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加入WTO之后,频频遭受国外的专利大棒。近一段时间以来,地板业不断遭受到专利侵权指控。在木地板337调查失利之后,竹地板将怎样避免侵权指控的危机?
纷争迭起,中国地板业正经受着入世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继中国木地板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之后,美国某些企业又将矛头转向中国竹地板产品。面对突如其来的专利大棒,中国竹地板企业将何去何从?
横遭指控联名抵制
日前,美国一家名为Teleren的贸易公司向中国公司生产并出口至国外的竹地板产品的经销商散发函件,指控上述竹地板企业的产品侵犯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权及在其他国家的同族专利权。对此,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竹地板企业,4月5日在各大网站发表中英文声明,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散发该种函件的不正当威胁行为。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竹材专业委员会早就全面分析了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及在其他国家之同族专利的详细内容,并且查实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的专利申请日为1994年2月18日。竹材专业委员会同时进行的相应专利检索清清楚楚表明:仅仅中国专利局1989年11月22日授权的第88102689.1号“一种竹胶积成板的制造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由中国龙游县压板厂1988年5月3日提出专利申请),就与该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属于同一技术方案。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为规范竹材重组材类产品的质量,于1992年9月9日颁行的包含上述技术方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072-1992“竹篾积成胶合板技术条件”、LY/T1073-1992“竹篾积成胶合板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该两项标准实施10年后,重新修订合并为LY/T1072-2002“竹篾层积材”标准,于2002年10月12日发布并实施。中国利用该技术方案生产竹材重组材类产品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竹材重组材技术在前早已属于公知技术,重组竹地板只是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一种产品而已。1994年2月18日,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申请提出时,同样的技术方案至少在前已在中国公开,该专利申请已经完全丧失了新颖性。无论根据美国的专利法,还是根据中国的专利法,或者根据其他主要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的专利法,丧失了新颖性的技术方案即使被授予专利权,也是夹进去的“假性专利权”,依法应当宣告无效。
事实上,现在某些国外公司借以用来胁迫的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同族专利正是这样一个实质上无效的、依法应当被无效的“假性专利”。因此,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竹地板企业在各大网站发表中英文声明,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散发该种函件的不正当威胁行为。
全面取证积极应诉
“目前,美国的企业已经看到这个声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蒋身学表示,对方口头回应将和竹材专业委员会将就此事进行具体协商。同时,竹材专业委员会也正在进行取证、搜集相关材料,积极应诉美国企业可能的侵权诉讼。
蒋身学表示,如果这次竹产品企业不进行积极应诉的话,将会给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纵观中国的家居产业,在竹地板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之前,木地板企业早已首当其冲,且身陷专利官司的木地板企业损失惨重。2005年7月,美国UnilinBe-heer、荷兰Unilin、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状告中国18家地板企业地板锁扣专利侵权,要求ITC展开调查,并对每家企业出口的地板按每平方米征收1美元的专利费。2007年1月16日,ITC做出最终裁决,判定中国企业败诉。
而337调查究竟给中国木地板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张森林表示,按照Unilin公司提出的要求和我国年出口美国地板2亿平方米计算,相当于每年要增加2亿美元的成本。尽管最终结果是一次性支付10万至12万美元的市场准入费,然后每销售1平方米另付0.65美元的专利费。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仍然难以承受。
提高意识优化结构
另一方面,337调查也正在促使中国地板界重视知识产权。
张森林表示,地板企业逐渐开始改变“明星+广告”的销售模式,他们把资金更多地用在了自主创新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促使地板企业有了这样的转变。但不仅是地板界,事实上整个家居行业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标致家具总裁孙守江表示,知识产权在文化领域、IT界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但在家居行业却一直备受冷落。他希望中国家居行业未雨绸缪,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水平。
面对频频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除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还必须提高其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张森林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壮大企业规模。美国50%的市场份额大概由10家公司占有,在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时,他们有实力来解决。在中国,一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10%,一旦出现知识产权问题,高额的费用和应诉力量都成了问题。可以说,知识产权纠纷主要针对的就是我国家居业中普遍存在的企业偏小的现状。他指出:“现在,家居产业在不断洗牌,有些小企业逐渐被淘汰掉了;我对此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但仍然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更快些。”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