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焦点,有建议建廉租房的,有建议建经济适用房的,而且动辄用国外的例子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但是,有一点很少有人注意到,国外的社会住房在根源上就跟我们有本质的区别。就像1928年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拉萨拉滋宣言》中所提到的:现代建筑学的观念包括建筑现象与总的经济制度之间的联系,不是纯建筑学的问题。
早在七八十年代,政府就建了很多福利性质的住房,我们现在俗称的“筒子楼”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种房子顾名思义就是那种毫无空间变化可言的鸽子笼,没有足够的阳台,没有绿地,没有休闲场所……这至少在外观上就跟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住房有了天壤之别。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穷人区与富人区不是从名称上来界定,而是从限定人均占有的空间及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进行划分的。例如,富人群体可以十个人占有一个花园休闲广场,而穷人就只能一百人或者两百人共同享有这样一个休闲的空间。这里的核心就是,富人占有财富的结果是能够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而穷人享有的就相对少了很多。但不管多少,穷人都能够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公共资源。
所以,国外的社会住房在外观上、在性能上、在舒适度上都有一个最低的保证,能够相对体面的居住和生活。但相对于国内的“筒子楼”来说,这种保证就成了一个比较耀眼的亮点。其实从建筑以及建筑设计的水平上说,差距是不大的。反观国内的一些小户型的解困房,大多数都是只片面地强调高密度、高容积率,而对于绿地率、公共空间等的规划有着巨大的欠缺。而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住房并不意味着可以剥夺掉低收入群体合理的生活需求。
美国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低收入阶层住宅案例,一个是1970年竣工的夏威夷州“库奎花园住宅小区”,一个是1971年竣工康涅狄格州的马丁•路德•金公寓。这两个案例的亮点并不在于其建筑设计如何好,而是在于其社区配套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马丁•路德•金公寓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
设计/完成1969年/1971年
圣公会大都会福音工程
这个为112户中低收入家庭设计的居住综合体,创造了既让人负担得起又令人难忘的公共和私人空间。这些空间存在于每一个居住单元之内,且能够同时满足社交和隐私的要求。与同一时期其他类似工程千篇一律的居住单元形成鲜明对比,这项工程有效地满足了可以负担的造价设计和建造高品质的个人居住空间的要求。
此设计的概念性目标是探索人造环境怎么样才能产生一个从公共领域过渡到私人居住的系列空间。通过旋转一个L型图案,建成的形态创造了一系列的门和门洞,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间断的走廊。这条走廊将半公共内部空间打断成从城市街道延伸到每户门前的小空间。这座两层高的联排式住宅沿着五个铺地庭院布置,庭院内种有树木及为孩子们设的沙坑。
库奎花园住宅小区
设计1966年 完成1970年
火努鲁鲁,夏威夷
882个居住单元
库奎花园是美国最大联邦住宅委员会资助的低收入阶层住宅开发项目。882个居住单元有从1居室到4居室的多种套型。19.5英亩土地上仅有30%的建筑覆盖。场地上有风景广场、游戏场所、花园和交通小路。为了增强私密性,所有居住单元都可以从人行空间直接进入。所有居住单元均有良好通风。模数化的单元类型合并连接起来以达到单元间交往的要求,并发展组团和广场的多样性。在场地周边布置停车场,并连接单元与中心公园的人行街道网络联系起来。
社会住房(Social Housing):社会住房是向低收入居民提供价格较低的住房,这是许多国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以起到扩大住宅总供给量和控制住宅市场价格的双重作用。为了能使公共住宅起到预定的效果,不少国家如新加坡、日本、法国、瑞典、荷兰等都制定了有关社会住宅的政策,规定了入住社会住宅的条件,进行家庭收入情况登记,以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利益。
(本文得到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广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河的支持,特此感谢)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