一条泥泞的土路通向那里,中间还有几个叉道,没有一个有标志牌。
不管是唐家大院、古犀牛还是石窟群,无不昭示着这个县的文化积淀厚重而久远。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与旅游环境的反差、旅游资本的无与伦比与旅游观念的落后让人慨叹。
5年前记者在旬邑采访时,县里有关部门领导就说过,只有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旅游资源才会得到有效开发。记者在去年县文体局的工作总结上看到,近几年该县也争取到了上级部分资金,再加上招商引资,相关旅游景点也发生了不小变化。相对来说,旅游环境的软环境比较落后却是不争事实,没有有效包装、没有有效发挥自身潜力,只一味地向上级伸手,也许是一种途径,但那只是暂时的。如何让更多的客人了解旬邑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新黄浦控盘华闻期货 发展格局或变 07/07/31
·外资接招“新限外政策” 07/07/31
·市场管窥:适当关注房地产板块 07/07/31
·绿地“公告”:稳定的扩张论调? 07/07/31
·开盘价走低优惠促销扎堆 沪楼市降价千机变 07/07/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