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住文化的兴盛与消逝,必然与其同时代的城市发展及建筑风尚息息相关。“建筑改变生活”———这并非一句空话或者仅为追求商业利益而催生的广告词,而是对房地产行业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房地产行业所肩负责任的经典概括。时代的情感浓缩在芸芸众生的每一天中,当我们在繁荣盛世追忆或期待那些让人感动的生活,而不知从何说起时,那么,不妨就从建筑开始吧。
远去的“老北京”和“旧上海”
时常听人说“老北京”和“旧上海”。这是两个不同的城市、两种不同的生活,但却代表着各自风骚的居住文化。随着年华流逝,逐日远去。胡同、弄堂、四合院、外滩灯火……所有关于它们的回忆,如同一张泛黄的照片,夹在厚厚的书本中,信手翻来,风采依然。
说起“老北京”,不得不说四合院,贵者如几世沉浮的大宅门,贫者如历尽沧桑的骆驼祥子,莫不是由这种朴实稳重的传统建筑孕育而生。那些胡同里进进出出,身着长衫,袖口雪白,手挽鸟笼的“爷”们,漫步踱至茶馆戏院,在皇城的荣耀浸润和街坊的热情招呼中,经历着平凡或不平凡的一生。四合院,这种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平实和内敛的布局,包容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家庭和伦理观念。曲折的胡同里,围合的庭院中,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荣辱与悲欢。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生活故事已不再复演,仅在后海、天桥、西单、王府井、西直门的某个角落,能探寻到当年的若干痕迹。高楼林立的现代北京,居住的价值和生活的方式已然全部颠覆,CBD、通州、亦庄、望京、温榆河、朝青版块……成为了关于居住的关键词,它们正在吸收和散发着来自全世界的居住文化和理念,迅速崛起并打造最新的居住文化。
而“旧上海”,虽无北京的皇家风范和博雅气度,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另一种生活风尚。当人们回味上世纪30年代的那段历史时,倾心的不仅仅是逝去的繁华:洋房高耸、商店林立、货物山积、摩肩接踵、流光溢彩的都市风情,还有衣求华贵、食求精细、住求敞雅、行求快捷、乐求刺激尽兴的生活方式。当一个时代结束以后,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因为无法再现而值得留恋,因为与现实生活遥相呼应而更值得陶醉。
淮海路上的小公寓,结实阴凉的石库门房子,欧陆风情的古典建筑,一如上海的属性:精致、优雅和细腻。这是宋庆龄住过的公馆、那是阮玲玉走过的青石路、这是张爱玲眺望过的窗、那是……旧上海从不缺少传奇和传奇的故事,如今,你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当和忙忙碌碌的人们擦肩而过的时候,也和这些孕育传奇的建筑擦肩而过。
无论天桥的车水马龙,还是外滩的纸醉金迷;无论四合院的沉稳大气,还是旧式公寓的精巧奢华;这一切都离我们远去,剩下一个沧桑朦胧的背影,让我们用来怀念。时代的更迭变迁,城市的发展繁荣,不曾改变的只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在不断前进的城市里,不断刷新的生活风尚和居住潮流中,用什么建筑犒赏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或者说,用什么建筑承载我们拥有的时代?
