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收购集团冰洗业务;一边是股价接连上涨,屡创新高。去年年底以来,美的电器(行情,资讯)可谓风光无限。但风光的背后,美的却在近期遭遇了内忧外患。内忧是困扰美的多时的同业竞争问题,美的电器与其母公司美的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业务规模已高达40亿元人民币,突出反映在空调与冰箱业务上。
渠道之伤
“太霸道了,这样的合作肯定不行!”日前,苏北某地的美的代理商向记者大倒苦水,“美的要求我们专营他们的产品,但是美的的产品又不全,在我们这品牌的认知度也不高。像我们这样的小经销商什么品牌都做,只要消费者要的,就是没有也要从别处调货。如果真的专营美的产品,那只有死路一条。”
据了解,受格力自营店的启发,美的也在三四级城市的销售中采取与代理商合作的方式分散经营风险。不过美的的做法却受到一些代理商的抵制。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美的在三四级城市中要求代理商专营美的产品,但美的并不具备完备的产品线。在仅有的产品中,除它的空调和一些小家电产品拥有一定竞争力外,其余产品相比较别的品牌均处于下风。“接受美的的条件即意味着经销商只能靠空调和几样小家电赚钱,经销商自然不愿意干。”业内人士如是说。
美的自建营销渠道的行动始于2005年底。当时,包括美的、创维、海尔、TCL在内的众多家电厂商纷纷上马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其中美的、创维等致力于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布置自己的自营店。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除格力之外其他家均以失败告终。
某家电连锁的高层表示,现在去评价美的等企业成败还为时过早,自建的渠道在家电卖场目前覆盖不到的三四级城市作用还是明显的。但是像美的这样不具备成套家电生产能力以及品牌号召力不够的企业而言,与中小经销商的关系确实很难协调。从成本上来分析,自建渠道的成本太高,加上家电行业本身利润并不高,所以很多企业后来都放弃了自建渠道。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家电连锁卖场才是家电销售最好的渠道。
同室操戈
近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美的电器与其母公司美的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业务规模已高达40亿元人民币,突出反映在空调与冰箱业务上。其中,资产规模约为20亿元,收入规模约为20亿元。
同业竞争其实一直都困扰着美的集团和美的电器。为解决此问题,美的电器去年11月通过受让母公司美的集团直接或间接所持有的洗衣机设备、冰箱公司及营销公司各50%的股权,解决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难题,交易总金额达到了1.27亿元。
美的集团曾承诺在2007年前解决美的集团与美的电器之间所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但该集团昨日却表示,目前尚无有关解决同行竞争的明确思路、计划和具体方案。
前不久,美的电器曾宣布,该公司将在洗衣机产品中导入“美的”品牌。此外,该公司还宣布,2007年公司将重点发展冰箱和洗衣机业务。美的电器大举进入冰洗行业其实也是其解决“内讧”的举措之一。但业内认为,美的如不能迅速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方案,2007年解决内部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可能会落空。
利润之痛
赢利能力几乎是每个国内家电厂家的心头之痛,美的自然也不例外。美的空调虽然一直是国内销售排名的前两位,但是多销并没能带来巨大的赢利。今年以来,情况更为糟糕,外资、合资品牌空调价格的突然跳水,使得国内厂家一时间难以应付。跟着降价,保持价格优势是维持市场份额的惟一出路,但是这样一来本就少得可怜的微薄利润无疑将雪上加霜。
据悉,从上周开始,松下就率先挑起今年空调市场的价格战。它此次共对3款产品进行降价,降价幅度最低18%,最高25%。三星、LG也分别跟进,降幅在500元至1000元左右。就连很少参与价格战的三菱重工此次也将一款2匹柜机直降1200元。据了解,此次降价后,特价机价格基本与国产空调同类产品接近。“外资空调主动挑起价格战,可能引发今年空调旺季的价格血拼。”面对外资品牌刚刚掀起的空调价格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专家陆刃波如是评点。
今年价格战只是复制前几年的“血战”。美的电器2006年年报显示,公司2006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5.15%。而压缩机整体业务的毛利率也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美的的业务量下滑并非个案。有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下滑,总产量仅为5180万台。但降价必然导致销量的提高,那为什么出现生产的萎缩?“很简单,主要是没有利润。”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中银证券分析师周诚认为,中国空调行业正出现整体放缓的迹象。美的电器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3.34%,超过行业水平,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进一步整合以及压缩机业务表现不佳导致毛利率收窄。预计未来两年空调业务销售将保持温和增长。他同时认为空调业务减轻了压缩机业务所面临的压力,但这拖累了公司价值的提升。至于被美的赋予以重望的冰洗业务,周诚认为,因定位低端的荣事达在国内市场份额仅为4%左右,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虽然未来两年冰洗业务将贡献一定的销售收入,但是公司仍将面临成本结构缺乏竞争力、品牌认知度较低以及新的业务模式等问题。
链接:“材料费”困扰美的热水器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这句广告语的主人,如今已被笼罩在“材料费”的阴影之中。
购买热水器时明明被告知免费安装,可却在安装过程中被征收费用不菲的材料费,尽管收费标准被明码标注在服务卡上,但价格却高得离谱。北京通州的刘女士假期
装修新房,购买了一台美的热水器,仅仅用了两个角阀和一对弯头,却被安装人员收取了94元的材料费。
记者调查后发现,此类事件一直层出不穷,收取高额材料费早已成为热水器安装中的潜规则。很多有过这种经历的消费者表示,在卖场很难发现热水器安装材料收费标准,如果早知道这么高的材料费,将会重新考虑热水器的价格问题。一些厂家明确告诉消费者,如果自己备料,厂家可以免费安装,但往往到了安装时却告诉消费者,如果出了质量问题,厂家不负责任。
出于顾虑,很多交了钱的消费者还是最终选择了厂家提供的材料,但其价格同市场上的出入较大。以刘女士安装的热水器为例,同样的角阀其市场价格只在20—25元之间,而美的的价格却每只35元;铜弯头市场价每只8元,而美的却每只定价12元。而如果自备材料,美的售后安装人员表示要加收服务费。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美的售后服务热线,接线员告诉记者,这些价格的制定都是在物价局的批准审核下制定的,公司不会乱加价。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北京市物价局,得到的回复是“这种定价早已放开了,都是企业自己定的”。
记者还在美的安装收费标准清单上注意到,安装热水器所用的镀锌钢管被定为35元每米,但若实用长度低于50公分就按半米计算,而若长于50公分就按一米计算。这种单方面规定的计量标准是否对已经购买了整台热水器的消费者构成了一种“软强迫”?“这多少有点霸王条款的味道。”北京邦道律师事务所著名律师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对于材料费的问题,他的判断是,根子未必出在厂家身上,很有可能是售后安装人员的个人行为,当然,如果那样的话,厂家也应该承担管理不当的责任。
营销界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这种高额材料费现象反映出厂家在促销时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而之所以成为行业惯例,乃是因为在消费者付款购买后已经出于被动地位,此时再收取高额材料费最容易得逞,毕竟,免费安装需要的成本也最终需要厂家来承担,这种共同的利益取向最终使高额材料费成为整个热水器行业的惯例。
·美的叫停专卖店 给家电厂商自建渠道敲警钟 07/07/19
·荣事达等待涅槃 07/07/19
·家电业:大佬反击战 07/07/19
·美的引进高盛 07/07/19
·广东家电巨头会盟 联手出击海外市场 07/07/1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