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郑州某地产代理机构小心翼翼地预警:郑州的商业地产有可能出现泡沫成分。此前,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进才也发表意见,说郑州的商业地产有泡沫成分和虚假繁荣之嫌,投资者必须对楼盘作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追涨。
另外,一些银行还进一步对商业地产的信贷与按揭严加看管,提醒各网点在开展商业地产信贷与按揭业务时要按理出牌,规避风险;而更多开发商的销售报表则显示,郑州商业地产市场的“接盘能力开始吃紧”。
种种征候和事实表明,郑州的商业地产可能正面临着“盛宴”之后的“洗盘”。与商业地产的吃紧相反,郑州的住宅价格正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正因为两个极端的对立出现,这才让有关人士相信:郑州楼市里商业地产的泡沫,可能由此在“启瓶减压”中爆发。
◆◆◆同室操戈
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当返租、产权分割已无法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当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时,一些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开始同室操戈,把眼光转向对游戏规则的反省。
“自今年1月以来,商业地产的市场‘消化’能力越来越差。这种情况反应到开发商方面,就是加大了相应的广告投放。和过去相比,郑州的商业地产开始表现出种种异常的迹象。比如,今年的前5个月,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各大媒体广告投放,就首次持续性地超过住宅广告。这种持续性,在过去的3年多来是没有的现象。”香港中原地产河南分公司的一位人士说。她在中原地产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进行媒体地产广告的数据监测。
“商业部分越来越成为开发商的项目难点,过去很多开发商依靠商业部分获得增值性利润,但现在看来,过去被视作是成功因素的商业部分,反而成了真正的症结所在。”郑州美丽桃园房地产代理机构总经理曾华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郑州房地产业可能要为近年来的商业地产过热,付出应有的代价。”
郑州的商业地产兴起于2003年,在随后的2004至2006年间,无论是市场总供应量还是成交价格,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商铺门面房,都在逐年垒高。在价格方面,自2003年起,商业地产的均价就是住宅价格的3倍以上。“尽管单个的商业地产的价格并不能说明投资的理性与否,但均价却是反映有无泡沫的重要尺度之一。”曾华说。
“前几年,许多开发商都经历了商业地产的‘盛宴’。今年郑州将面世的商业及建筑综合体的总供应面积,在556万平方米以上。如此巨大的供应量及往年存量,又加上股市活跃等‘周边经济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已把郑州的商业地产直接推向了‘利空’的边缘。这让郑州商业地产的形势危如累卵,旦夕有祸。”上海金达利(地产)机构的陈先生对此极不乐观。
从本质上讲,商业地产走向“利空”的根源,在于过去市场上风行返租和产权分割的商业模式。尽管返租和产权分割这两种模式的出现推动了商业地产的演进,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其自身无法超越的“天花板”。“简单地说,这两种模式都无法真正开创并形成良性的商业利润来源。当一只母鸡只吃粮食而不生蛋时,它的商业生态和投资价值就有问题并值得怀疑了。”郑州国贸中心的董学鹏说。
“事实上,郑州国贸中心在推出17万平方米的商业之初,就预见到返租的‘利空时代’的到来,以及产权分割模式的强弩之末。因此郑州国贸中心必须对旧有的模式反戈一击,从游戏规则的源头为国贸中心确定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商业模式。”董学鹏说,“其实这种模式,近看香港,远看欧美早已有之,那就是开发商‘只租不售,绝对持有物业;只卖经营权,不卖产权’。关键是,这需要开发商拥有相当的资金实力。”
◆◆◆拼命三郎
他们的出现,改变了郑州商业地产的游戏规则;他们的出现,让郑州商业地产的产业逻辑开始步入了正轨。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让郑州商业地产里的泡沫真正面临着一根锐利的针尖。
事实上,“只租不售,持有物业;只卖经营权,不卖产权”才是正规商业地产玩法,这些开发商们不是不知道。而且,返租和产权分割这个游戏本身,也没有错。问题是,这个游戏合不合理?合不合市场规范?
