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信息交易成为常态
能接触到整批客户资料的部门都有可能成为新居业主资料外泄的源头。开发商、物业公司、按揭银行、办证机关、煤水电配套公司……所有需要业主留联系方式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这些装修公司手中的名单。
小袁(化名)曾经是深圳景田片区某中介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在他眼里,业主并非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你们的资料都在我们的电脑里,你知道为什么你刚在一家公司挂过盘,便有不同的中介公司的人给你打电话吗?那是因为每个公司都有一个资料比较齐全的资料库。只要输入你的住址,你的房屋的户型、入伙时间,家庭电话甚至手机基本都能查到。”小袁说。
事实上,中介都能从管理处用一块钱买到住户的资料。此外,地产公司、相关部门都是中介公司弄到资料的来源愈渠道。
“100个里有一半是真的,并且这一半里有一两个有买房卖房需求,这笔钱就值了。”小袁说。
“有些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经常蹲在小区门口,有中介上去看楼,他们便从保安那里打探。因为保安要登记呀。”小袁说,“当然,保安会得到相应的好处费的。”
大部分人员都可以轻易拿到业主的联系方式,业主资料的保密几乎成为空谈。如果业主在交房前就接到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资料十有八九是售楼员泄露的。
原本应该属于私隐的信息就这样在房地产交易的各个环节中被转让、出卖。
成批客户信息可倒卖至万元
一家装修公司负责人说:一旦有哪家装修公司买到了某个楼盘的业主资料,其他装修公司就立刻蜂拥而至。据悉,业主资料是按照每户多少钱来计算的,价格视楼盘的大小、位置的远近有明显的区别,一家位置较好、规模较大的楼盘,每户业主资料可卖到5至10元,整体业主资料的价格能够卖到五六千元,这些资料往往可以同时卖给好几家装修公司,这一转手就是上万元。
“哪个楼盘什么时候交房装修公司比房主都清楚,”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业内,买卖业主资料早已不是秘密。交房前的两三个月,为了获得业主资料,装修公司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搞“攻关”,包括请售楼员吃饭、送礼,实在不行就转向物业管理公司“活动”。
相关法律:仍在制定当中
法律专家指出,售卖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但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正在制定当中。所以涉及到私人信息交易的行为,目前国家并没有法律可以予以制裁。
据悉,从2003年起,有关部门已组织专家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稿,并在国务院相关部门启动了立法程序。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等有望都被列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该法一旦出台,泄露他人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