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在“江南西商圈发展论坛”论坛上表示,下一步海珠区政府将全力以赴整合旅游资源,考虑将该区的商业和旅游进行结合,以解决江南西商圈目前的人气不足问题。
广百进驻为海珠商圈注入活力
近几年,海珠区西部随着大型场区的迁移、新型商业住宅楼盘的兴建,江南西商圈逐渐形成。该商圈包括江南西、江南大道中、宝岗大道、宝业路以及前进路一带,是海珠区最成熟的商业圈,但是,该区域的网点相对北京路、天河商圈的规模较小,亮点不突出,以至消费者产生“河南”无街逛,还是习惯到“河北”购物。
随着海珠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商业物业——广百新一城的进驻,以及江南西人防工程的完工开车,江南西商圈的中心点逐步形成。作为江南西商圈规模最大的广百新一城,如何发挥领头羊作用,并留住“河南”的消费者,甚至吸引“河北”的顾客,也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
海珠区政府负责人:江南西商圈整合很必要
目前海珠区政府对江南西商圈的打造有何计划?对此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第一,江南西商圈整合很必要。在整合过程中,政府要做拓展。商圈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商业融合的区域整体,政府把江南西扩展,作为打造未来商圈的范畴;第二,江南西商圈人气不足与交通有关。商业需要良好的交通环境作为支撑。因此,道路和交通规划很重要,它进一步让江南西商圈得到支撑;第三,江南西现有很多片区是住宅区,将尽可能通过住改商和危房改造开辟和发展商圈;第四,将致力于商圈形象、环境和管理的提升。一提购物,人们就想到北京路、上下九,这是包装的功劳。因此政府将加强管理,在外部环境整治上加大力度,将江南西好好包装。
建议利用现代手段吸引外来消费者
对于江南西商业街定位问题,广州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简丽娜认为,江南西的定位应是社区型商业街。江南西商家代表黄立山则表示,现在广百进来了,人防工程也建在这里,这是春天的信号。江南西的定位一定要立足于竞争,大家要有竞争意识。
至于江南西如何聚集更多的人气?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相对于目前广州天河城的现代模式,北京路则打出旅游牌。而江南西其实有老广州的东西,之所以不引人注目是因为商家之间缺乏整合。
海珠区政府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卫石辉则认为,江南西商圈从1986年开始发展已整整20年,它不是“小孩”,而是一个“残疾人”。这与海珠区本来的规划不是做商业而是以居住为主有关,所以江南西发展商业本身缺乏硬件。海珠区委、区政府应重点将该商圈打造,给这个“残疾人”一些更优惠的政策。
简丽娜表示,江南西虽然历史积淀的东西不多,但可利用现代手段把外来消费者吸引进来。比如江南西有很多西饼店,目前仅是卖产品,而没有形成文化。假如把这些同类商家举办文化活动进行商品促销,倡导健康消费,这样购物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此外,还可以实行江南西统一的优惠卡,比如广百有庞大的VIP队伍,组成VIP俱乐部,充分利用这方面的资源,这样人气就会多起来。
能否将江南西改成商业步行街?
对于目前争论较激烈的“能否将江南西改成商业步行街”的问题,与会专家意见不一。江南西商家代表黄立山表示,最好是改成步行街,这也是江南西很多商家的热烈希望。
但与会的三位专家都表示不赞成现阶段将江南西改为步行街。
与会有专家表示,步行街在未来是落后的商业形态。江南西目前还是一个“小孩”,但步行街不但要有很高的人气,而且一般建议是300米左右,还不能连接主干线的街道。而江南西的优势在于是连接主干道唯一的道路,是营造人气和氛围的好地方。因此,江南西如果定位搞步行街很危险。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