返租和产权分割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会带来大量的“炒家”进场。每个楼市都需要炒家进场,没有炒家,你就没法分开一级与二级市场。但是,当炒家把价格拉得太高,超出市场的预期值时,就变成了投机。过度投机就不合市场规范了,其结果就是没有人承接、租用得起,变成一个烂摊子,最终导致项目崩盘。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认为,因为中国金融体系不支持商业地产的运营,而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实力,没有能力“通吃”这些经营性物业,自然会生出“怪胎”。通过统一规划和经营吸引客源并形成特色,是做旺商业的必经之路。开发商把产权分割卖掉,不对后期经营承担任何责任,是很多店铺陷入困局的根源。
就金融环境来说,时下要让开发商只租不售、自持物业,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市场上也许从来不缺拼命三郎。而推动郑州商业地产改变游戏规则的,正是郑东新区、郑州国贸中心和普罗旺世这三“郎”。有区别的是,郑东新区是被动的,另两个则是主动的。“在郑东新区造城运动的大背景下,大量的写字楼和商铺随之出现。但无论开发商愿不愿意,实力如何,都有相当数量的商业开发商只能持有。这种被动持有的客观结果,挑战了返租和产权分割的旧有玩法。”曾华说,“而郑州国贸中心和普罗旺世从一开始,开发商就决定持有大量的物业,只卖经营权,不卖产权的做法,则是主动地改写了郑州商业地产的游戏规则。应当讲,这是让郑州商业地产步入正轨的开始,真正理顺了商业和地产这两个行当嫁接到位的产业逻辑。毕竟,商业地产的规矩玩法,是靠长期的租金收益。”
但是,这对过去曾大量吃过返租和产权分割的投资者来说却是个坏消息。因为市场上已经把这些物业的价格拉得很高,过去作为房东你可以挑承租者。但很快这种局面就要掉转了,因为他可以租到低廉的铺面,而且是在极具成长性的新兴商圈里,有足够的铺面让他们挑选。“必须承认,过去返租、产权分割以及年年高筑的供应量,的确累积下来了市场泡沫。而新规则的出现,极可能就是刺穿泡沫的最锐利的针尖。从而诱发盘面崩溃,因为这是市场的选择。”曾华这样为那些过去在市场高点入市的中小投资者担忧。
◆◆◆距离是美
对许多商业地产的投资者来说,旧有的玩法让一些楼盘爆发出美丽的啤酒花,而为这种爆发“埋单”的,正是那些返租和产权分割的投资者。当新规则出现、旧浪潮消退之时,“谁没穿短裤”谁就会暴露无遗。
自2003年以来,郑州的商业地产投资者一直在续写着“商铺童话”。短短几年里,许多铺面的价格就翻了好几倍。在这几年间,一些做“短线”的投资者,的确也取得了“驴打滚”式的令人咋舌的投资回报率。在那段股市萧条的日子里,人们对“逢铺就买、买了就赚”、“买股不如买铺”、“一铺养三代”的投资格言津津乐道。
应该说从2003年起,全国的商业地产热潮就从未间断过,郑州也不例外。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新兴产业中,在高速聚集成长力量的同时,也聚合着大量的风险。早在2005年,鸿龙国际的董事长黄福堂就曾预言:商业地产的问题,会在2007年左右集中暴露。
“只要是存在投机的市场里,就必然有人梦幻般地成功,有人鸡飞蛋打。就时下郑州商业地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远离诱惑或许才是最安全的。游戏规则的改变,极可能是导致泡沫释放出来的最大诱因。这实际上比宏观调控更可怕也更有效:因为你不知道它何时发作;因为市场调节是冷酷无形的手。”上海金达利(地产)机构的陈先生说。
其实,商业地产犹如大海,各色人等“扑通”入海,奋勇泅游。仿佛大家都是水性极好的英雄,你看不出有什么不正常;只有在浪潮消退之时,你才会看清:谁没有穿短裤。尤其是中小个体投资者,必须理清思路,认清商业地产的残酷性,及时反应,练就“逃生”本领。
“两三年前我们说商业地产有风险,更多的是讲商业地产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投资者可能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但现在我们讲商业地产有风险,是因为整个行业处在‘高危地带’,这是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来规避和补救,是多赚与少赚的问题;但这回是说‘雪崩’之下的逃生问题。对后者来说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打到鬼门关。”曾华说。
陈先生则认为:“与时下的商业地产保持距离,是最美、最安全的。”他的理由是,一是整体“大盘”形势相当微妙;二是项目个体品相不错,但价格虚高;三是总供应量大、可选择的机会多,没必要急着去吃进;四是随着“自持”新规则的出现,商铺投资的回报空间变小,代之而起的是实力开发商“吃规模效应”的时代来临。
“炒房炒成房东”可能正在成为部分投资者的“心病”。但曾华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要市场不再大量聚集泡沫,就意味着郑州的商业地产还有自救和自我调节的机会。“投资者如果因此而产生恐惧,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不是大量的投资者都想尽快变现,泡沫归泡沫,但它不会破灭。若如此,有泡沫也精彩,我们的商业地产生活,就还可以继续”。
·长春南部新城崛起 07/05/17
·惠州富力万丽酒店15号举行奠基典礼 07/05/17
·深圳茂业投资30亿进军沈阳商业市场 07/05/17
·海南房产外来兵团居上 本土开发商面临挑战 07/05/17
·北京商业地产大跃进 07/05/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