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住到哪里去?”10多年前,两个市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关于财产和财富的观念,一个是股票,另一个是房地产。
“就国内金融市场而言,无论是国有银行的重组与上市,还是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及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市场环境。特别是2006年底国内金融市场向世界全面开放之后,国内金融市场将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国社科院易宪容曾经就国内房地产金融市场作过如此预测。
以易宪容的观点而言,未来在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这个房地产金融体系中,不仅有实力、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得资金,而且房地产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将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新金融时代
即便在2006年中国房地产最为悲观的日子里,上市企业依然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各大城市的土地争夺战中,上市企业的豪迈气魄似乎感染了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富力与保利这样进入资本市场不久的新贵。
“当转型是行业性的时候,就意味着行业的主导逻辑的变化。因此,企业所追求的创新不应仅仅停留在产品上,而是一种战略上的创新。”中凯集团总裁杨益华认为,无论中国的法律条件也好,外部竞争环境也好,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和盈利模式将在2006年底前后发生一个变化。
2006年,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金额大幅上升而成为地产金融市场的最大亮点。
2006年7月31日,国资委属下房地产领军企业——保利地产在上交所正式挂牌,开盘价高达每股19.89元,风头直逼地产龙头股深万科。保利IPO直接融资20亿元人民币。就在今年2月13日,保利地产公布了2006年年报:上市公司在派发现金红利的同时宣布了今年将增发A股的议案,拟增发不超过3.5亿股普通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公司9个房地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34亿元。
业界人士指出:“这将是A股市场上房地产公司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增发融资。对于如此庞大的融资计划,资本市场报以热烈的回应。在整个地产股集体跳水的行情下,2月12日—13日保利地产竟然连续涨停。
资本的抉择
从理论上说,证券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供给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金实力的加强方面。
但作为同时作为投资品,证券市场与房产之间因房地产企业而联系起来,房地产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投资公司。尽管一些开发商已经看上去“颇具实力”,但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大多数开发商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自有资金只占项目运作资金很小的一部分。房地产金融体系结构单一的情况仍然在延续,2002年以来,房地产业只有61家公司上市,融资总额只有80个亿。
去年12月,任志强算过一笔账,2006年华远参加土地招拍会,光是存入国土局的保证金累计就高达16亿元,按平均占用18天计算,仅利息就损失数百万元,加上存入银行的备用金和各种人工、管理、设计等准备的成本,合计损失近千万元。
可是自2002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华远通过挂牌的方式仅仅取得一块地。面临同样困难的还有潘石屹。“拿鸡蛋换粮票”的潘石屹是人所尽知的缺少土地储备的人。而此时,华远与SOHO分别传来筹备上市的传言。
进入资本市场,也许是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抉择。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