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其他 >> 正文
    李兆基:从楼王到股神
    https://www.guandian.cn廖军华2007-05-30 11:14:57来源: [ 观点杂志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在碧桂园上市的这幕大戏中,有3个人是被关注最多的,除了杨国强和起次女杨惠妍,另一个就是李兆基了。

    李兆基

      有“亚洲股神”之称的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在碧桂园上市之前就早早地表态自己会砸10亿港元在碧桂园身上,这也直接为碧桂园挣得了相当的市场前景利好预期。

      在众多富豪当中,最懂得捕捉投资黄金机会的,非李兆基莫属。

      在2006年度大中华区40大富豪榜上,一如以往,香港首富李嘉诚继续蝉联大中华区首富地位。但令人稍感意外地是,另一位一向低调的大地产商李兆基,却突然凭着去年重锤投资股票市场,资产暴涨390亿元,在富豪榜排名中由第3位升至第2位,超越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

      过去一年,香港股市畅旺,每日成交额高达300亿到400亿港元,而国企股更独领风骚;国企指数由年初的5300多点,一鼓作气升至年底的8700多点;升幅达64%。面对股市一片欣欣向荣,许多香港城中富豪去年都纷纷加入投资内地新股的行列。不过,像李嘉诚和新世界主席郑裕彤等富豪,一赚到一倍多就套现脱手,赚得远非李兆基的多。

      1997年,李兆基以15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财富榜亚洲首富,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但是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及后来世界经济的动荡,香港地产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当年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已经被低迷徘徊之气笼罩着,有分析人士指出,恒基兆业已经连续4年利润下滑,在2000年11月份,恒基兆业的股价还不到1996年同期高峰时的86港元的1/3。更可怕的是,据《远东经济评论》估计,李兆基的个人财富在2001年时下降至46亿美元左右。经营逾50年地产业的李兆基,及时于2004年转型,以500亿元私人资金成立“兆基财经企业”,四处在香港或海外搜罗股票、债券及地产项目;其中国企龙头股更是他的头号猎物,代表作是中国人寿。李兆基于2003年以每股3.59元买入的中国人寿股份,至今股价已上升至19元水平,单是这只股票已有67亿元进账。

      由于李兆基深信这种长线投资法,在短短两年间,他手上持有的股票资产就由500亿元翻了一番直逼千亿。估计目前高达1287亿元,资产总值暴涨43%。

       对于是否因此而放弃房地产,李兆基表示,恒基地产一样会积极发展房地产本业,房地产绝非不好,依然是个稳固的业务,只是香港金融发展一日千里,比起过去可能买来买去都是那几支股票,现在可投资的金融工具已多元化,因此私人持有的兆基财经近年来把握机会,积极管理金融投资。

      李兆基去年曾表示,地产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经济的命脉,现在当然也是重要支柱之一,但金融业却正在迎头赶上,目前金融业赚取的金钱远比房地产多,已取代地产成为香港的龙头产业,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并透露自己私人持有的兆基财经已大举投资金融。

      李兆基指出,兆基财经的投资策略是以长期持有优质投资为主,优质投资升值可达2-3倍,这是一般房地产项目比较难达到的。

      谈及投资哲学,李兆基认为,香港有《基本法》,投资同样有“基本功”,也就是投资界行之多年的“由上而下(Top-down)”策略,先选择最佳的投资国家或地区,再选前景突出的行业,最后从中选择最佳的股票。

      在选择投资国家或地区方面,一般人可能会选最大的美国市场,但李兆基却认为美国财政赤字及贸易赤字严重,经济持续劲扬的中国才应是最佳选择,其中更以在港股市场投资中资股最佳。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