一个阶层的身份标识
随着城市格局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稳定的社会中坚群体日益形成并不断壮大。他们收入稳定、生活富庶、品位高雅,包括律师、医生、文化人、企业家等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是城市的精英阶层。这样的生活阶层对生活的向往不再是仅仅满足居住需求,而要从各个方面追寻和体验生活的价值,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创造对生活的享受……他们的生活取向主导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价值观。
花园洋房,一个西方文明与中国文化交织的产物,一种现代生活形式的象征。自19世纪中期起,为上海、福建和广东一带上流阶层所专属。它有着别墅的超脱感觉,却又平易近人;它享受舒适生活,又不飞扬跋扈;它顶天立地,又与人平和相处;它优雅环境,又有良好的性价比;它自主独立,却又不忽略与邻里的亲密……
于是,当精英阶层与花园洋房不期而遇,一个阶层的居住和生活观念迅速被实物化,而这种建筑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阶层的生活代言。和谐、舒适、优雅、享受……这是精英阶层或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一个理想的居住载体,是将这些生活梦想实现的物质标识,而这个目标,或者说这个责任,花园洋房当仁不让。
2004年,鲁能·陶然水岸首次将花园洋房这个概念带入银川。从此,花园洋房开始在升级银川消费者生活品质的过程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在接受消费者热烈追捧的同时,也开创了银川花园洋房成长的历史。
关于花园洋房的生活价值,银川的消费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观望到认同、从接触到接受、从辨别到热爱、从期许到拥有的漫长过程。最终认识到,花园洋房不仅亲近土地,亲近自然,而且在售价和使用成本上低于别墅类;它总是伴随着景观的营造,它的情感表达离不开丰富的景观资源和风格化的生活概念;对精英阶层的居住生活来说,它可能是一种过渡,但在各种居住业态中,它却具有长久的价值。众多媒体、业内人士及消费者在不同角度关注着花园洋房的成长,直到它所代表的生活价值被完全认同和肯定。
当一种建筑物被称之为建筑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产品;但是建筑不光是建筑,它所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居住文化,一个阶层的生活价值观,甚至是一个时代身份的标识。花园洋房,就是这个时代精英阶层的特有标识。
建筑是生活的荣耀
对于选择鲁能·陶然水岸的人来说,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象征着荣耀和享受的生活。居住本身,有着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理念。鲁能·陶然水岸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人们关于生活谈论的焦点,人们在认识到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它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花园洋房。虽然花园洋房兼具别墅、板楼的共同特点,但它与别墅、板楼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最直观的差别就是别墅产品和外界的接触更加密切,板楼的产品更像一个公寓的产品,它可能更多集中在室内的感觉,阳台尤其在北方也是封闭的。花园洋房是介于这个之间的产品,它和户外的联系最大的特色就是层层叠景设计,把室外空间和室内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室内生活和自然之间有一个更好的融合。花园洋房不但在建筑形态上给人以别墅的感觉,而且在建筑审美、居室空间上又符合了高素质消费人群的居家、生活模式:要独立的空间但又和同类人聚集,要精致的产品也要良好的性价比。
除了花园洋房之外,鲁能·陶然水岸的另一种代表性建筑也不容忽视,那就是townhouse。townhouse又叫联排别墅,这是一种凝聚着浓重北欧人文色彩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下,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居住需求的建筑。它与普通高档公寓区别在于:前者是度身定制的个性化物业,后者为可以复制的规模化产品;前者周边环境的高度和谐是不可替代的,而后者则差得多;前者面积大、功能全、占地多,一般都带有精致的私家花园,故容积率很低,而后者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则高得多;前者有着较强的自然景观支持,尤其是水景,而后者就很一般。townhouse建筑所具备的有天、有地、有情、有景、有露台、有花园的生活特质,是其核心魅力所在。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都在努力寻找一种建筑,或者说是一种方式,一种关乎生活品质的探讨和寻找。所幸的是,符合这样需求的建筑真实地存在,并在城市前进的同时成长,缔造一种全新的居住文化。
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仿佛从来就离不开建筑的相应变化,建筑物或建筑群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导向,在城市与建筑的对话当中,总能有影响时代的灵感碰撞产生,一个城市的居住文化,就这样破土而出。城市给予建筑生长的土壤,建筑还给城市生活的荣耀,当然,同样的荣耀,也属于那些拥有这些建筑,拥有这些生活的人们。
·调控下的中国土地市场 07/05/31
·首届天津地产年会献策城市发展 07/05/31
·关爱让我们在一起——走进五华 07/05/31
·尹虹先生致词 07/05/31
·黄芯红先生致词 07/05/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